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励志成语故事14篇 > 第13页

第13页


56) 屡见不鲜: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近义词】:司空见惯、数见不鲜【反义词】:少见多怪、物以稀为贵
        
57)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58) 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59)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60)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61) 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近义词】:息息相关、唇齿相依【反义词】:漠不关心、无关痛痒
        
62) 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近义词】:依依不舍、恋恋不舍、悠悠忘返【反义词】:迷途知返
        
63) 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近义词】:心旷神怡、欢欣鼓舞【反义词】:怵目惊心、触目惊心
        
64) 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近义词】:天公地道、等量齐观、相提并论【反义词】:另眼相看、厚此薄彼
        
65) 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近义词】:引经据典【反义词】:理屈词穷
        
66)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近义词】:娓娓而谈、侃侃而谈、高谈阔论【反义词】:守口如瓶、默不做声、噤若寒蝉
        
67) 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示例】:他~地走向主席台开始做报告
        
励志成语故事(3)
        
成语故事
        
车胤囊萤
        
晋朝的车胤从小酷爱读书,但是,贫寒,借书。
        
车胤为减轻家里负担,力所能及干活,白天打柴、浇地,很少有时间读书,夜晚太黑,家里卖不起油灯,不能看书。
        
有一天晚上,他见到萤火虫飞来飞去。闪亮的尾巴好象灯一样用绢做了一个小袋子,把捉来的萤火虫放到里面。在这种“灯”下,他读了很多书。
        
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七雄并立,战争连年不断,各国都想统一中原。年轻的苏秦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口才游说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希望得到重用。但是由于商鞅嫉妒他的才能,处处与他为难,没能如愿。他曾经十次上书秦王,诉说心志,都没有被采纳。后来决定离开秦国,游说六国联合抗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把家产卖了后,得到路费、衣物、车马、和仆人。在游说的过程中勘察各国的山川地形,风土人情。好几年,他仍然无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钱财用完了,只好辞了仆人,卖了车马,自己担着行囊徒步回家。
        
父母原以为倾家荡产的苏秦能换来仕途的发展,一定可以谋得一官半职。谁知贫穷落魄,都骂他是个没有出息的败家子。妻子也象看不见他似的。饥寒交迫,向她的嫂子要点饭吃,嫂子说家中没有可烧的菜,拒绝给他做饭。
        
苏秦饱尝了人间冷暖,不觉潸然泪下::“一身贫寒,妻子不任丈夫,嫂子不认小叔,连父母都不认儿子,这全是我造成的啊。”
        
感慨之后,他钻入书中消愁。他偶然从书堆中发现一本《阴符》,忽然想到有个名士说钻研此书,肯定有长进。于是看市钻研这本书中的道理。
        
苏秦足不出户,不分昼夜,发奋读书。夜晚困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头脑清醒,用锥子刺入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面上。居痛让他睡意全消,又可以全神贯注地读书了。《阴符》这本书,让他茅塞顿开,又结合自己周游六国所得到的信息知识,仔细揣摩,不过一年,天下形式了如指掌。
        
苏秦胸怀大志,再次告别父母去游说各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取得了六国的信任,接受了他的联合主张。最后,他,兼佩六国的相印,执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
        
当他衣锦还乡的时候,家人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了,父母把他当做孝子。妻子恭顺了,嫂子也敬重他了,居然不敢抬眼看他了
        
孙康映雪
        
晋朝人孙康从小喜欢读书,贫穷。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不得不在白天都干活,孙康年纪小,但是不例外。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家里没有灯不能读书。孙康问父亲:“为什么别人家里有油灯,而我们没有呢?”父亲回答说:“油灯很贵,咱们要买油灯全家都要饿肚子。”小孙康很懂事,从此就不再提此事。
        
读的书都是借的,又很讲信誉,到时间一定要还,常常因为没有时间看书而发愁。他曾经尝试在月光下读书,但是太暗,眼睛疲劳。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月光皎洁。他忽然发现,书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孙康非常高兴,忙坐雪地里看书,坐累了就躺在雪地里,映着雪的反射光线读书。此后,每遇到下雪,孙康不顾严寒,躺在雪地里读书,时间长了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他读了很多的书。最后官拜御史大夫。许多人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
        
孙敬悬发
        
汉朝的孙敬,一生以读书为乐。他感到学海浩瀚,书籍如山,要读的书太多了,但自己的时间又太少。因此他读书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很少休息。晚上也尽力集中精力读书,疲劳就不知不觉爬在书上睡着了。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睡着的时候耽误了读书时间非常可惜。
        
于是他把自己的头发掉在书房的大梁上瞌睡的时候一低头就把他痛醒,而忘掉了困乏,继续读书。
        
头悬梁——比喻读书刻苦。
        
编席抄书
        
西汉人路温舒,幼年时候家里非常贫穷,靠放养为生。众所周知,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西汉还没有纸。书是靠人手抄写在绢、帛、皮革、竹简上的,很贵重,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有书。
        
他从小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穷,借书,要还,记不清楚。他总想有自己的书。
        
有一天放养,看到蒲草的叶子很宽,灵机一动,把蒲草编成席子,在上面写字,抄书,从此他有了自己的书。
        
他用这种方法抄了不少借来的书,学了不少书,后来成为有名的大文学家,官拜临淮太守。
        
孟母断机
        
孟轲小时候上学并不是非常用功,也和一般人一样贪玩,偷懒,偶尔还逃学。有一天他感到学习太厌倦了,从学堂溜回家。孟母当时正在织布,她一看儿子的神情,就知道还没有下课。于是她一改往日慈爱的表情,严厉地问儿子“”,孟子支支吾吾。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不敢让母亲生气。孟母转身到织布机旁边,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了。梭子断了就没有办法再织布了,孟轲见了跪在地上求母亲不要生气,母亲说“你学习知识,就象我织布一样,一根根丝线积累起来才能织成一寸,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一尺,好多尺凑在一起才能织成布匹,才能为人所用,成为有用之才,你学知识,道理也是一样的,必须天天积累,不分昼夜,才能长进,你现在放弃了,
        
就前功尽弃了。我折断织布用的梭子就像你放弃学业一样,都是十分可惜的”
        
孟轲听了。恍然大悟,满面羞愧“我记住你的话了,我一定要发愤读书,不辜负你的谆谆教导,以后光大门楣”。从此孟轲不再懈怠,非常勤奋,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孟母三迁
        
孟轲(孟子)幼年丧父,母亲为了守节,把家搬到离其父亲坟地很近的地方,独立执掌家庭,维持生计,并以自己不平凡的知识教育孟子。
        
由于家庭周围是坟地,吹吹打打,大办丧失,孟子对这一些好奇,跟在队伍中学大人的样子,别人哭他也哭,别人走他也走全当是做游戏。孟子母亲想不应该让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于是就把家搬到集市上。集市上很多商贩做生意,自吹自夸地吆喝做招揽意。孟子也学这个。邻居是个屠夫,经常杀猪宰羊,他也常常学杀的动作取乐。孟母想,这也不是孩子应该在的地方,于是又一次搬家,。这一回,搬到一所学堂的旁边。每个月都有官员、文人来这个学堂跪拜,有迎有送,谦让守礼。孟轲见了,铭记在心,模仿礼节,并要求上学读书。孟母见儿子如此好学,感慨地说:“这才是理想的居处啊”后来孟子学了六艺,成了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