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类




分类,是思维导图概念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唯有具备清晰的分类概念,才能绘制出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思维导图。

分类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最理想的类别数量是四到六组,最多不超过九组;另外两个重点则是两个八字要诀:一是“彼此互斥,绝不遗漏”,二是“同一位阶,同一逻辑”;最后一个重点是“高频优选”。

(1)理想分类数:四到六组之间

为什么分类时分成四到六组最理想?根据研究,人的短期记忆一次只能容纳七加减二组的概念,意即在短期记忆的运作中,普通人一次只能记住五到九个物品、概念、数字等,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短期记忆容量常常不是趋近九,而是趋近五。

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如果只有四到六类,记忆起来会比较轻松,大脑也比较容易接受。也许有人会问:“那分成两类不就最轻松好记吗?”这可就不一定了。如果东西很多,而我们只把它们分成两类,就意味着每一个类别之下都包含很多的东西,那会导致虽然记住类别名称,但每个类别之下有哪些东西却记不住的结果。如果这一大堆东西确实是先分成两大类较恰当,那么在每一大类之下,就得再分成几个中类,甚至中类之下再分成几小类。

当然,如果物品量很少,就不用这么大费周折了,分类是在信息庞杂需要整理的情况下才有必要。

(2)彼此互斥,绝不遗漏

所谓的“彼此互斥”,是指当你将几项物品归纳在某一类,并为此类别命名后,归在其他类别的物品就不适合出现在这一类。例如,人、猫、狗、鸡、虾、鱼,有些人可能会分成“人类”和“动物类”,但人也是动物,所以这个分类显然有问题;如果分成“可食”和“不可食”,那也会有很大问题,因为有些人认为人、猫、狗是不可食的,但不可否认的,还是有所谓的食人族、吃猫吃狗的人存在;如果分成“水中生物”和“陆上生物”,可能就会好一些,毕竟在一般人认知中,虾和鱼生长在水中,而人、猫、狗、鸡主要活动范围则是在陆地上,所以,分类除了要符合目的性之外,要尽量以争议性最少的方式为主。

至于“绝不遗漏”的概念则简单多了,就是列出的类别必须要能包含所有的物品,注意在分类上不要使用“其他类”,因为“其他类”就等同于“没分类”,在思维导图的分类概念上这是要尽量避免的。

因此,“彼此互斥,绝不遗漏”的概念,就是类与类之间,不能有重叠的概念,而且列出的类别必须要能包含所有的项目。

(3)同一位阶,同一逻辑

所谓的“同一位阶,同一逻辑”,就是在同一阶层的类别,必须具有相同的逻辑属性。例如,蔬果类和动物类的“地位”相近,可以摆在同一阶层上,“西瓜”和“动物类”的阶层就不同,在分类时不能摆在同一阶层上。如下方图示。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蔬果类和动物类属于同一位阶的大类;鸟类、爬虫类、哺乳类同属于动物类之下的小类;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同属于蔬果类之下的小类;麻雀、绿绣眼同属于鸟类之下的项目;小白菜、空心菜同属于叶菜类之下的项目。处在同一位阶的概念范畴,大抵上是差不多的,这就是所谓的“同一位阶,同一逻辑”的概念。但有时我们在制作思维导图时,会发现无法完全呼应这个要求,因为有些叙述方式本身就没有按照位阶、逻辑的概念去叙述,这时,只要让各主干之间及各主干之下的支干,在可能的范围内“同一逻辑”即可。

(4)高频优选

分类的方式没有标准答案,除了符合上述三个原则之外,就是比较“高频”率出现的分类方式,“优”先“选”择。

例如,自我介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家庭状况”“工作经验”“自我期许”等,活动计划则是常以5W2H来分类构思各个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