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师自通心理调节 > 十三、改变自私的心态

十三、改变自私的心态




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险境。搬走别人脚下的石头,或许可以为自己铺路。我们应该调节自私的心理,实现人生的双赢。

心灵故事

19岁的朱琳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就读于某高校大二。但是她有一个缺点——自私。朱琳从小就有些自私,上幼儿园时朱琳与小伙伴一起玩搭积木的游戏,她用手护着身前的积木,谁也不让碰。幼儿园的阿姨好说歹说,她才同意让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但仍低声嘟囔着,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朱琳很快便把积木搭好了,而其他的小朋友却怎么也搭不好,便向她请教。可她不愿意教别的小朋友,老师也过来劝她,告诉她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结果把朱琳说急了,一把将搭好的积木全部推倒然后跑掉了。

朱琳高中毕业上了大学之后,自私的性格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了。比如,她习惯小声看电视,便要求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也不能大声;讨厌酸菜的味道,就要求室友不能在寝室里吃酸菜。无论什么时候,脸上都挂着一脸的不悦。她上大学一年多了,可因为自私没有交到一个朋友,成了被大家孤立的对象。

在现代社会中,自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态心理现象。自私指的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无视他人的利益和感受。“人之初,性本善”,自私的性格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为家长的溺爱,孩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成人后自私自利的性格。自私心理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也堵塞了自己的发展途径。

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险境。而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石头,有时恰好就是在为自己铺路。对自私心理进行适当的调节,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心理调节

培养自己的牺牲精神和乐于付出的心态是心理调节的重要一环。想要改正自私的心态,不妨多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情。自私的人可以从在公交车上给他人让座做起,舍己为人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多多帮助别人,便可以通过这些行为逐渐纠正自己的自私心理,从他人的感谢与赞许中得到满足和快乐,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心灵故事

在一场战斗中,敌人的轰炸机向阵地疯狂地投掷炸弹。一名上尉发现一架敌机正向自己这边俯冲而来,通常发现敌机向自己俯冲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卧倒。可是上尉在准备卧倒的时候,发现不远处一名小战士还站在那里。他顾不上多想,飞身将那名小战士扑倒在地。就在这时,炸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了,飞溅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轰炸过去后,上尉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自己刚才所在的位置,已经被炸成了一个大坑。如果上尉没有挺身去救那名小战士的话,就算卧倒在地,也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救人何尝不是救己,付出何尝不是得到。对于自私的人来说,给予和付出都是让他们感到痛苦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给予创造了多少价值,只是想到自己失去了什么。得到可以让人产生满足感,给予也一样可以让自己快乐。因此,想要弥补自私这个缺陷,不妨先从简单的小事开始,试着体会给予的快乐。渐渐地你便会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除斤斤计较之外,还有更多的快乐。

 心理调节

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指通过自我观察的方式研究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的研究,总结并改正自身的错误。因此,在观察时要有一定的标准,如目前社会的道德规范或社会的榜样等,找出与社会公德或社会榜样之间的差距,从而在自私的行为中找到问题的症结,逐步修正、缩小这些差距。

其实,自私与无私往往只是一墙之隔,只有跨过这面墙才能感受到舍己为人的快乐与充实。自私是人与人之间冰冷的墙,它会隔绝你与他人的交流。“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如果你想被他人接受,为自己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就一定要克服自私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