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师自通心理调节 > 八、让自己勤快起来

八、让自己勤快起来




拖延和懒惰是一种常见的意志缺陷,同时也是一种难以根除的心理隐患。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惧怕艰苦的工作,缺少对自我的约束能力。也许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模糊的目标,但是对于这个目标,他们往往缺乏可执行的计划。

心灵故事

徐军是某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毕业生,从小就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不过他有拖延、懒惰的毛病。小时候每天放学,他总是把作业撂在一边,放下书包就跑出去玩,任凭父母怎么催促也不愿意写,为此不知道挨了多少次打。他拖沓的毛病不光在学习上有所表现,别的事情也是能拖就拖。每当父母让他整理被他弄乱的屋子,洗自己穿脏的袜子时,他总是不耐烦地说:“我现在很忙,没时间,等有空就收拾。”

毕业以后,徐军也没有像其他的同学那样出去找工作,而是回到家里,一边玩一边等着不知道在哪里的工作机会。恰好有一天,他得知市教育局准备通过考试招聘中学的语文教师,于是他开始在家里复习已经放下许久的专业知识。但是还没有复习几天,他便又管不住自己了,刚看一会书就打开电脑玩起了游戏,一玩就是一天。再加上晚上睡得晚,白天再起得晚,复习的时间寥寥无几。到考试时,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却名落孙山。

徐军这种拖延的习惯是懒惰心理的典型表现。喜欢拖延的“懒人”往往意志薄弱,惧怕艰苦,缺少对自我的约束能力。有时他们有一个模糊的目标,但是又缺乏可行的计划。懒惰心理又有这样几种表现:第一,寻求激励型,总是到最后一刻才会忙碌起来;第二,逃避现实型,“懒人”更愿意让别人认为他们做事不够努力,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第三,回避决定型,不愿自己做决定,不希望承担任何责任。

依赖性强是造成行事拖延和懒惰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人在小时候就有非常严重的依赖性,事事都需要依靠父母或者他人,因此缺少主见,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于是便产生了懒惰心理,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另一个原因是缺乏自信。“懒人”往往对压力十分敏感,当一个人认为任务的难度很大,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时,便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导致回避和退缩的行为。一个人在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时,拖延和懒惰是一种被动的攻击手段。当人们对某些人产生厌恶感或是不赞同对方的某些言论而又无法正面反对的时候,便会采取不执行或不理睬的消极做法,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拖延和懒惰对自身也是一种折磨,因为自己甘于平庸,达不到周围人的期望,很容易引起内心的矛盾冲突,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习惯会侵蚀人的意志,阻碍人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对环境和自己抱有消极的看法,总是不愿、不敢去面对现实,缺乏对成就感的追求,从而降低个人的自我评价和自尊。例如,一个在工作上拖延的员工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一个在学习上习惯拖延的学生,一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信心。

 心理调节

这里,我们介绍一些自我强化和自我催眠的方法来改变拖延作风和懒惰心理:

运动。要克服心理上的懒惰,首先就要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给自己制订一个运动计划,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

制订工作或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要把握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将目标定得过高,难以达到,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一旦计划制订之后,就要强迫自己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坚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用明天的时间来做今天的工作。

榜样。视自己情况,在书中、电视中,最好是在自己身边寻找一个勤奋、上进好学的榜样,用榜样的行为来激励自己,告诉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

自我催眠。在训练过程中,觉得自己要放弃时,不妨自我安慰一下,对自己说胜利就在前方,前面有美女、有香车、有自己十分渴望的东西在等着自己。

奖励。在每一天结束工作之后,检视自己的得失,看看是否让懒惰的行为所左右,为取得的一点小小进步而喝彩,对自己进行一些小小的奖励。

克服懒惰心理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事情,但是,只要你肯正视这个问题,并下定决心与这个坏毛病做坚决的斗争,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