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迷人的液体 > 03 无坚不摧的 波浪、液态核燃料

03 无坚不摧的 波浪、液态核燃料





我手中塑料瓶里装着的水,与我透过机舱卵形窗看到的海洋之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并不只是体现在成分上,比如它们各自所含的盐分,也体现在行为上。地球上的海洋流动不息,既能兴风作浪,又能随风起浪;它们形成了云团与我们的天气系统,又反过来受其驱使;它们可以加热大气,但也能储存热量。海洋内部形成了巨大的全球洋流,并对我们的气候造成影响。所以,虽然是由相同的分子构成的,但是覆盖我们这颗星球表面70%的海洋,并不只是瓶装水的放大版。海洋完全就是巨兽。

巨兽,也许是形容它们最贴切的词。不管你是个多么优秀的游泳者,海洋都是危险的,要想一口气在公海上漂几个小时,可太难了。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发现自己被困在了海上,不要竭尽全力地与洋流搏斗。相反,你应该仰面漂浮,等待救援。尽管在我看来,用“漂浮”这个词来形容人在水中上下颠簸并不是很合适。“漂浮”是用来描述船的。船很宏伟,可以只将船体的一小部分浸入水中并四处航行。不管我如何尝试漂浮,大部分身体依然会被淹没。幸运的话,我可以勉强保持鼻子露出水面,像鲸那样喷气,同时吸入空气,不让水呛到我的鼻子,可就算是这样,也通常会失败。在我看来,真正的漂浮,不仅是躺在水面上休息,还要很轻松地做到这一点。但这不是标准定义,当然也不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在他的浴缸里发现浮力原理并喊出那句著名的“尤里卡”(“我发现了”)时所表达的意思。

阿基米德是一位古希腊数学家、工程师。他发现,当人进入浴缸的时候,水面会上升。原因十分明显:你占据了一部分水原来占据的空间。它不像泡沫垫那样,会在你的身下被压缩,而正因为它是液体,所以能在你身边流动,钻到其他地方。在空间有限的浴缸里,它唯一可以去的地方,就是初始水位以上的位置。如果浴缸在你进入前就已经满了,那么水就会从浴缸的边缘溢出,流到地板上。这就是阿基米德那个著名实验的灵感来源。通过收集那些流入另一个容器中的水,可以发现一些很有趣的事实:水的重量与作用在你身上的“浮力”相等。如果这一作用力比你的体重小,你就会沉下去;反之,你就会浮起来。这一条原理适用于任何物体。尤里卡!

有些物体会漂浮,有些物体会下沉,这取决于它们的重量是否大于同等体积的水

阿基米德发现的原理,能够让你通过计算物体排开的水有多重,来预测它会漂浮还是沉没。对于实心的物体来说,你只需要比较物体材料与水的密度即可。比如,木头单位体积内的重量比水小,也就是说它的密度更小,所以它会漂在水上。钢铁的密度比水更大,所以会沉没。想让钢铁漂起来,也不是没有办法。当你把钢铁做成空心的,就可以用它来造船,这时它的平均密度就会比水小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阿基米德的伟大发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如今钢铁的价格对我们而言已经很低了,低到可以采用上述方案造出真正的船。目前,我们的海洋船队几乎都是由钢铁建造的,它们运送着世界上90%的贸易货物。



我们怎么漂浮起来?


人体由不同密度的材料构成,既有高密度的骨骼,又有低密度的组织,还有一些地方是空心的。整体来说,我们比水的密度要小一些,所以可以漂在水上。但是,如果你带了一些重物,调整了自己的密度,如一条金属质地的腰带,让自己的密度刚好与水相等,就会处于一种既不会漂浮也不会下沉的状态。浮力平衡,是水肺潜水时的理想状态。当你在水下达到平衡浮力时,既没有让你上浮到表面的净力,也没有让你下沉到海底的力。借助潜水设备,你实际上处于失重状态,可以自由地探索海洋深处的珊瑚礁和沉船残骸。这感觉和你知道的太空失重十分相近,所以宇航员都会在游泳池中进行训练。

没有潜水设备的帮助,人的身体便会漂起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只是比水的密度略小,所以90%以上的身体还是浸没在水中,以排出足够多的水来支撑我们的重量。胖子的浮力比瘦子更大,因为他们的脂肪相对于骨骼来说比例更大,所以身体密度更小。潜水服也会让你的浮力增大,它们在你的身上套了厚厚一层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在海水中游泳,比在游泳池里容易一些,因为其中溶解了诸如氯化钠或其他含盐矿物质。钠离子和氯离子分离后进入液体,并插进水分子之间。由于含有这些离子,水的密度也变得更大,因此,比起纯水,你就不必排出那么多水来抵消自重。事实上,中东地区的死海含有的盐分特别高(是大西洋的10倍),在那里,你可以像鸭子一样在水面上下晃动。

一名女子漂浮在死海海面上

一旦你能漂浮起来,你便学会了游泳,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在水中,你不只是会失重,还可以像舞者一样滑翔。在水面下,还有一个隐藏的世界。忘掉登陆火星的巨额费用以及在外星球寻找生命的兴奋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洋对我们而言就是外星世界。戴上护目镜,钻入水中,快速蹬腿,我们就可以去造访它。游到蓝绿色珊瑚礁的深处,将会是你能做的最美妙的事情之一。鱼儿用厌烦的眼神观察着你,然后熟练地甩动尾巴,从你潜行的路线上躲开。游泳的时候,你向前方伸出一条手臂再用力拉回,会使你周围的水快速流动,快到这些水分子不能互相穿越,于是它们挤在一起,并对你施加作用力,正是这个作用力推着你向相反的方向前行。这就是游泳的本质,你的手臂和腿持续推动你身后的水,便出现了你被推向前的效果。这不仅仅会让人兴奋,本质上说,你已经变成一个不同的你。在陆地上,你可能会有些笨拙臃肿、步履蹒跚,可是到了水里,你可以像海豚一样旋转滑行。你自由了!



冬泳的乐趣


我曾经住在都柏林的敦劳费尔,步行就能来到当地的“四十英尺”游泳场。它位于都柏林湾的一个岩石海岬,那里因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闻名,一家游泳俱乐部已经在此经营了好几个世纪。1999年的一个冬日,我驻足此处,看到了各个年龄段的人跳进海里冬泳,不过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气温大约有12℃,而海水温度大约是10℃。当时我穿了一件大外套,然而当爱尔兰海的海风拂面而过时,我还是觉得有些冷。海浪撞到混凝土码头后高高蹿起,但这里还是有很多老年人跳入冰冷的海水中,医生或许还建议他们穿得暖和一些。等他们上岸擦干了身体,我便和其中一些人聊了聊。他们开心地微笑着,虽然冻得牙齿直打战,可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他们告诉我,他们每天都在这里游泳,无论冷暖。不过,我在那里工作时发现,爱尔兰很少会有真正暖和的时候。

在冰冷的海水里游泳

我决定加入他们,于是当天就买了一顶泳帽。在那之后,我每周都会在“四十英尺”游泳,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回过头看,这是我在都柏林居住期间最怀念的事情之一。但是,为什么我会如此喜爱游泳呢?

潜入10℃海水里的感觉并不舒服,很像是在脸上被打了一记耳光。这样的水温算不上极度寒冷,但当你将自己的皮肤置于比它低大约25℃的水中时,水分子会带走热量。既然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大,那么比起你仅仅暴露于空气中,在水里的每一秒钟都会有更多的水分子与皮肤接触,于是你温暖的皮肤因为热传导而造成的热量损耗也要严重得多。

让你感觉更糟的是水的另一个特性——比热容[11]。当水分子与热物体接触时,它们便会跳动得更加活跃,而这些振动便是我们所说的“温度”。所以,分子振动越快,水的温度也会越高。氢键将水分子紧紧地束缚在一起,以抵抗这种振动,因此,哪怕是让1升水的水分子平均温度提高1℃,仍然需要巨大的热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起加热同样重量的铜,加热水需要10倍的能量。水的超常热容可以解释为什么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来泡上一杯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电热水壶通常是厨房里最耗能的设备。水的高热容超过除液氨外的任何液体,但这只是它影响我们的其中一方面。这一特性使海洋可以储存大量热能,所以海水的温度变化总是会比空气的温度变化滞后。因此,当都柏林迎来阳光明媚的一天时,气温可以升至22℃,而10℃的海水温度却很难有所上升。这就意味着,在冬季到来并再次降温之前,夏日的阳光并没有真正地让这片海域变得温暖,这对爱尔兰人来说有些可悲。不过,对于人类而言,这倒是件好事,因为海洋的高热容可以让它们吸收因气候变化带来的过剩热量。换句话说,海洋对气候变化有稳定作用,让冬天变得温暖、夏天变得凉爽。

但是,这些原因都不能真正解释为什么我会喜欢在寒冷的海水中游泳。我不是那种喜欢寒冷、潮湿环境的资深户外玩家,只是一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或车间里度过的。或许这就是原因。大海是如此狂野不羁、不可捉摸,也许就是在无意识的驱使下,我想置身于一个与我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当你潜入冰冷的海水后就必须游泳,从而保持活力与警觉。那种感觉很不舒服,它迫使你从清醒的理性思维中脱离。当你屏住呼吸时,也就不可能再去担心失败的实验和没有依据的结论,更不可能沉浸在你失败的人际关系中。你的呼吸像是从你的身体中被剥离了,只因你选择潜入令人生畏而又不受控制的海水中。

当你在冷水中游泳时,对“体温过低”的担忧总是会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当你的核心体温降到35℃以下时,便会出现体温过低的问题。你开始不由自主地打冷战,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将血液转送到主要的器官,于是你的皮肤开始变色。最开始是灰白色,然后你的四肢开始发青。在非常寒冷的水中,突如其来的冲击可能会导致你无法控制地快速呼吸、喘气,心率加快,由此引起心悸、恐慌、意识不清,甚至是溺水。即便你能够保持平静,在0℃的水中游上15分钟也是致命的,随着体温过低的情况出现,你的肌肉也会因此罢工。

从根本上说,我认为1月所有那些寒冷阴沉的早晨,是死神冰冷的手将我拽到了“四十英尺”,当时的平均水温只有10℃。如此近距离地靠近死神并戏弄它,然后毫发无损地从水中爬出来,这让我感到精力更加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