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大佬都爱做投资 > 第16章 还是地产最靠谱(2)

第16章 还是地产最靠谱(2)

    根据2010年初中国指数研究院等4家机构发布的《2010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房地产百强企业的毛利率均值达到30.3%。即便现在房地产宏观调控进行得如火如荼,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积极寻求“过冬的棉衣”,商业地产却不在受控范围之内,可以独善其身。

    由此来看,张近东投资地产,终究还是占了苏宁电器太多的“便宜”。或者换一种说法,在苏宁电器的人气支撑,和商业地产性质的庇佑下,张近东的地产投资才能够像苏宁电器一样,进展得顺风顺水。

    不过,一切行为都是由人做出的,张近东稳健的投资性格,才是根源。

    你看,西装只是皇帝身上的新衣

    走过艰难之后,再去回忆当初,不仅有一种时过境迁的岁月感,还会有一种事有所成的成就感。西装大佬李如成,就很喜欢讲自己曾经的艰难时光。

    青年时代的他,有一次从宁波搭乘轮渡去上海,由于起床太早,身体吃不消,上船不久他就陷入深度睡眠。这一觉的确睡得比较香,直到船到了上海,船客们纷纷下船,李如成还是一无所知。即使服务人员对着船舱喊了数声,仍旧没有把他从梦中叫醒。

    船上的驾驶员以为客人都已经下去,把船开到了上海普通的一个停靠点。于是,当李如成从睡梦中醒过来,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听完李如成的讲述,有人开起玩笑:“没有把你扔到海里算是好的!”听到对方的反应,李如成哈哈大笑。他就是这样爽朗的性格,虽然年已60岁,但从外表上丝毫看不出岁月留下的痕迹,他喜欢和年轻人一起游玩。

    这当然也不妨碍他创立的公司雅戈尔,成为中国服装界最大的公司之一。2009年,雅戈尔旗下的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78亿元,利润总额为40.97亿元。2010年,雅戈尔集团超额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实现年营业收入334.8亿元。

    从李如成的外表,我们无法看出他的资本大佬特质。15年的农民生涯,使得财富带来的光环,仍旧无法洗去身上的泥土气息。在一次公开场合,他曾经开玩笑说:“那15年间,我除了一个老婆、一个女儿外,基本没有什么资产。”

    尽管如此豁达,在有些方面,他表现得却有些较真。比如,他几乎只穿自己企业制造的衣服。大多数商人,都是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乔布斯认为最大的罪恶就是使用非苹果电脑,李书福不允许非吉利牌的汽车开进工厂,荣秀丽最经常做的事情是向人展示自己所用的天语手机……

    和他们的敬业精神相比,李如成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衬衣、西装到袜子、内衣,无一不是雅戈尔制造。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上衣不能穿雅戈尔,他照样还是有办法解决一一把上衣扎进雅戈尔的西裤中。

    一个如此热爱自己企业的李如成,容易给人一种假象,以为他的目光只会投射到纺织服装行业。但是,我们也许忘了李如成最爱讲的那个故事,他是一个不知道害怕的人,精力充沛的他对服装并不是如此“专一”。

    如果你了解雅戈尔的业务版图,就能看出,服装的贡献率不是最高的,投资才是那个闷声赚钱却不邀功的“老黄牛”。有时,穿着雅戈尔西装的李如成,也会为投资“鸣不平”:“我做了30多年服装,利润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但投资就是不一样,一下子就能赚制造业30年的钱!”

    李如成打着做西装的幌子,一直在进行投资。从雅戈尔历年年报中就能看出服装的贡献度越来越小。2001年年报中,雅戈尔销售收入为17.5亿元,西服和衬衫销售收入为16.7亿元,占总收入的95%以上。2002年年报中,销售收入为24亿元,西服和衬衫收入是1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降低到54.17%。2006年,雅戈尔总收入增长到60亿元,增幅高达150%,西服与衬衫的收入是17亿元,仅仅增长了30%。而这一年,房地产收入却从2002年的5亿元增长到19亿元,增幅高达280%。

    如此来看,这位大佬的确不务正业,背离了原来的主业,一心想着赚快钱。但投资并不是纯粹为投资,在李如成看来,外界“不务正业”的指责过于苛刻。近年来人工、原材料等各种成本不断上涨,制造业利润太单薄,很多服装企业背后都有一个财团支撑,否则,很难实现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生存。不仅仅雅戈尔一家,兄弟企业红豆、李宁等品牌,不约而同地都做了房地产投资。

    李如成的话既是为制造业鸣不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对自己多年来投资心得的总结。2011年4月19日,雅戈尔发布2010年年报,利润总额为36.6亿元,其中,投资收益高达20.58亿元,为雅戈尔做出的贡献,几乎达到60%。

    而李如成所做的投资,主要是两块,即地产和股权投资。早在1992年,在依靠服装行业积累起资金后,李如成就开始涉足地产行业。此后,凭借各种优势,他开始在宁波、杭州、苏州等地大举拿地,也制造了几起“地王神话”。就在2010年末,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落地时,雅戈尔还以24.21亿元的总价,包揽了杭州申花区域的两块地,刷新当时纪录。

    房地产市场化之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雅戈尔大力投资的宁波、杭州一带的房价也水涨船高,处于全国房价的前列,仅次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领跑全国二线城市。李如成借着这股“东风”,也成为房价快速增长的受益人之一。

    2008年,李如成还为房产投资成立专门的公司一一雅戈尔置业。当时注册资本只有1.28亿元,此后李如成又投入了13.72亿元。2009年8月,他又把17亿元自有资金划入雅戈尔置业。短短一年内,雅戈尔置业总资产就增加到32亿元。

    与一般地产公司不同,李如成的投资模式是:不仅拿地,还用其中的8.82亿元收购了6家房地产企业的股权。

    虽然不是一家专门的金融公司,但对李如成来说,收购股权却是家常便饭。1997年,宁波商业银行组建,当时的市领导希望给银行找几个有实力的股东,李如成就是其中之一。说实话,当时的李如成并不十分情愿,担心银行业务不易做,但是碍于领导的情面,没有拒绝。

    1999年李如成参股中信证券一役,是他的成名作,让他的钱包一夜膨胀起来。当时,他的持股成本为1.7元左右,总投资不到3.2亿元。2007年,李如成减持了3012.14万股,套现7.5亿元,并且还是税后收入。减持之后,李如成还是中信证券第四大股东,其身价仍旧不菲。按账面计算,李如成投资获得的收益放大了44.72倍。

    投资让李如成收获了做实业没有体验到的快感。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组建投资团队,更有助于发现好项目。2007年,李如成又成立了两家子公司:宁波雅戈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雅戈尔投资有限公司,前者做风险投资,后者做PE。在他看来,资源型、产业带动型等创业企业和拟上市企业,是最好的投资对象。

    2008年底,李如成把近百亿元资产,全盘“托管”给上海凯石投资管理公司,专门做股权投资,由李如成的女儿李寒穷掌控。

    李寒穷一直是李如成股权投资的主要帮手。让女儿管理凯石投资,既表明了李如成继续进军股权投资的决心,还表明他在积极培养接班人。毕竟李如成已年届60岁,他希望女儿替他接着走以后的投资之路。

    在外界大部分人看来,李如成还是那个做西装和衬衣的“裁缝”,但真实情况是,他已经完成由无心投资向理性投资的转变。至于其中的“理性”,李如成认为“要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能什么都去投,不能人家做,你跟着也去做”。这是作为投资人,李如成对项目提出的要求。

    对于选择怎样的投资对象,他更是有明确的想法。做投资首先要确保有收益,选择做房产投资还是做股权投资还在其次。这是李如成投资逻辑中最关键的一条。

    想要寻求投资的创业者或企业经营者,可以参考这个思路。我们想要融资,首先要让投资人清楚我们能给他们带来收益。一个项目,新或旧、现代或传统都没有关系,是否具备赢利模式,才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创业不是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它不仅是创业者实现理想的过程,更是使投资者的投资保值增值的过程。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比收入更重要,没有任何特质比赢利模式更可信,更值得投资者托付。

    李如成的第二条逻辑就是,做任何投资都要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发展阶段进行判断,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去把握。

    这一点更是金玉良言。投资,不是投今天,而是投明天。企业经营也是如此,做事在今天,收获在明天。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与经济发展方向南辕北辙,不仅可能得不到投资,发展更是会寸步难行。

    大佬们行事作风可能形形色色,处理一些小事情时,也可能会显得离经叛道,但在大方向上却肯定不会出错。他们在挑选投资对象时,不会与现实脱节,也不会与不切实际的经营者合作。

    购物中心里面也卖娃哈哈

    商业从来都是这样,看似危险的地方可能蕴藏着无数机会,看似安全的地方机会已经被人瓜分殆尽。

    投资也是如此。一味地跟着别人投资团购网等各种电子商务网站,投资成本反而可能会更高。而且因为投资者众多,具备良好发展条件和成熟赢利模式的企业毕竟有限,熙熙攘攘的忙乱之下,你用高价投资换回来的可能只是一堆资质不好的“不良资产”,何苦去凑那份热闹!

    不如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面壁思过”,思考一下什么是最需要的,怎样的投资对自己来说,更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说不定,思前想后,你选择的结果,正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行业。此时,也不要惊慌,相信自己的选择,找准方向,选择一个切入口进行投资,这样,也许有可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自2010年4月以来,针对高昂房价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其中不乏“史上最严”等恐怖字眼,目标直指房产投资者,当然还有地产商。试想一下,在银根紧缩、买房者观望、投资者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情况下,限购令和保障房又适时出现,地产商的日子不可能太好过。

    现在,在房地产这个曾经的“黄金行业”,最常听到的一种声音,就是喊“冷”。而且,这种声音并不微弱,几乎是所有地产商的肺腑之言。网上流传的一个笑话,可能是最形象的写照。

    一位万达女员工卖房子到半夜,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劫匪。受到惊吓之余,她颤抖地求饶:“大哥,你要是劫财,我是穷人,公司老总说,完不成任务还要扣绩效工资,你看看万达的广告天天打就是卖不出去,就都知道了,我是真没钱,你考虑一下劫色吧!”听完女孩的话,谁知道劫匪竟然痛哭流涕起来:“妹子,同行!俺是招商的,现在让你们万达搞得快吃不起饭了,我们老总天天尿黄尿,哪有心思劫色。你走吧,我给你开个路。后面那帮是龙湖的,会放你过去的。左边那条路千万不要走,他们是金科项目的,任务把他们都逼疯了,没有奖金都穷疯了,被逮住了财色都不放过。右边的路也不能走。听说是恒大的,大半夜的手拿宣传单,逢人就说开盘必降价,特价必升值,老吓人了。”

    严格的地产调控之下,人人自危,未来,这种调控还将继续。在一个财经节目上,有专家竟然放言:“未来的一轮房地产调控一定是调死地产商,以前谁挣钱挣得多,就让他死得最难看。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潘石屹、任志强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出来混,的确迟早要还回去,这也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连万达、恒大这样的地产企业巨头,任志强、潘石屹这样的地产大佬,都不敢保证自己还是铁打的一块。现在的地产江湖,还适合资本进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