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师自通心理调节 > 六、化解职业倦怠

六、化解职业倦怠




中国有句古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完全满意自己的工作。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最幸福的不是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而是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心灵故事

崔晨浩曾经在一家网络公司担任网络编辑,他是在公司刚成立不久后加入的。刚加入公司时,他主要负责新闻板块的编辑,对于新闻系毕业的崔晨浩来说,他非常喜欢这件轻松又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在他加入公司一年之后,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事开始变动。崔晨浩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而被提拔为管理人员。职位的变动也让他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他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采访新闻了,更多是开始代表整个编辑部门与公司的其他部门进行沟通。

在许多人看来,崔晨浩理应为自己的这次晋升感到开心,因为这说明了领导对他工作的认可。可实际上,崔晨浩并不是那么开心。现在的他每天都要开一次会,有时甚至要开两次。而且每次会议结束后他都要为自己部门的员工传达会议精神。

崔晨浩觉得,虽然新闻编辑工作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他却真心地喜欢那种埋头工作的感觉,每次看到自己写的新闻产生很高的点击率的时候,内心便会产生莫大的满足感。现在的工作在级别上高了许多,待遇也好了很多,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空虚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种空虚让他在各种会议上都提不起精神来,他再也不去积极发表意见了,整天都垂头丧气。

崔晨浩的表现就是职业倦怠,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职业倦怠的话,不仅会大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进入热情降低,工作效率下降,回报降低,进一步丧失热情,效率继续下降的恶性循环。

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

1.对工作毫无热情。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对工作的热情都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但是,一旦陷入工作倦怠之中,便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不到改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会大大降低。重复性工作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人们对一份工作的热情熄灭后,便很难再次燃起。

2.在工作中产生挫折感。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产生挫折、沮丧和愤怒的心理,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地发生,或者周期性地发作,那么便有可能已经陷入职业倦怠了。当人们在工作中的挫折感大于成就感时,就会失去对自己工作的热情,而当挫折感呈周期性出现时,人们就很容易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

3.对未来充满迷惘,得过且过。职业倦怠者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对未来感到困惑,看不到希望。有的人为了应对来自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压力,通过酗酒或是抽烟来缓解压力。

4.周期性的焦虑、恐惧、沮丧。许多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小的失误感到焦虑,导致常常坐立不安、胡思乱想。虽然人在办公室,但是心早已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5.不融洽的人际关系。当人们产生职业倦怠后,便会觉得与同事相处越来越难,无法与同事进行沟通。因为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倦怠者经常与同事发生冲突,最终可能会向着自我封闭的方向发展,继而对职业生涯造成毁灭性打击。

6.刻意回避社交活动。许多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封闭倾向,不喜欢与人沟通,或是害怕与人交流。这通常与一个人所受到的挫折有关,当一个人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后,对周遭的环境日益敏感,无法面对与人交往时所产生的难以避免的心理冲突。

7.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当一个人的情绪及其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他的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经常会有精疲力竭的感觉,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他的工作效率。

一个人工作倦怠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到自己,还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环境。比如,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每天都充满焦虑和疲惫,那手下的员工也不会觉得好过,他们一定会谨小慎微,生怕工作中出一点差错,从而焦虑、不安,产生倦怠情绪。试想一下,如果你身边的同事不断地抱怨着,说这是一份没有意思、没有前途的工作时,你会怎样想?

 心理调节

调节职业倦怠情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学会适应环境,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便会大幅降低。相反,如果控制得当,便可能提升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缓解工作压力。人们通常认为,如果想要得到所有的荣誉或者收入,工作中的压力自然会越来越大,焦虑、不安便会随之产生。如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会产生不利影响。劳逸结合是缓解工作压力、预防职业倦怠的有效方式。

不断掌握新的技能。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知识出现,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掌握新的技能。如果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人们便会产生不安全感。面对工作手忙脚乱的人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久而久之,倦怠情绪也就随之产生了。因此,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可以长久地保持工作热情,防范职业倦怠。

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中国有句古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最幸福的不是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喜欢上自己工作的人。”因此,我们要设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工作中找到乐趣。

只有当不断地调整自己,消除职业倦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后,你才能获得追求职业发展与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因此,努力地适应社会,适应周边环境,将职业倦怠彻底丢在身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