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改变那些不良的习惯

改变那些不良的习惯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也一样会决定命运。拥有良好的习惯,会让你在设定的通往成功之路上走得越发顺畅,它会成为推动力,让你的重复更有效率,也更准确、正向。而不良习惯的存在,仍会推动“重复”的继续,可方向不对,你越努力,距离目标就越远。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

富兰克林青年时期,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于是,他为自己量身打造了改掉13个坏习惯的计划。

他深知自己有夸夸其谈的坏习惯,所以为了彻底改掉它,他要求自己保持沉默,务必遵循“于人于己有利之言才谈”的原则,避免说些没有营养的废话;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学习,他列出一项“程序”,标明起床、吃饭、阅读的时间,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井井有条,确保了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为了克服自己时常表现出来的骄傲情绪,他将“谦虚”列为计划中的一项。

每周,富兰克林都会对一项不良习惯进行矫正。每晚,他都会进行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当天的行为是否有不妥之处,计划是否有所成效,然后做好详细的记录,让自己努力的成果一目了然。有时,如果没能彻底改掉哪一项不良习惯,他就会继续进行矫正,直到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

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良习惯,又能积极加以改正,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备受世界尊重的人。

良好的习惯保证了我们在社会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也使得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倾注于衷心的事情上,这种常被人忽视的提升重复效能的因素,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及其人生中的高度。

朱德,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战场之上,朱德不顾枪林弹雨,奋勇厮杀,凭借这份骁勇善战,很快在军阀部队中得到提升。然而,面对荣华富贵,他却感到了深深的厌倦,他不甘愿如此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决定加入共产党,为振兴民族和国家奉献力量。

下定决心后,朱德脱下军装,离开军阀部队,前往上海,寻求加入共产党的机会。但是,在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之前,他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戒毒。

在军阀部队期间,纸醉金迷的生活使得朱德染上了毒瘾,他清楚地知道,如此下去会葬送自己的一生,所以毅然决然寻求改变的途径。

他来到法国圣公医院,开始戒鸦片烟。众所周知,毒瘾是非常顽固的,想要彻底戒掉并不容易。在戒毒前期,他的睡眠几乎完全依赖鸦片,断掉鸦片后,自然是整夜难以入睡,为了能度过无聊的漫漫长夜,他找来许多宣传进步思想的书刊,用阅读来对抗失眠。

在众多书刊中,《共产党宣言》等宣传工人运动的书刊对他的影响巨大,不禁令其豁然开朗。正是通过不断阅读,他愈发了解共产党,明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工人运动,而且已经在上海成立了中共中央局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共中央局总书记一职。

看着书刊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朱德对列宁领导的苏俄式革命充满期待,更对苏俄式的赤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精神尤为赞同。

在来上海之前,朱德也曾试着戒掉毒瘾,但是始终没有任何效果。他能够勇敢地面对子弹和大炮,却难以战胜毒瘾这个敌人。毒瘾一旦发作,整个人就完全不受控制,非常可怕。而这一次,为了能堂堂正正地加入共产党的队伍,迎接崭新的生活,他决定与毒瘾对抗到底,哪怕过程再痛苦,也要把这个坏习惯改掉。

到了戒毒的关键时期,朱德咬紧牙关坚持着,这一次,不把毒瘾戒掉誓不罢休!在强大意志力的支撑下,经过一星期的坚持,他终于熬过了这段最辛苦的日子,成功戒掉毒瘾。当走出法国圣公医院大门的那一刻,一个全新的朱德诞生,他与坏习惯挥手再见,开始了新的生活。

改掉坏习惯,即是打破了习惯的“连贯性”,不让这种扰人心智的行为持续掌控自己的内心。习惯的养成,是连续性作用的结果,改掉坏习惯,等于破坏了这种连续性,那么养成好习惯,即是培养一种崭新的连续性,这也就可看成是“重复”的过程。

事实上,改掉坏习惯本身所要重复去做的过程,即是重复力量的隐性体现。更直白点说,改掉坏习惯及养成好习惯的过程,都需要重复的力量的参与,我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这种强大的动能,它指导着我们达成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