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可在拉萨“3.14还有乌鲁木齐“7.15在严重的暴力事件中,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这也让生活在新疆等地的回族、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更加了解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使民族家庭的统一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看看川藏青藏铁路的建成,中国各种新疆援助政策的实施,各民族人民相处融洽,祖国将更加富强。在我看来,民族团结的过程是我们56个民族的和谐共处,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
        
【篇八】疫情期间民族团结小故事
          我出生在新疆、成长在新疆。从我懂事开始家里的长辈就告诉我,祖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我们的家庭成员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小时候,因为父母的工作比较忙,年幼的我常常被寄放在邻居家。邻居是一户维吾尔族家庭,他们家有4个孩子,我们会在炕头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睡觉。慈祥的大妈总是对我说,“你是我们家的第5个孩子”。工作以后,我有了自己的维吾尔族亲戚,是一位70多岁慈爱的老大爷。每当我去看望他,他总是非常激动,把家里的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给我。吃饭的时候总是不停的让我多吃一点多吃一点,他看我的眼神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在得知老人右胳膊患有疾病,时常疼痛难忍,我专门给他购买了一部理疗仪,并亲自教他如何使用。老人感动的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真是我的好孩子!”我说:“不用谢,我们是一家人,孝顺您也是我应该做的。”
        
【篇九】疫情期间民族团结小故事
          自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近50万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区委区政府的团结带领下,立即投身疫情防控歼灭战,站在“疫”线,当好疫情防控监督员、宣传员、示范员、劝导员、战斗员,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丰富内涵,彰显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同舟共济的精神。
        
  自发行动踊跃请战
        
  不论白天还是晚上,走过城东区清真巷街道南小街社区,在辖区居民小区门口,常会看见一群戴着口罩的志愿者,他们是由退休老党员、青年志愿者、全职妇女等18人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既不是警察,也不是干部,但面对疫情挺身而出,心手相连、和衷共济,凝聚起了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
        
  他们主动化身为居民群众的“服务员”,坚守在无人管理的小区门口,拿着测温仪、拿着记录本,认真协助社区开展外地来宁人员登记以及各小区出入口人员测温、查看健康码、行程码等疫情防控工作。“进小区,请先扫健康码、行程码”“阿爸,我来给你测一下体温”坚守在南小街5号院小区门口的马良梅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举动……。
        
  战“疫”中的三重身份
        
  1992年出生的撒拉族小伙马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也是一位刚为人父的父亲。无论是哪个身份,都驱使他义无反顾走向疫情防控第一线,用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当听到招募志愿者的集结号,想到哥哥曾作为第二梯队的医护人员支援武汉,马伟在“小家”与“大家”之间做出选择,暂时放下初为人父的喜悦,毫不犹豫地加入清真巷街道志愿者队伍。“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要在关键时候站出来,我志愿加入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中,为我的孩子做个好榜样。”正在和清真巷街道团结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搭建帐篷的马伟说道,这是他当日搭建的第十三顶帐篷。
        
  街头巷尾、各值班点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和挺拔的身影,用共同的信仰和精神筑起一道守护各族群众生命健康的钢铁防线。
        
  冬日里的花卷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常做公益活动的“东关阿娘玫瑰花卷”团队,这次疫情期间把民族一家亲的精神传到了城西区。社区一线、公安干警、联点干部的辛苦他们感同身受。上午九点多,阿娘们在社区提供的厨房里,已经做出好了玫瑰样式的花卷,准备好了清香扑鼻的奶茶。把花卷和奶茶送到了火车站的公安干警手里,送到了城西区的核酸检测点,送到了路边值守的帐篷里。“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不能像一线的工作人员一样为民服务,但是我们可以尽己之力做点花卷和奶茶送到他们手里,让他们能吃点软和的花卷、喝点热乎的奶茶暖暖身子……”慈幼社区的阿娘说。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东关阿娘仅仅是这次疫情防控中的一个缩影。在疫情防控一线上,还有很多和她们一样的各族妇女,有的手持体温枪,有的背着消毒液,有的拿着小喇叭,每天在疫情防控一线巡查、消毒、测体温,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抗“疫”一线绽放。
        
  挡不住的温情隔不断的人心
        
  “你们先坐下,马上就好了!”“刚来的6个人的牛肉面先端给。”“天气冷,先喝点水啊。”自10月24日起,辖区汇鑫市场联合松鼠家牛肉面自发为辖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防疫人员提供“爱心餐”,截至目前,已为富民路社区防疫工作人员免费提供450余份“爱心餐”,送出700余张用餐券。“疫情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些天我和我的员工就一心想着让在疫情一线工作的社区干部们吃上点热饭。”马孟德说。
        
  除了这些,还有那些不留名的阿娘送来的熬饭,提供快餐的烤肉店,父亲给奋战在一线的儿子和同事送去的家常饭……这些他们认为的小事,却温暖了奋战“疫”线的广大工作者的心。
        
  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让人心贴得更近。在这场疫情歼灭战中,城东区各族群众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守望相助战疫情,众志成城斗病魔,筑牢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全防线。
        

【篇十】疫情期间民族团结小故事
          张继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
        
  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的习惯,也正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使她养成了对病毒敏锐的洞察力,对疫情高度的警觉性。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
        
  “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奶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儿,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儿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一天,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景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决定上报。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张继先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继先奶奶“像救火队员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我已竭尽了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