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隆美尔传 > 第13章

第13章



                                    29  日下午,他命令所有非作战部队撤到富卡防线以西的马特鲁地域,开始了神不知鬼不觉的撤退。11  月1  日夜间10  点,蒙哥马利的“增压”作战开始了。200  门大炮同时向隆美尔防线的一段狭窄地段轰击长达3  小时,成群的重型轰炸机潮水般向该地区和后方目标狂轰滥炸。随后大批英军步兵和坦克,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勇猛的冲击,主要攻击在28号高地两侧的德军。在这个漫长而又苦寒的夜晚,隆美尔焦躁地看着战场上空滑过的道道弹迹。2  日凌晨5  点,他便驱车到前沿了解情况。得知,英军坦克和步兵已在近1000

        米宽的战线上突破了28  号高地西面的防御工事,此刻正通过布雷区,企图打开一条通道。隆美尔仓促地吃了几口鸡丁盒饭,随即赶去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坦克大战。然而,经过一天的激战,非洲军的两个装甲师已由9000  人锐减至2000  人,坦克也由10  月29  日的90  辆减至30  辆。意军的薄皮坦克,损失更为惨重。英军再次受阻后,虽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双方兵力的对比英军优势愈加明显了。英军仍拥有600  多辆坦克,与德军相比占有20:1  的优势。隆美尔的兵源也近于枯竭了。下午3  点,隆美尔就已下了晚上开始从前线撤兵的决心。夜里,托马将军打电话告诉他,“坦克只有30  辆  ”,“后备队已全部出动”。隆美尔当即命令:“我的计划是全军边打边撤,退到西线。  步兵今天夜里开始运动。非洲军的任务是坚守到明天早晨,然后再撤。但要尽量牵制敌军,给步兵赢得脱身机会。”截止晚9  点5  分,装甲集团军的最后一支部队接到了这次命令。在准备撤军的决心定下后,隆美尔便于11  月2日下午向德军统帅部发了一封电报。隆美尔在报告结束时闪烁其辞,隐瞒了他已开始的撤退,只是在结束电文时才不得不承认  :“11  月2  日至3  日夜间,步兵师已经撤出防线  。”这句话对希特勒简直是当头一棒。几分钟后,希特勒又收到隆美尔早上发来的电报,说步兵的撤退“正按计划进行”。希特勒紧紧地揪住自己的头发。埃及战场的突变事件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非常恼火,他把怒气全部发泄到约德尔的行政副官瓦尔利蒙身上。他对瓦尔利蒙歇斯底里地叫嚷  :“在这关键时候,隆美尔求救于我,求救于祖国,我们应给他鼓励,给他力量。要是我清醒地话,一定全力支持,命令他坚守阵地。可是当隆美尔向我呼救时,我们的瓦尔利蒙先生却在呼呼大睡  。”稍稍冷静片刻,希特勒便口授了下边这份在二战中闻名遐迩的电文:我和全体德国人民,怀着对你的领导力量和在你领导下的德、意部队的英勇精神的坚定信念,注视着你们在埃及进行的英勇防御战。鉴于你现在所处的形势,毋庸置疑,只有坚守阵地,绝不后退一步,把一每条步枪和每一个士兵都投入战斗,除此别无出路。大批空援将在未来几天里到达南线总司令凯塞林那里。领袖和意军最高统帅部必将竭尽全力积极增援,以保证你能继续战斗。敌人虽占有优势,但已是强弩之末。意志的力量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胜利,毋宁死,别无其他道路。阿道夫·希特勒这天下午1  点,正在司令部吃午饭的威斯特发尔上校,被一位通讯部队的上尉的报告声打断,“报告上校,元首的命令  。”“什么内容  ?”威斯特发尔问。“我们这支部队的死亡许可证,上校  。”“什么  ?”威斯特发尔一把将电报抢过来。看完后,他重重地掷到了桌子上。此时,隆美尔的指挥车到了。他一从车上爬下来,威斯特发尔便把电报交给他。“这是元首的命令  。”隆美尔抬眼看了看他,可威斯特法尔再不愿多说。隆美尔看完后放到桌上,转过眼,凝视着窗外。“不胜利,毋宁死”使他心乱如麻。他处于究竟忠于元首还是正视现实危机保全官兵生命的的极度矛盾之中。他时而勃然大怒,时而又惶惶不安。仅仅90  分钟前,他还向部队发出了进一步撤退的命令。此刻,公路上已经一片混乱,意大利人和德国人你推我挤,争先恐后地逃离阿拉曼屠场。然面在此时此刻,元首却明令禁止撤退。他该怎么办?

        下午2  点,他又和非洲军指挥官托马通了电话。命令托马“要不遗余力地继续战斗”。  他向托马宣读了希特勒的来电,并授予他直接指挥意阿雷艾特师的坦克,并一再强调  :“把这项命令贯彻到士兵中去,部队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托马认为这是一项必然导致灭顶之灾的抉择。他建议撤下坦克,重新编组。“不能撤!元首命令我们竭尽全力坚守!不能撤退  !”隆美尔对着话筒吼道。托马迟疑了一阵,终于同意道  :“遵命。不过那是总的策略。我们还得作一些小小的撤退  。”隆美尔认可了这个办法。下午4  点,他又派伯尔恩德中尉去柏林劝谏希特勒,请他撤消那道灾难性的命令。此时隆美尔已认为自己已在劫难逃。  他把所有积蓄的2.5  万意大利里拉(约合60  美元)塞进信箱,请伯尔恩德一定平安地转交给露西。11  月4  日早晨7  点,陆军元帅凯塞林赶到隆美尔这里。他本来是敦促隆美尔坚决执行元首命令的,可当他看到德军仅剩下22  辆坦克时,便对隆美尔说:“我觉得应把元首的电话看成是呼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命令  。”隆美尔却诚惶诚恐地说  :“我认为元首的指令是绝对不能更改的”。

        凯塞林劝他立即电告希特勒,就说部队损失惨重,人员剧减,不可能再守住防线。要在非洲立足的唯一机会完全取决于这次撤退战。凯塞林答应本人也劝谏希特勒。上午11  时,他得知几支意军部队正在没命地溃逃,他又命令他们的指挥强迫部队重新调头去战斗。中午12  点,拜尔莱因向隆美尔报告,冯·托马将军谴责坚守命令是“发疯  ”,他挂上自己所有的勋章,乘坦克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了。拜尔莱因还说,他还在前沿看到托马削瘦的身影伫立在一辆燃烧的坦克旁,当英军坦克迎上来时,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帆布包。隆美尔确信托马是有意投降英国人。不一会,隆美尔监听人员听到英军广播:“我们俘虏了一名德国将军,他供认自己是冯·托马  。”下午3  点30  分,意大利阿雷艾特装甲师发来最后一份电报,该师战斗到了自我毁灭的地步。此时英军已在轴心国防卫核心上撕开了一个20  多公里宽的突破口。意第20  军已全军覆没。再打下去,必将越加危险,隆美尔最后下决心不再等希特勒收回成命,他断然下令撤退。晚上8  点,希特勒终于同意撤退。就这样,隆美尔率德意部队开始了艰难的撤退。尽管英军情报工作做得好,但直到11  月3  日上午11  时,蒙哥马利都未发现隆美尔已在撤退,英军炮兵仍朝德意几小时前已放弃的阵地猛轰。这天下午,隆美尔按希特勒的命令终止了撤军,也使英国人感到迷惑不解。11  月4  日凌晨,蒙哥马利令部队继续进攻,但被非洲军阻止。天黑以后,英军小心地停下宿营。第二天才开始了真正的追击。阿拉曼大战终于结束了。隆美尔损失了大部分步兵和摩托化步兵,意大利的阿雷艾特装甲师和的里斯特装甲师已名存实亡。隆美尔率领他的残兵败将向西溃逃了。

        第九章  离别之战

        1943  年,隆美尔率领他的全部部队遁入突尼斯。突尼斯古称“迦太基  ”,是一块富庶丰饶、景色秀丽的土地。这里山峰连绵起伏,草地上百花盛开,田野里玉米葱茏。在当时,它还是地中海的一大商业枢纽。不列颠的锡,西班牙的金、银、铅,非洲的象牙、奴隶都聚散于此。在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次战争。公元264  年罗马和迦太基曾围绕地中海和北非爆发了战争,前后共进行了三次。公元前149  年,罗马军队在非洲登陆,以优势兵力围攻迦太基城。公元前146  年城陷,罗马人将城中5  万居民拍卖为奴,纵火焚毁全城,并将其并入罗马的阿非利加省。在这场战争中,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曾翻越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大败罗马人,后因孤军无援,兵源、粮弹不济,被迫引军退回,后拔剑自杀,成为历史上一代名将。  隆美尔如今登上这块古代名将诞生的土地上,不免感慨万端,思绪难平,现今我的处境与汉尼拔又何曾相似?

        突尼斯两条隆起的山脉逶迤连绵,中间夹着一块比较贫瘠的平原。隆美尔决定将这里作为他1943年2  月的主要战场。生长在这里的阿拉伯人怯生生地来迎接隆美尔。隆美尔在这里新建了他的司令部。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正受到英军和美军的两线夹击,但希特勒决心尽可能守住轴心国在北非的这个桥头堡。早在1942  年11  月,英美盟军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登陆成功后,希特勒就派尼林将军带领部队抢占了突尼斯。12  月9  日,希特勒又派于尔根·阿尼姆大将担任已改称第5  装甲集团军的轴心国部队司令官。隆美尔来到突尼斯后,他的部队靠近了阿尼姆的部队,这时,轴心国在突尼斯的指挥体制便有些紊乱。希特勒早在1942  年底就谋求将在非洲的两个装甲集团军组成一个非洲装甲群,并准备让南线总司令凯塞林任司令,但意大利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