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师自通心理调节 > 十三、“自言自语”心理调节法

十三、“自言自语”心理调节法




人的音调会对自身起到镇静的作用,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在紧张时,大声与自己对话,有助于理顺大脑中混乱的思绪;将恐惧和忧虑宣泄出来,使心中的压力获得合理疏解,从而有助于实现心理平衡。

心灵故事

李琳是一个22岁的女孩。最近她发现自己老是爱幻想,如李琳会幻想如果老师让她去教同学跳健美操,她会怎样说、怎样做等。让李琳觉得更糟糕的是,她会将幻想的情景里的对话不经意地小声说出来,她觉得要是被别人听见肯定会很尴尬。

李琳出现这种自言自语的情况已经很久了,大概是从初中开始就这样。每当别人指责她,而她又被逼得无话可说的时候,便会对那件事耿耿于怀。李琳会不断地想应对的方法,应该怎么反驳对方的指责。而她幻想的情景中的表情和对话,很容易就会流露出来,好像真的发生了一样。所以,她特别害怕跟同学一起走,担心自己一时控制不住说出来的话会让她们听到,怕她们觉得自己不正常。有时候,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上有什么问题。

李琳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恰恰相反,自言自语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在工作繁忙、着急、压力大、紧张或烦躁时,很多人都会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做手头上的工作。这是因为,当人们被不良情绪所困扰,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便会通过自言自语的形式宣泄内心的不满、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心理达到平衡。也就是说,当人们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刺激时,用“自言自语”的方式缓解内心的压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

研究发现,一个人说话比较多对健康十分有益,哪怕是在家里自言自语也一样。因为人们在讲话的过程中可以对大脑形成刺激,活跃思维,从而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同时,讲话会让人们涌现灵感和创造力。此外,说话时的口腔运动会让大脑的供血更加充分,改善因连续用脑而造成的大脑缺氧状态。老年人经常自言自语,有助于增强记忆力,抵抗脑神经的衰老和退化。生活中有不少女性喜欢唠叨,她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发泄内心的苦闷,使心理达到平衡状态,即使没有听众,她们也会自问自答一番。

 心理调节

“自言自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调节作用:

人的音调会对自身起到镇静的作用,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大声与自己对话会理顺大脑中紊乱的思绪,这一点在紧张时尤为突出。因为内心对话在许多时候会显得混乱,而“自言自语”可以让你将思考的速度放慢,继而改善睡眠。“自言自语”可以轻松解决许多个人问题。在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各种错误的看法与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都会得到澄清和明确。这样,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将担心和忧虑说出来,心理压力便会变小,有助于心理平衡。

所以,不妨坦然接纳“自言自语”,借助它来调节自己波动的情绪和失衡的心理状态。通过自言自语,说出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采用自我对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除了自言自语,还可以试一试“长吁短叹”。人们通常认为“唉声叹气”是不良情绪的外在表现之一,但是事实上它有时候也是让人们放松情绪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