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三井帝国在行动 > 第47章

第47章



                                    11月30日,在岭澳二期扩建项目核电常规岛投标中,就岭澳二期汽轮机、发电机、冷凝器、低压加热器、汽水分离再热器等,东芝和三菱重工分别与哈电集团作了投标方案,将标书交给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表明东芝的“中国核电战略”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2005年7月,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于决定将旗下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出售,开价18亿美元。出售消息一出,15个买家蜂拥而至。除了东芝,还包括法国的阿海珐集团(Areva)、美国通用电气(GE)与日本日立(Hitachi)的收购联盟、三菱重工(Mitsubishi)和美国华盛顿集团(Washington)等。其间,美国总统和商务部长甚至通过外交渠道,为本国竞标公司向英国政府游说。但是,东芝连续抛出高价甩开了对手。至2006年1月,东芝以高出对手10%的价格获得独家谈判权。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被称为“核电鼻祖”,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所使用的民用核能技术,几乎都来自这家公司。1999年,英国政府控制的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以11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美国CBS公司控股的西屋电气的核电业务;次年,又以4.85亿美元收购了ABB公司的核电业务。两者整合后,成为今日的西屋电气。

        西屋电气如此抢手,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已参与中国第三代核电站依托项目的核岛技术招标,即广东阳江、浙江三门4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建设。目前,日本所采用的大量核电技术都是沸水堆技术(BWR),而我国大型核电项目无一使用沸水堆。因此,东芝、三菱重工、日立、东电等日本核电巨头,一直未能成为我国核岛技术的主流供应商。之前,西屋电气的常规岛部门已被法国阿尔斯通收购,所以当前的西屋电气的核心竞争力就在核岛技术上。

        在阳江、三门两大核电站的竞标中,西屋电气的技术为AP1000压水堆技术,而法国阿海珐集团旗下的法玛通(Framatome)则为EPR压水堆技术。除参与中国的核电项目竞标之外,西屋电气并没有参与其它国家的核电站项目竞标。不过在与中国谈判时,西屋电气曾承诺,到中国第四个反应堆建成时,中国国产化设备与西屋设备的比例将达1∶1。对尚未实现商用的AP1000压水堆技术而言,西屋电气的中标将是其推广的极佳机会。这也正是东芝看中西屋电气的重要原因。

        2006年2月6日,中国春节假期刚过,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瞄准全球核电业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市场,宣布以眩目54亿美元高价收购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所拥有的核电设备企业“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东芝拟出资51%,其余部分由三井物产、丸红等日本综合商社,以及美国的大型工程公司等联合分担。与东芝同属三井财团且有机器订货关系的石川岛播磨重工公司(IHI)等也可能应邀加入,形成新的核电技术集团。

        在西屋电气被东芝收购之前,中国已投产及在建的核电机组中,几乎看不到日本公司的身影。秦山核电站一期及二期均采用了国产堆型,只是  1984年5月三菱重工承制了秦山核电站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这是日本首次出口核能设备;秦山核电站三期则采用了加拿大原子能公司的重水堆型;大亚湾、岭澳核电站采用的是法国阿海珐集团的法马通公司的堆型;正在建设的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采用的则是俄罗斯原子能出口公司的堆型。

        费劲周折,完成收购“西屋电气”

        2006年6月7日,东芝公司社长兼CEO西田厚聪在北京对《财经》杂志表示,经过90天的工作,东芝收购西屋一案,已顺利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CFIUS对此笔交易审查的主要内容,是看其是否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据美国媒体报道,东芝公司最终决定组建由若干家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参与的收购联盟,来完成此项收购,因而打消了美国监管机构的疑虑。

        2006年6月1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有条件地批准日本东芝公司收购西屋电气公司及英国核燃料美国公司。西屋电气和英国核燃料美国公司同属英国核燃料公司,均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核电业务。欧盟委员会称,只要东芝如约修改与全球核燃料公司(GNF)合作伙伴的合同,该项收购将不会妨碍欧盟市场竞争。全球核燃料公司(GNF)是由通用电气在2000年成立的,除通用电气控股51%外,GNF的剩余股份分别由东芝和日立把持,这两家日本公司是通用电气在沸水堆(BWR)业务上的长期合作伙伴。

        2006年10月4日,东芝宣布,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和美国绍尔集团公司(Shaw  Group)决定参与对美国核能巨头西屋公司的收购行动。此前曾按照约20%的出资比例参与谈判的丸红已经放弃出资。由于要承担丸红的出资部分,因此东芝的出资比例由此前预计的51%左右增加到77%。虽然面临增加资金的压力,但东芝公司认为原计划用17年的时间回收出资资金,由于目前核能发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回收资金的时间有可能缩短至15年。  

        2006年,东京时间10月17日凌晨1点,东芝在美国出资41.58亿美元(相当于4900亿日元),完成对西屋电气的收购,并成为拥有美国核电厂商“西屋电气”77%股份的出资者,西屋电气正式成为东芝集团中的一员。17日下午4点,东芝在总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东芝社长西田厚聪正式宣布完成对西屋的收购。收购西屋电气使东芝在全球核电站建造市场的份额提高到28%,并使东芝成为第一个拥有两种主流核电技术(BWR和PWR)的公司。

        在收购西屋电气的联合体中,其中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出资41.58亿美元,拥有西屋电气77%的股份,美国绍尔集团投资10.8亿美元获得西屋电气20%股权,而三井财团的另一企业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则以1.62亿美元获得了3%的股权。与此同时,东芝表示尽早和与西屋电气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另一日本大核电厂商“三菱重工”展开谈判,继续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西屋电气公司与其远东最大的分包商日本三菱重工本身就有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而东芝收购西屋电气后,为日本财团获得这次关系中国能源战略的浙江三门、广东阳江核电机组面向国际招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中国已成为东芝乃至整个三井财团不可放弃的市场。在核电建设方面,东芝计划结合西屋电气尚未商用的AP-1000反应堆,以及东芝已有建设业绩的第二代沸水堆技术,以美国和中国为中心,在亚洲扩大销售规模。

        日本财团大有垄断核电市场之势

        东芝最终成功完成收购西屋电气的行动引起了连锁反应。仅一天之隔,2006年10月19日,三菱财团的三菱重工宣布与世界最大核反应堆制造商法国阿海珐集团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协议,组建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开发功率为100万千瓦的中型核反应堆。紧接着,日本日立公司13日发表声明说,日立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将在核能商业领域开展全球范围的联盟合作,以强化双方在核能利用市场上的地位。

        在中国核电市场也非常活跃的三菱重工曾抱怨称:“中国的杀价要求十分苛刻,有时甚至逼得我们亏本投标”。三菱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龙本庆一郎指出,“日本的核电制造商在日本一直以来从电力公司得到高于全球普遍市价的利润。这样的高成本体制在海外市场缺乏竞争力”。在安全方面增加支出,另一方面又要为在价格战中胜出而被迫降低成本。为使海外事业走上正轨,克服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棘手问题,日本各核电制造商联合形成全球垄断成为必然之势。

        随着日系企业纷纷出击寻找合作伙伴,原本核电技术比较成熟、竞争力相对较强的美、法、日三国的均势被打破。日本无疑在世界核电市场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核电企业以日系为中心,正在逐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日本三井财团的东芝―美国西屋、日本三菱财团的三菱重工―法国阿海珐、日本富士财团的日立―美国通用。日本在核电技术和市场的垄断的雏形已经形成,中国加快发展核能应用的能源战略调整必然受制于日本。

        来自欧盟委员会的一则消息不能不引起注意。2007年1月,欧盟以参与多家跨国公司的联合操纵电厂使用的真空开关设备价格为由,对日立处以7100万美元的罚款。此外,欧盟对东芝和三菱电机分别罚款9090万美元和1.62亿美元。欧盟委员会认为,从1988至2004年间东芝、日立、三菱及其它数家公司,联合操纵了电力工厂供应合同的招标、垄断价格、自行分配项目和划分市场,同时还相互交换重要的商业机密。那么,日本企业在核电市场的行为谁来监督呢?

        就在东芝公司真正完成收购西屋电气仅仅2个月后,中美两国于2006年12月16日在北京签署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转让谅解备忘录,中国引进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在广东的阳江、三门核电站建设4台百万千瓦极的核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