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洋葱阅读法 > 第13页

第13页



时间管理的关键词:

★价值观

★时间黑洞

★碎片时间(暗时间)

★时间感知度

★意志力|自控力

★拖延(拖拉一点也无妨)

★效率(并行和串联)

★番茄钟(专注其实很简单)

★吃青蛙(最重要的3~5件事)

★重要紧急四象限

★清单

★精力管理

★碎片时间

★未来导向和现在导向(延迟满足和即时反馈)

★习惯养成

★GTD

★睡眠

★坚持(坚毅)

★早起

★晨间笔记|反思日志

★断舍离

★轻断食

★极简

★平衡

★计划

★执行

★任务分解

★驱动力

★时间成本



例如“时间管理”的关键词,上图是我统计的,如果把这些关于时间的关键词都搞清楚,那对于时间管理这个概念就可以说掌握得很全面了。只有了解概念、串联概念、懂得概念,才能掌握概念。这时如果做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分享活动,只需要把几个概念组装起来,按顺序排列好,就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分享。

写一本书大概需要33个概念,但不是说读一本书的时候也要把它的概念全部学会,而且有时一本书的概念不需要这么多。

例如,我在读《好好说话》时,书里的概念就没有那么多,我只需要搞清楚核心概念即可。当我们把关键词搞清楚时,就意味着知道了整本书的核心。

概念卡

注:图片版权归“行动派”所有





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对于一本书来说,我们究竟要搞清楚多少个概念?难道只要贴一个便利贴或者做一个标记,重点去看这些内容就可以了吗?这些都是输入,如何才能输出?

所以我们要用到九宫格笔记,围绕着你的问题最多可以选择9个概念填入,你会怎么选择?



为什么是9个,不是16个或者其他的数字?因为如果要从一本书里搞清楚9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当然如果对自己要求严格,画成十六宫格或者更多的格子也不是不可以。

对于九宫格笔记来说,只需要把9个关键词写进去,通过抄句子、抄片段、抄例子等方式,对每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做完这个工作之后,整本书提的3个问题,用这9个概念都能回答,同时也找到了让自己“啊哈”的点,也找到了一些延伸的书,列出了书单。一本书看上去重点就已经被找出来了,这是第一个工具。

在阅读重点章节和之前标记过的内容时,可以尝试用九宫格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全部列举出来。如果有一些片段写得特别好,也可以直接拍下来,做成一张张卡片,或者放到印象笔记里,标清楚这段话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这种方式来阅读,一本书核心的重点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总结了。

注:RIA便签读书法来自“拆书帮”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还有一个很有用的方法——RIA便签读书法,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重点讲解了如何使用这个方法。

前面提到的九宫格笔记是把整本书的关键内容全部摘录,并用一张图展现出来;RIA便签读书法则是将书里的片段用便利贴来呈现。二者一个是关注局部,一个是关注整体,但这两种方法又可以互相补充。如果你只关注一个点就用RIA便签读书法,如果想阅读整本书的核心观念就用九宫格。

这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理解概念,再尝试认知升级。理解概念是指要了解某个东西是什么意思,如果想真正提升认知,好比我们知道鱼是什么样子,但如果想要把它做成寿司,那可能需要更多的再加工技术了。





复——复习


问题



工具:印象笔记

①还有哪些问题要搞清?

②还有哪些书要深度研究?

③还要读几遍?

最后一步是复习。我们试着用一些工具,如印象笔记,帮助我们把九宫格图、知识卡片、RIA便签全部收集起来,让这些为我们所用。对于知识,我们仅限于“知道”是没有用的,学会如何使用知识,从而改变我们的想法和习惯,这才是知识真正的用处,也就是“认知升级”。从“知道”到“会用”这个过程,需要以“复习”这一步来结束。

完成了前面的步骤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印象笔记把之前的工作成果收集起来,然后问自己几个问题:哪些问题需要搞清楚?接下来还有哪些书需要阅读?这些书需要读几遍?快速阅读,前面的这几个步骤差不多用一个小时就够了,但一个小时真的能读懂一本书吗?

我们多次强调,好书至少要读两遍,但好书其实并不多。很多书的某个章节能获得我们需要的内容就足够了。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用一个小时就完成前边的几个步骤,也就意味着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我们了解得差不多了。这时如果再去读一本同类型的书,我们就会发现两本书里讲的内容会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因此我们的九宫格笔记会越做越少,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不怎么愿意去做九宫格笔记,而是会用RIA便签或者直接在书上做笔记,再或者是折页的方法。

我们再次强调,所有的好书都值得读两遍以上,这样才能完整地达到我们的阅读目的。





有些读者会问,按这样的步骤读完一本书之后,记不住内容怎么办?我在前面讲解记忆的内容里曾经提到过形成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原因,如果想记住书里的内容——让短期记忆长期储存在大脑中,那么就需要用复习的方式来强化记忆。做完读书笔记之后,再去做九宫格、RIA便签,这时需要再看一遍书和之前做的笔记,才能够记得住这些“短期内容”。

分享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在大家一起学习时,在分享我们自己制作的知识卡片时,就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你分享得越多,学习的次数也就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教授别人内容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

在复习的阶段,九宫格笔记中有两个区域需要填写:

一个是“啊哈(AHA)”区,另一个是“接下来要做(TODO)”区。

AHA区是记录那些读书时感受到快乐、欣喜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大脑感兴趣的内容。读完某本书之后突然明白,为什么要做一些事情,如联机学习、在群里面写卡片等。阅读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

注:图片版权归“行动派”所有,不授权任何形式的分享和传播



TODO区,是用来写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既然是接下来要做的事,说明是一些行动目标,所以不能含糊其词,而是要具体化,SMART化。

比如,“用工匠思维代替激情思维,从而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的TODO就很难执行;可以改成“给自己做一个技能梳理清单,看看自己接下来重点要做什么”就具体多了。

注:图片版权归“行动派”所有,不授权任何形式的分享和传播



TODO区还可以写下接下来可以读哪些延伸出来的书籍。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把书单列出来,作为接下来进一步深度阅读的内容。我读《系统之美》这本书,是因为我看了古典老师的《跃迁》。读完这两本书后,我又找到了《第五项修炼》《U型理论》等书。





总结


注:RIA即RIA便签读书法,来自“拆书帮”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①还有哪些问题要搞清?

②还有哪些书要深度研究?

③还要读几遍?

我们已经完整讲述了快速阅读的整个流程。

第一步是提问,读书前要明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以及读这本书之前我们有没有了解过同类书,如果没有该怎么办?

第二步是预习,从目录和序言中,让作者这个导游告诉我们这本书是怎么写的,我们应该怎么读。

第三步是扫读,快速翻阅,标记重点关键片段。

第四步是重点去找和自己的问题有关联的部分,用九宫格来提取概念。

最后一步,就是复习。

那么如何用快速阅读来实现一天读完一本书呢?

除了切重点的部分需要花费一些整块的时间,其他部分都可以用零碎的时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