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党史经典故事(通用18篇) > 第6页

第6页


        
第15篇:  党史经典故事
          七月,铭刻着一个执着的信念;
        
  七月,牵动着我们永恒的眷恋;
        
  100年前,黄浦江畔、嘉兴船上,
        
  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从此后,
        
  中华民族像雄狮觉醒,
        
  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100年,光阴流转,
        
  100年,风雨如磐!
        
  你听——
        
  秋收起义的号角揭开了战斗的序幕,
        
  南昌城头打响了人民军队的第一枪,
        
  井冈山上战旗猎猎作响,
        
  瑞金的红色政权歌声嘹亮。
        
  你看——
        
  李大钊横眉冷对军阀的绞索,
        
  瞿秋白大义凛然笑赴狰狞的刑场,
        
  董存瑞粉身碎骨开辟前进的道路,
        
  杨子荣孤胆勇斗疯狂的匪帮……
        
  先驱的热血染红了大地,
        
  共和国的旗帜高高飘扬。
        
  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春雨,是舵手,拨正了前进的航向,
        
  “三个代表”,
        
  是基石,是砥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看吧——
        
  建三峡,抗洪魔,战SARS,
        
  一项项伟业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坎上;
        
  收港澳,办奥运,飞神七,
        
  一桩桩盛事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上;
        
  汶川地震集结起亲情中国所有爱心的力量,
        
  世界之林树起巨人的光辉形象。
        
  事实是最好的见证,
        
  实践是唯一的标准衡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不能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开创。
        
  我们歌颂伟大的党,我们赞美光荣的党,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我们将更加努力,奋发图强,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
        
  用“两型”理念繁荣市场,
        
  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辛勤耕耘在“老街新区”建设上,
        
  用胜利迎接更大的胜利,
        
  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
        
第16篇:  党史经典故事
          《一袋干粮》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
        
第17篇:  党史经典故事
          刘胡兰的故事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第18篇:  党史经典故事
          5位战士渡乌江
        
  1935年元旦,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化装到乌江江边侦察,他刚刚接到强渡乌江的任务。
        
  乌江素以天险著称,为遵义的天然屏障。江面宽约250米,深不可测。水流湍急,水温仅有10度,对岸敌人密布岗哨,工事坚固。这么宽的江面,如没有渡河工具,渡过几乎不可能。二师立即赶制竹筏,同时挑选出习于水性的18个战士,准备派他们游水过江,以扰乱敌人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强渡。
        
  第二天9时左右,18人中的8个勇士,每人各备驳壳枪一支,奋然跃入江中,带着架设悬桥的绳索,向对岸游去。江宽水急,人虽游至对岸,可绳索怎么也拉不过江。只得以竹筏强渡,竹筏至中流时被敌击沉,强渡无功而返。当夜,又组织第二次强渡,将单层竹筏改为双层竹筏。4只竹筏同时强渡,3只被江流阻回岸边。三连连长毛正华的第二筏划至江中后也没有了消息。
        
  第二天,强渡继续进行,当竹筏划至中流,只见从敌人工事下的石崖里,跳出几个人来,向着敌人一阵猛烈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落荒而逃,我们的竹筏这才顺利地登了岸。这些接应的人是谁呢?
        
  原来,毛连长于2日晚偷渡时,率战斗员4人登第二筏,这个竹筏不知怎样竟然靠了彼岸。在他们登了岸后,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却都不见来人。这种情况下,5位战士只能围坐在一堆,在乌江边石崖下过了一夜。
        
  第一批强渡的十几个战士与毛连长等会合了,在占领了敌军的岗哨阵地后,继续向敌人仰攻,接连几个手榴弹,在轻机枪掩护下,刺刀用上去了,敌人阵地被彻底夺取了,一个排死伤过半,其余的仓皇逃窜。因此,天险的乌江,就这样的被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