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57章

第57章



                                    这是他通过议和捞到的政治资本。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奕、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各列强国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媚外之策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他的观察,他认为外国人并非“性同犬羊”,英国“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清政府把列强只当作“肢体之患”,认为“可以信义笼络”。折子还提出要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清朝有了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咸丰帝去世后,奕成为实力派人物。他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摄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咸丰帝授权恭亲王办理

            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同治元年开始,军机处里原来的顾命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全部免职,换成以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他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获得“贤王”美称。

            奕媚外,亲近列强,是洋务派领袖。但他为清流派所鄙视,被呼为“鬼子六”。

            奕支持曾国藩等办洋务,但他又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引起湘淮势力的不满;奕办洋务,清廷中倭仁等顽固派不满;由于奕权力受限,不能满足列强的要求,列强对他也开始不满。

            慈禧太后利用了奕,也给予了奕巨大权力。但随着奕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恭亲王奕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于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使奕一直浮浮沉沉。同治四年(1865)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同治八年,奕支持杀掉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为慈禧太后所恨。同治十二年,奕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触怒了慈禧太后。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更为孤立。反复浮沉磨平了奕往日的棱角,挫折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光绪十年(1884),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二十年又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毫无作为。二十四年(1898)奕病故,终年66岁。谥“果敏”,其子载澂袭爵恭亲王。

        曾国藩列传

            曾国藩像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他是晚清具有经世特征的理学家,是同治中兴头号“名臣”,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使清朝得以苟延残喘。他倡导洋务,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文学理论上也有所建树。

            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二十三年以检讨(翰林院史官)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后来连续升为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历署吏部、兵部侍郎。作为京官,常与文渊大学士,咸同时期理学代表人物倭仁学习理学。《顺性命之理论》是曾国藩的代表作,说什么人在娘胎时以五伦为内核的那个理就充塞胚胎中了。受魏源通经致用思想和湖南学术界影响,曾国藩学术上一开始就具有经世的特征,不尚空谈,期于辅世。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旗所指,势如破竹,经制兵八旗、绿营节节败退。咸丰帝下诏求言,曾国藩上疏,对于当时社会弊病和治理方法、朝廷用人乃至咸丰帝本人的风尚和个性都敢痛下针砭。

            咸丰二年(1852)七月曾国藩被派往江西任乡试正考,途中闻其母丧故,乃回家奔丧。十一月二十九,湖南巡抚张亮基奉到咸丰帝令,要曾国藩帮助办理湖南团练于长沙,协助官兵维护地方治安。于是他在湖南以湘乡团练罗泽南、王鑫千人团丁为基础组织了“湘勇”,后来称为湘军。“湘勇”捕获大批“土匪”,曾国藩大开杀戒,世以“曾剃头”相称。他以明戚继光为榜样治军,训练了一支迥异于清朝经制兵的新式武装。

            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打出捍卫名教的旗子,湘军水陆两军17000人自衡州起程,会师湘潭,迎击太平军,湘军开始成为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四月二日靖港大败,羞怒的曾国藩投水自杀,为士兵捞起。曾国藩气焰没有收敛,率湘军一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面上和陆地上与太平军较量。四年十二月,石达开率水师取得湖口大捷,曾国藩害怕被俘,再次投水自尽,为土兵所救。然而曾国藩具有战略眼光,例如安庆是天京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曾国藩对夺取控制天京的上游重镇安庆十分重视。他在《通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一折说:“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源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欲复金陵,北岸则须先克安庆、和州,南岸则须先克池州、芜湖,庶得以上制下之势。”安庆是天京的粮草供应地,如果湘军据有此城,就绝了天京之粮。当江南大营第2次攻破,清政府要他移师东援,但曾国藩就是不肯调动围困安庆重兵。十一年八月一日曾国藩、胡林翼以曾国荃、彭玉麟等几支重兵终于攻克安庆。为攻克天京铺平了道路。

            十年四月,太平天国克复常州、苏州、嘉兴,清廷令曾国藩速援苏、常,曾国藩只带了一部分人马前往安徽祁门,而让其弟曾国荃继续围困安庆。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十分重视培养人才。他专疏保荐的江忠源,当上安徽巡抚,胡林翼是他的部下,他奏称胡胜己十倍,升任湖北巡抚。他在籍办团练时,吸收的将领如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彭玉麟等,不管来自什么职业,都信任他们,成为湘军骨干。对于李鸿章、左宗棠这些重要的“中兴”之臣,他的救助、调遣和推荐使他们得以发挥巨大作用。

            咸丰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曾国藩率湘军攻陷武昌,激动万分的咸丰帝决定授予曾国藩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曾国藩喜不自胜。但是军机大臣祁寯藻对咸丰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之福。”这话增添了咸丰帝对曾国藩的疑心。7天后,他只给曾国藩一个兵部侍郎,只管军务而已。曾国藩不高兴,但无可奈何。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曾国藩父亲去世,他向朝廷报了丁忧,不待奏准就回了家。咸丰帝给假3月,让他回家守制。假快要满了,曾国藩以要求终制试探咸丰帝看是不是封他督抚。咸丰帝不但没有赏他个督抚,反而把兵部右侍郎由实缺改为署理。曾国藩忍不住了,六月六日他上了两份奏折,一份要求终制,一份道他没有地方实权的苦衷,咸丰帝仍没买他的账,六月二十九日将他兵部右侍郎都给开掉了,让他以在籍身份,帮办湖南团练。后来咸丰帝在朱批中说因为江西军务有起色,让他干脆呆在家里守制(守孝27个月)。这下子,曾国藩惶惶不可终日了,在家里发脾气。八年三月七日,石达开军围攻浙江衢州,清朝的浙江军务紧急,咸丰帝不得不降旨恢复曾国藩原来的兵部侍郎衔,让他出山督办浙江军务。曾国藩六月初三曾国藩在湘乡接到命令,初七起程,七月初十到南昌。石达开由浙至闽到赣,再到湖南,曾国藩身负援浙、援闽任务领军尾随追击。九年二月,曾国藩驻兵于抚州、景德镇之间。八月十三日,曾国藩改援安徽,十一月十四日驻军宿松。由于清政府要他恢复为李秀成夺取的苏、常,六月十一日,曾国藩移居祁门。十年十月,曾国藩这个窝在李世贤、杨辅清的打击下,屡陷危机。是左宗棠的帮忙,使他脱险。

            十年,江南大营第2次被毁,形势对清朝更为严峻,但给了曾国藩和湘军大好的发展机会。咸丰帝不得不把救急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曾国藩身上,四月十九日给他加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咸丰十年六月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