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金瓯缺 > 第71章

第71章



                                    这岂不令千千万万的汉儿们心灰意冷,沮坏了灭虏复汉的大业!"

        "大哥说得不错,其实我军中,也只有这支胜捷军纪律最是废弛,其他各军倒不是这样."马扩简单地回答他,心里不由得暗暗称奇."这个赵大哥,说话、行事、见识都是卓荦不群,哪里承望在此时此地遇到这样一个有心人!俺今日结识得他,与他肝胆相照,也不枉前日搭救他浑家一场."

        原来马扩开始看他前来道谢时,把他看得低了,认为他只是一个道义上的债务人.像一切高亢的人一样,他们决不愿在物质上或精神上欠别人的情.必须利用适当的机会报答了他,还了这笔欠债,才能与债权人取得平衡的地位.他们承认身分上的、却不承认人格上的差异.马扩虽然理解他的心情,但认为在意气的男儿中间,这毕竟有点婆婆妈妈,最好还是蠲免这道虚礼.

        现在他的一席话改变了马扩的看法,使马扩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估价他.但是在这初步的印象中,由于马扩自己在斗争意识和斗争知识方面的局限性,仍然没有把对方的价值充分估计出来.

        事实上,在契丹贵族的残酷统治下,二百多年以来,广大的汉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承担了罪恶统治的全部重量,同时也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契丹贵族从哪天开始把枷锁套在人民的脖子上,他们就从哪天开始了挣脱枷锁的斗争.斗争的薪火代代延续,永不熄灭.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中,力量对比(军事、政治,组织和斗争经验的综合体)还屈居下风时,斗争常常是失败的,人们不得不付出大量生命的代价.但是每次失败都为新的战斗积贮起力量.再战再败,再败再战,人们就是遵循着这条历史的道路,用自己的鲜血凝成一篇像宝石一样发光的民族斗争史,不到胜利,决不停息.

        他们在失败和斗争的反复交替中逐渐成长起来.到了赵杰这一代,他们已经锻炼出更加坚强的斗争意志,积累起更加丰富的斗争知识.目前风云多变的时局,迅速形成了一个大动荡、大决口、大爆发的形势.这个新的时局形成的部分原因就是他们长期以来斗争的结果,反之.它又使得更多的人们卷入这股旋风中,受到更大的锻炼.

        赵杰就是这样一个从战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他沉着机智,能够正确地判断什么时候需要隐蔽起来,什么时候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他可以做一个老练的斥候,可以胜任愉快地带领一个小分队,如果让他得到更多的锻炼,他也可以领导一个规模更大的战斗集体.他这次南归,与其说不愿在契丹贵族统治下继续过奴隶生活,不如说他怀有更大的雄心壮志.他是带着任务回来的.为了实现这个任务,首先要结识一批南朝豪杰.马扩就是他碰到的理想的人选.他的努力获得初步成果,他以一番披心沥胆的谈话,赢得了马扩的散佩.

        马扩向他打听辽军后方的动静,这一同正中他的下怀.

        "宣赞有所不知……"

        赵杰一开口就被马扩豪爽地截断了.

        "大丈夫志同道合,一言相契,便成知己.大哥今后休得有这样见外的称呼.俺排行第三,便是你的三弟了."

        "俺是草野之人,新来乍到,又没立过半分功劳,怎敢和宣赞称兄道弟起来?"

        马扩跃进式的友谊的提议遭到他温和的拒绝,似乎他还想继续观察,为了避免在这个无关宏旨的问题上纠缠,他马上正面回答问题:

        "宣赞有所不知.析津府②所属六州二十四县的老百姓,人人延颈企足,以待辽廷之覆亡.休说俺汉儿,就是贫苦的契丹人,奚人、室韦人③、渤海人也都和咱们一样心肠."

        "他们怎得与咱一条心肠?"

        "天下的穷人心连心,大家恨不得把辽的南面官、北面官一齐扫尽,才能盼到有好日子过!"

        "尽扫南北面官儿,可是要动兵弄仗的,光是说说想想,却不济事."

        "宣赞没到那里去看过,怎知道他们就不会动兵弄仗?"赵杰微笑地顶了马扩一下,"早二年,关东形势云扰,渤海人高永昌起兵反辽,接着安生儿、张高儿举义,在榆关以东,屡创辽军.后来金人尽占关东之地,安生儿战死,他的部属尽归张高儿所有,与霍六哥一军合流,如今仍在懿州一带抗击金军,并与关内义军相互呼应."然后他眉飞色舞地讲到近处的义军,"今年以来,畿南义军大起.宣赞可知道涞水县有个张关羽,又有个董庞儿?张关羽使一把大砍刀,有万夫不当之勇,董庞儿足智多谋,他两个招兵买马,结了几个山寨,手下各有数万人马.四军大王④几次三番派了军队去征剿,都吃他们诱进山里,杀得片甲不留,只好逡巡而退.如今他们声势太振,附近各州县老百姓去投奔他们的,如水之归流,已成了大气候."

        "不想涞水县,近在咫尺,就有这等声势的义军,"马扩欣然地说,"俺囿于见闻,真可谓坐井观天了.只不知这等规模的义军,别处可有?"

        "人心厌恶契丹,义军方兴未艾,三千、五千的到处都有.有的归入张、董麾下,有的独立门户,近来更如雨后春笋,蓬勃茁长.即如俺族兄投入的一支义军,俺南渡前只有三、五百人,这番回去.前后不过一月,他说聚义的已有五、六千人.宣赞举一反三,就可知近来义军已成燎原之势."

        "义军近在畿辅,患生心腹,辽君臣才打了几个败仗,难道就置之不顾,坐视它强大吗?"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赵杰掉了一句书袋说,"契丹人怎敢把义军置之度外,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何?"这时他直率地提出一个建议道,"宣赞几时得闲,和俺潜去河北走一道,亲眼看看义军的声势,就知端的.目前奚、契丹的重兵全摘去前线备战,白沟河边,大兵云集,离此三五十里开外,就只有一些巡哨部队,再进去连军队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俺来回几次,进出自如,只当他没事儿一般.看来辽的兵力已绌,渤海、室韦都不为它所用,汉军又不肯为它卖力.这四军大王,前线后方,两处奔波,却没抓把柄处.俺看他也只好走到哪里是那里,谈不上什么通盘筹划了."

        "大哥说到汉军,"马扩暂时撇开他的建议,抢着问,"可知道他们有一支叫做什么常胜军的,近况如何?"

        "这常胜军的事儿,俺倒也得知几分.他们从统将到士兵.都是汉儿.他们的父兄,当年在辽东铁州、盖州一带,多受女真军的杀戮.契丹人成立此军,就是要他们向女真军报怨,故称'怨军',后来才改称常胜军.成军以来,转战东北,契丹军百败之余,只有这支怨军还打得几个硬仗,支捂一时.自从宋师北伐以来,萧干说汉儿都是心向南朝的,不放心把他们放在白沟前线,都调去后方布防.目下全军八千人,由五名汉将分统,驻在易、涿两州.义军稍存顾忌的,就是此军,但它也不肯为契丹人所用,萧干几次调它去剿灭张关羽,常胜军的统领郭药师口里葫芦提答应了,却只管推托个原故,按兵不动.他岂识不得辽廷以汉制汉,让你们自相残杀的计策?四军气得瞠目跌脚,却也奈何他们不得."

        "大哥说得恁地清楚,真可谓了如指掌,"马扩满意地点头道,"可笑和诜这厮,成天地说要策反常胜军,对它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派人去了两趟,兀自不得要领."

        "俺有个表叔,名叫甄五臣,见为常胜军一名统将,带了二千五百名人马在涿州大营盘驻屯.他自幼就出外吃粮子,俺没和他见过面.他的亲兄弟甄六臣却和他常见面的.六表叔闲常也来俺家,告诉俺说,五叔早有过'相机而动,得便南归,谁愿受契丹人腌臜气'的话.因此俺知道,一旦大局动荡,常胜军终将为我所用,只是郭药师不露声色,尚在狐疑未定之际,需得派人去与他联络才好."

        马扩点头称是.他记得刚来前线与他爹交换意见时,也曾谈及此事,彼此都有同样的看法.

        "大哥刚才说得妙,要知辽军后方动静,最好亲自跑去看看."马扩沉吟再三,毅然作了决定,单刀直入地提出要求道,"俺也久有此心,只是未得其便.今天大哥这一说,俺心里更加跃跃欲试,欲求大哥做个伴侣,陪俺同去北道走一遭,未知大哥意下如何?"

        "去,去!"赵杰用钢铁般的声音回答,"宣赞要到哪里去,哪怕是铜山铁岭,天涯海角,只要用得着俺,俺都奉陪.宣赞且说哪天动身最妥?"

        "依俺的心思,最好今天就走,只怕大哥还有些家事要料理."

        "兵贵神速,既然宣赞的公事都放得下,俺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家事?今晚就走如何?"

        "好,好.大哥真是个豪爽的性子.俺们今晚就走."

        "等俺回家一转,"赵杰思虑周密地想了一想道,"凭宣赞这身打扮,如何去得?待俺给宣赞带一身庄稼汉的衣服来,趁今夜月黑天暗,正好渡河前去."

        "到了那边,咱们只以表兄弟相称.咱们倒过来,大哥改姓马,就叫马志隆,俺改姓赵,就叫赵邦杰,"马扩乘机说,"你是大哥,俺是三弟,可不能再是宣赞长、宣赞短的了."

        "不好,不好.赵邦杰,赵邦之杰,最犯契丹人的忌讳,马惠隆文绉绉的,也不像个庄稼汉的名字."赵杰摇摇头说,"这个再商量了,在这里,宣赞还是宣赞."

        赵杰一笑走了.看来,这个刚毅的汉子,在这小小的称呼问题上还不是那么容易就取得妥协,他要从实践中来考察马扩.

        (四)

        宣抚司的长官和僚属们枉自掘下了许多陷马坑,布下了许多绊马索,仍然限制不了这匹没笼头野马的自由驰骋.马扩想做就做,说干就干,当天晚上换上赵杰给他带来的衣服,一过午夜,就跟着这位完全可以信赖的向导渡河过去.他既没有张皇其事,也不故弄玄虚,更不去考虑它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也许在一切考虑之中最不值得他考虑的就是他自身的安全问题.马扩是这样的一种人,与其说他多了一点别人也许缺少的东西——勇气,不如说他少了一点在别人身上难免要多出来的东西——个人安危得失感.他的头脑里充满着各种计划,一旦酝酿成熟,作出结论,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他的行动了.

        现在他是从一个危险地带走进另一个危险地带.危险是从客观的实际来说,他主观上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他进入布满了武装巡逻的辽军控制地带,犹如他平日生活在布满荆棘罗网的宣抚司控制地带一样,他的心脏也没有多跳动一下.

        依靠他们的机警和敏捷,特别是依靠赵杰的熟悉地势、了解情况,他们顺利地渡过河,顺利地跨过最初的二十多里地段.在这个区域里,辽军层层密布,他们却好像善于打地洞的蚯蚓一样,就在辽军的鼻子眼睛底下,游行自如,没有出一点岔子.

        可是像生活中常会碰到的情况一样,他们唯恐出岔子的地段倒没有出岔子,及至走到前、后方接界之处,当他们认为已经到了比较安全的区域,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忽然被一队正在巡逻的辽军骑兵部队发现了.他们躲避不及,只好照直迎面走去.

        "牛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