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定位自我才能走得更远

定位自我才能走得更远




做事有目标的人,行动起来也更有干劲,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只要低头看路,循着一个设定好的路线持续向前,总能到达心中的彼岸。反之,缺失目标者,是被时间推动着被动而行,他们流下的不比成功者少的汗水,似乎都失去了意义。

哈佛大学曾发起一项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挑选部分智力、学历及环境等条件相差无几的年轻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则是对他们为自己制定的未来规划进行分析。

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其中27%的人没有为自己制定目标;60%的人对自己的目标没有确切的认识;10%的人为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短期目标;仅有3%的人制定了确切的长期目标。

随后,经过25年的跟踪调查,有了新的结果,十分耐人寻味。

拥有确切的长期目标的人,在这25年终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未曾有半点改变,始终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最终,这3%的人群,无一例外地取得了一番成就,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拥有明确的短期目标的人,他们不断实现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慢慢成长,在实现了一个个短期目标之后,最终成为各领域的精英人士;对目标模糊不清的那部分人,他们处在社会的中下层,虽能有稳定的工作,却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最后,那部分压根没有目标的人,基本上都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的经历大多相仿,工作不顺,生活不顺,甚至有些人难以自力更生,要依靠社会的接济过日子。此外,他们的生活中充满抱怨,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都心怀不满。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不去不了。”人生没有方向的人,自然更容易忙忙碌碌一生,却毫无所成。有目标的人,多了一份对成功的渴求,也就更多了一份执着的努力。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为此会制定详实的计划,然后按照既定的路子一步步走下去。这个过程中,即便再苦再累,他们都甘之如饴,不断加快前进的脚步,如此,也就更容易成功。

目标明确,也就意味着更了解自我。设定目标的过程,即是定位自我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重复着修正自我,寻觅到令自己可释放出体内最大能量的媒介,这种在精准、清晰目标支配下的重复,所能产生的动能亦是不可估量。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大师,他出生于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家境优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4岁时,他的父亲当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为一镇之长。

当时,经常有剧团来斯特拉福镇巡回演出,对莎士比亚的影响甚为深远。在他的眼中,几个演员能够通过在小舞台上的演出,生动地展现历史和生活中的故事,这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这让他对戏剧着了迷。

小莎士比亚怀揣着对戏剧的热爱,立志长大后要从事戏剧的剧本创作工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平顺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

14岁时,作为商人的父亲经商失败,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无可奈何之下,莎士比亚只得离开学校,回到家充当父亲的帮手。

18岁时,他与年长自己8岁的女子结了婚,21岁时,他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他常常因为妻子比自己年长而对自己的婚事感到遗憾,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感叹道:“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虽然有所失落,但对妻子和孩子,他依然尽心尽力去照顾。

1586年,莎士比亚跟随一个戏班子来到伦敦,并在剧院找了一份工作——为骑马来剧院看戏的观众照看马匹。虽然是份不太光鲜的工作,莎士比亚却仍认真工作,毕竟这时的他开始慢慢靠近戏剧。在他的努力下,骑马的观众对他的服务非常满意,对他十分信任。由于找他看马的观众比较多,工作量也就比较繁重,莎士比亚一个人应付不来,便找来一群小孩子帮忙,人们称他们为“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工作之余,莎士比亚没有忘记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闲暇之余,他会悄悄观看戏剧。不管多忙,他都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更凭借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希腊文和拉丁文。而让他更兴奋的是,每逢剧团需要临时演员时,他都是第一人选。尽管是配角,他依然认真对待,凭借着极高的领悟力和精湛的演技,他赢得了剧团的好评,不久便成为剧团的正式演员。

当时,能否赢得观众的喜爱,一个是靠演员的表演能力,另一个则是剧本的好坏。如果一部戏难以让观众喜欢,这部戏就会被停演,所以剧团渴求好的剧本。

莎士比亚在27岁时,首次尝试历史剧的创作,写了《亨利六世》三部曲,一经上演,便获得极高的赞誉,一时间,他成为伦敦戏剧界炙手可热剧作家。

莎士比亚的小成,自然得益于对戏剧的不断追求,他不仅苦练演技,更是阅读大量书籍,广泛涉猎,逐渐对祖国的历史和人民的命运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才有了备受称赞的剧本。

1595年,《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一时引起了社会性的轰动。莎士比亚被广为人知,人们争先恐吓地前往剧院观看这部作品,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

成功的背后,是莎士比亚的辛勤付出,他不断对这个剧本加以修改,使其日趋完美。人们难以想象他在这期间的不易,然而莎士比亚对此却甘之如饴,他把这份辛苦当做乐趣。

1599年,工作几年后,莎士比亚有了不少积蓄。当时,他不仅成为环球剧院的股东,还在家乡置办了房产和土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执着。对于自己热爱的戏剧,他始终坚持创作。后来,他的两位故交因为参与改革政治、发动叛乱,一个被执行绞刑,一个被关进监狱,他为此愤懑不平。在激烈情绪的推动下,他创作出《哈姆雷特》,并出演其中的“幽灵”一角。

对莎士比亚而言,戏剧与他的生命是融为一体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他的喜怒哀乐。他笔下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无不诉说着他的命运和人生,他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戏剧中。

后来,莎士比亚又相继写出了《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它们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里,时代的大背景和个性鲜明的主体表达都足以吸引每一个看故事的人,这一切也都足以证明莎士比亚的创作艺术来源于生活,写照于人生。

莎士比亚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努力奔向自己的目标,即是借助重复之力达成所愿的过程。定位自我,“循规蹈矩”般地徐徐向前,在安步当车的闲适中,即可收获瑰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