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钢铁洪流 > 第35章

第35章



                                    10  个轰炸机联队,共约1350  架亨克尔111  式、容克88  式和都尔尼17  式双引擎轰炸机。德国受过训练的飞行员已达1  万人,他们和机组人员在空战战术方面受过良好训练,技术高超。他们在波兰和法国的经历使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尽管他们充分意识到面临与皇家空军的严峻艰苦的战斗,但士气仍非常旺盛,充满着胜利的信心。

            英勇顽强的英国人,利用希特勒暂且罢手之机加紧生产战斗机。在英国,几乎每一个成年人,每一分钟都投入到战斗机的生产中,从而创造了飞机制造业上的奇迹,英国上下,不仅工厂生产战斗机,而且一些小车行和车间也都生产飞机零件。

            负责英国飞机生产计划的实干家洛德·比弗布鲁克呼吁英国妇女把家里的所有的铝锅、铝盘、铝水壶以及吸尘器和浴室设施统统上交飞机制造局。他还提出每周7  天“不停歇地工作”。丘吉尔后来回忆说:“工人们在工厂的车床和机器旁拼命地工作,一直到他们累倒在地上,被人拉走并强令回家,而他们的位置则由早已提前到达的人们顶上了。”

            在6、7、8  三个月中,英国每月生产约500  架战斗机,至少比德国工厂多生产100  多架飞机。主战高潮阶段,皇家空军曾遇到飞行员严重匮乏的危机,但从未有过缺少飞机的时候。

            到8  月11  日,德国空军发起“鹰日”进攻的前夕,英国战斗机指挥部可用于作战的飞机已增加到704  架,其中620  架旋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可补充的备份战斗机数目增加到289  架。

            正当戈林海阔天空地大谈他对“鹰日行动”的设想及其将要取得的战绩时,西奥·奥斯特坎普,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空甲英雄,凭他在英吉利侮峡作战中的经验,谨慎地提醒戈林:“当我和僚机单独闯入英国上空作战时,我数了一下,约有500—700  架英国战斗机群集在伦敦四周。战斗开始以来,这个数字又大大增加了。所有新的飞行部队都装备了与我们的战斗机性能相同的喷火式战斗机。”

            戈林颇感扫兴,大发雷霆,当即撤了他的飞行大队长的职务。为了给他的部下打气,他大谈了一番英国人如何胆小如鼠,他们的战斗机损失如何之大,德国空军轰炸机的优势使英国的防御变得多么微不足道..

            8  月3  日,希特勒从伯格霍夫别墅飞抵柏林最高统帅部坐阵指挥对英国的空中攻击。可惜老天爷不作美,天帘低垂,浓雾迟迟不散,空袭被迫推迟一星期。希特勒一反常态,并未利用这一段时间去视察为执行“海狮计划”而集结的海陆军部队,闷闷不乐地返回了伯格霍夫。

            他也没去视察英吉利海峡,他讨厌并惧怕大海。有一次他曾对伦斯德说:“我在陆地上是英雄,但在水上却是懦夫。”这位自吹自擂的军事天才和他手下的军事将领,对大海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的天地只限于在欧洲大陆进攻邻国的陆上战争。虽然德国军队只要能与软弱无力的英国陆军接触,就能在一周之内击溃他们,但是把他们隔开的多佛尔海峡狭窄的水面——狭到可以看清对岸,却像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使他们惴惴不安。当这位已达到今人目眩头晕的胜利顶峰的德国元首隔峡眺望英伦岛时,出现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个幻影,而是两个。

            1940  年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天气温和晴朗,但不时也有一阵阵的雨水洒过海面。早晚的雾气遮住了海岸线,寒风吹过英吉利海峡,聚集起夹有雷电的乌云,风暴常常突然袭来。变化无常的天气迫使戈林再三推迟“鹰袭计划”。

            德国的气象部门与他们的英国对手相比总是处于劣势。因为天气的变化通常是从大西洋那边过来再东移到欧洲大陆,这佯,皇家空军就能比德国人先了解天气情况。而德国人常常飞到目标上空时才发现那儿的气象条件使他们两眼一抹黑。德国著名飞行员加兰说:“英国人总能准确地预报气象,充分做好战斗准备。可我们却常常被气象变化搞得措手不及。”

            德国轰炸机部队的飞行员们中间一直盛传,在最近的将来要对英国发动大规模空袭,早就磨拳擦掌,整装待发了。可是几天下来却一点儿动静都不见,不免烦躁不安起来。

            戈林深知再这样无休止地推下去,将会大大削弱部队的士气。最后,他把8月13日定为“鹰日”。这意味着德国空军在西线的战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攻击的重点从英吉利海峡的船舶转移到与即将进攻英国直接有关的目标。为了取得英吉利海峡和英国沿海的空中优势,他们奉命攻击英国皇家空军的地面设施和训练学校;第二位的目标是英国的军火工业,特别是飞机制造厂;海峡的航船已降到第三位了。

            德国空军当前的任务是:摧毁英国皇家空军,为进攻作准备;阻挠英国地面部队自敦刻尔克失败以来一直在进行着的改编和重新装备;减少英国燃料和粮食的供应,使它降低到最低需要量的水平以下。德国人以为,这样做可促使英国老百姓急于求和。英国人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即将第一次充分感受到战争的直接影响,预计他们的士气将会因此下降。

            英国皇家空军已经做好了大决战的准备。

            8月8日,空军上将道丁对战斗机指挥部的成员发布了一项命令:

            不列颠战役就要开始了。皇家空军的成员们,几代人的命运就掌握在你们手中了。

            皇家空军现在接受了挑战,只要德国轰炸机飞越海岸,它就起飞应战。年轻的飞行员们士气高涨,信心百倍。他们向空中舞动着拳头,大喊着“来吧!德国佬,我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许多人认为只有在战争中才最能体现一个男子汉的勇敢。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空军。

            从6月17日法国要求停战到8月12日的两个月中,德国轰炸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飞到英国上空进行轰炸,少则几架,多则60—70架左右。德国空军的这一行动除了具有侦察和训练的价值外,主要目的是不断对英国施加压力,为德国空军全部力量准备就绪争取时间。

            最初,这些战术给人们带来极大不便,给生产造成一些损失。这些损失不是由于敌机轰炸直接造成的,而是因为接连不断的长时间的空袭警报造成的。6月24日至25日,从赫尔到利物浦,整个英国南部警报声大作,用来报警的教堂钟声、警笛和汽笛声响沏夜空。尖厉刺耳的“红色”空袭警报声把人们从梦乡中惊醒,母亲抱上婴儿,儿女们搀扶着老人,纷纷躲人防空洞。工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儿,隐蔽起来,工厂全部停工。结果虚惊一场,实际上,只有布里斯托尔受到德国一两架飞机的骚扰。

            这种情景屡见不鲜。不仅是英国皇家空军,就连防空司令部、民防部门、铁路、邮局、工厂、医院和学校等大大小小的单位和部门都经常进行这种“大彩排”。

            不过,从这种预防性演练中获益最大的,大概就属英国普通市民们了。炮火的洗礼使他们学会临危不乱。刚开始,即使没有炸弹落在附近,可光是空袭警报的哀鸣声,民防队员急促的哨声、飞机发动机在夜晚发出的嗡嗡声、以及高射炮的嗒嗒声..就足以使他们心烦意乱,沮丧不安了。但是两个月以后,他们渐渐习以为常,不再感到恐惧不安,甚至对此不屑一顾。

            夜间,英国高射炮的命中率极低,充其量只能打下一两架德国飞机。他们意识到,如果高射炮每天晚上都轰轰射击,连续几个星期下来,就会成为德国攻击的目标,因此不如保持沉默为好。

            丘吉尔首相对德国人的这种骚扰大为恼火,他写信给内政大臣等人说:“我们不能容许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每日数小时地陷于停顿状态,或在夜间经常惊扰不安。敌人要使他们所不能破坏的工厂的工作陷于停顿,从而妨碍我们的战争努力,这是决不能容许的。”

            在他的提议下,英国当局将警报分为“预备警报”、“紧急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以便使工厂,机关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停产。当局明确规定,只有当屋顶上的了望哨,英国人把他们称作“杰姆乌鸦”,报告“危险来临”——敌机已到上空或非常临近时,才能发出紧急警报。发预备警报时,不应中止日常工作。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工厂的工人必须坚守岗位。非公职人员可以躲避,或把他们的子女安置在安全地点。

            8  月13  日,“鹰日”攻击日,又是一个阴沉沉的风暴天气。戈林忙不迭地下令取消行动,可是为时已晚。为轰炸机护航的50  架ME110  式战斗机已经升空等待与轰炸机会合。接到凯塞林元帅的无线电通知后,他们连轰炸机的影儿还没见到就掉头返回基地了。负责轰炸机编队的约翰内斯·芬克上校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他求功心切,毫不理会取消令,继续率领74  架“多尼尔”式轰炸机在无战斗机保护的情况下闯入英国上空。

            不凑巧,皇家空军的一支雷达小组算错了迎面而来的飞机数量,战斗机指挥部接到错误的情报,只派出少量战斗机升空进行拦截。结果,芬克的“多尼尔”机队突破皇家空军防线,利用厚厚的云层作掩护,把炸弹投到伊斯特切奇机场。他们自己只有4  架飞机被击落、4  架飞机受伤。伊斯特切奇机场虽然受到重创,但10  个小时之后就恢复使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