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师自通心理调节 > 十七、你有强迫行为吗?

十七、你有强迫行为吗?




做事要顺其自然,当一件事情做好以后,便不再去想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强迫行为就会慢慢被纠正。

心灵故事

35岁的周新阳是某机关的干部,患强迫症多年。周新阳的强迫症属于后天产生的,15岁的时候由于一次意外导致了骨折,此后,他渐渐患上了强迫症。最初做广播体操的时候,他会因为手臂无法伸直而感到不好意思。那个时候,因为没有良好的心理疏导,以至于后来发展到一听到广播体操的喇叭响他便会感到不安,到最后他只要一听到大喇叭响便会心烦气躁,只有把大喇叭关掉才能恢复如常。

如果周新阳强迫自己继续待在这样的环境下,便会引发许多生理上的症状,如心跳加快、头痛等,为此周新阳非常苦恼。他也想过许多办法克服这个毛病,如不去想或者去看大喇叭等,但是终究还是无法根除脑子里的这种念头。虽然周新阳自己也认为这种想法十分可笑且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但就是克服不了这个毛病。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疾病。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它的反复出现,越是试图努力抵制,反而越是感到紧张和痛苦。而引发此病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强烈的刺激或持续而激烈的情绪体验。

在强迫思维刚萌发的时候应该及早治疗,因为早期症状一般会较快恢复正常。如果强迫症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得不到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患者便会很容易产生无力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不愿与人诉说,进而产生孤独感。随后患者便会远离社会,隔离并且痛恨自己,最后可能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如果这种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同时还会产生许多由强迫症带来的附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

有的患者在自我强迫意识、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做出后果非常严重的发泄行为,如自杀或者伤害他人。因为强迫症的强迫意识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认为死亡才是唯一可以让自己解脱的方式。

一般人偶尔也会萌生强迫观念,但是并不会持续。造成强迫症的诱因中,常见的有:第一,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变更,导致自身责任加重;第二,处境困难,担心意外的焦虑感;第三,因为怀孕或者分娩等因素造成的紧张;第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如亲人的去世等。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强迫症患者变得谨小慎微,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反复思考、犹豫不决。

“爱”也会变成强迫症的诱因。例如,有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不让外面的细菌沾染到孩子身上,每次回家都会对其全身清洁一遍,有的人甚至连钱都要用消毒水泡过才肯罢休。这种强迫症的患者对脏的东西有很深的联想,对家人的保护也达到了极度紧张的程度。但是这种强迫心理往往无法得到家人的理解,他们会认为这样的行为是没有必要甚至是可笑的。

行为习惯也会诱发强迫症,如在一个医生家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卫生过分地注意,极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类似行为。

没有完善感、缺少安全感以及缺乏确定感是强迫症患者的基本表现,在这三者中只要有一个非常突出,就基本可以断定有典型的强迫人格。强迫症患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或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生活习惯比较呆板,喜欢过于仔细地考虑问题。

有的强迫症患者缺乏幽默感,过于理性,对他人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也容易怀疑和否定自己。一般是受“完美主义”的影响,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的特质,是凡事都要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是一种让人不断奋斗的动力,但也可能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当“完美主义”的弊端显现出来的时候,不仅会让本人觉得痛苦,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比如,一个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领导,可能也会对下属抱有同样的期待,于是办公室中的气氛便会变得紧张。

强迫症的表现,既可能是以单一症状出现,也可能是不同的症状同时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的内容可能还会不断改变。强迫症主要分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强迫意向。

强迫观念是指某种联想、疑虑或回忆不断地反复出现,其中包括:

1.强迫疑虑。患者经常会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如出门后总是在想自己是否已经将门窗关好,并且非得回去检查几遍,不然便会焦虑不安。

2.强迫联想。这类患者明知不会发生不幸事件,却不能控制地反复联想,导致情绪紧张和恐惧。

3.强迫回忆。患者会让自己一遍又一遍,强迫性地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小事情,明知没有意义却无法停止。

4.强迫性穷思竭虑。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反复思考,患者虽然感到没有意义但却难以控制。例如,人为什么需要呼吸;火为什么是灼热的等。

强迫行为是指患者有强迫动作,具体包括:

1.强迫洗涤。因为怕不干净而进行反复的洗涤,但心中仍然摆脱不了“不干净”的感觉。

2.强迫计数。表现为不可控制地算走过的距离,数楼梯阶数等,若是中途漏掉或者忘了便要从头开始。

3.强迫检查。这种情况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会对已经做好的事情不断地进行检查。

强迫意向是指在某种特殊场合下,患者会出现相反的意愿。例如,需要上台演讲,却总是在脑海中浮现出逃走的想法。

 心理调节

如果患了强迫症,就要勇敢地承认它,不能回避。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地从强迫症的阴霾中走出来。到底应该怎样克服强迫症呢?下面有几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顺其自然。做事要顺其自然,当一件事情已经做好以后便不再去想它。例如,刚刚出门就开始担心门是不是没锁好,这时就想那就不锁好了;再如,衣服沾上了脏东西,心里就想让它不干净吧,与自己无任何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由强迫带来的焦虑情绪和症状便会慢慢缓解、消除。

分散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密切地关注自己的行为,当发现自己有实施强迫行为的趋向时,便转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强迫自己接受目前的状态。其间可以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如看电影、玩游戏等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无法中途停止的事情,从而培养新的兴奋去抑制病态的兴奋。

药物辅助治疗。如果强迫症状十分严重,通过单纯的心理指导和治疗无法痊愈的话,还可以借助一些药物辅助治疗。例如,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