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师自通心理调节 > 五、改变形象,改变心情

五、改变形象,改变心情




心理学家曾经请来一些抑郁症患者,让他们采取不同的姿势,患者的感觉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心灵故事

小王和女朋友分手了。他因为感情上的问题影响到工作,被主管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让本就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难过,走路耷拉着脑袋,佝偻着身子,满脸沮丧。每天从家里到办公室或者从办公室回到家里,都让他感到十分疲惫,一坐下来就感到筯疲力尽,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整个身子都陷到椅子里,一动都不想动,周围的人看着都替他着急。他的父母为此更是跟着着急上火。

一天,他吃过早饭正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一直保持沉默的父亲走到他身边,把公文包递给他,说了一句:“孩子,抬头挺胸,笑着去迎接这一天吧!”父亲说完就转身回去了。小王愣了一会儿,走出了家门。在路上,父亲的话始终在他的耳边萦绕着。他抬头看了看天边的朝阳和如火的云彩,脸上不觉浮现出笑容。小王发现自己的世界似乎在那个瞬间变得明亮起来。于是他甩了甩头发,昂起头,挺直腰杆,觉得浑身上下忽然又充满力量。从那天开始,小王走出了失恋造成的情绪低谷,又恢复到那个充满阳光和活力的小伙子。

每个人都有兴致高昂的体验。那时看天,天是湛蓝湛蓝的;看云,云是洁白洁白的;听风,风也是和煦温暖的。其实天还是那片天,云还是那片云,风也始终是那个味道,只是当我们拥有良好的心境时,会更容易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

开心的时候,我们的面部表情一定是微笑的。喜欢微笑的人,一般来说,更容易用冷静、沉着、乐观的态度应对各种矛盾和压力,在迎接挑战的时候更容易从容不迫、处变不惊。相反,不喜欢微笑的人,通常面部表情呆板,甚至会影响到与别人的正常交往,从而进一步加剧孤独感和挫折感,形成恶性循环。

微笑是由某一特定的情景引起的一系列面部肌肉的变化,是受人主观意志支配的一种生理表现。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心情烦闷和抑郁的状态,那么他的嘴角一定是下撇的。而这样一种生理表现,只会让人的情绪变得更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微笑可以转移和淡化不愉快的心情,让人变得活泼开朗,同时还能带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有意识的微笑具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

当一个人疲倦、沮丧但是并没有生气时,会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站立和坐卧姿势呢?想象一下,他一定会是垂头丧气,佝偻着肩膀,松松垮垮的肢体语言和涣散、怨天尤人的目光。看,一个沮丧且疲倦的形象已经出现在你面前。这就是心情对我们外在姿势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姿势,反过来姿势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要知道,我们的神经是很“蠢”的,如果经常弯腰驼背的话,这种姿势就会告诉我们的神经:“我现在是沮丧的,是没有生气的。”这时我们就更容易变得沮丧。但如果这时我们能打起精神、抬头挺胸,马上会觉得好多了。这让人觉得很神奇。

国外的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了一些抑郁症患者,其中有些已经服药超过20年。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患者采取不同姿势后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例如,当他们笔直站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感觉到忧郁。由此可见,改变姿势的确是可以改变心情的。因此,当你昂首挺胸、深呼吸并保持微笑时,就不那么容易沮丧了。

有人可能会说,随时直挺挺地站着不舒服,我又不是军人,为什么要天天搞得像站岗一样?其实习惯成自然,一个好的姿势并不会花费你太多的精力。自然地挺直背部,并且保持身体其他部位的放松,才是健康的姿势应该有的肢体表现。实际上,保持这样的站立姿势并不会让你感到任何的紧张或疼痛。有一个简单的技巧:想象自己是一根绳子,有人在轻轻地拉头部的那一端,你就会自然地站直。

 心理调节

是不是只要改变体态,我们就会变得心情愉快呢?其实,改变体态只是改变情绪的第一步。通常我们的潜意识会制造出一些象征性的意象,而那些代表负面影响的意象正是阻碍快乐的重要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哪怕只是经过办公的地点你都会感到烦闷。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建立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象。就像在篮球场上,即将上场的队友都会把手叠在一起,然后大喊“加油”,这个行为会让他们感觉有信心并且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