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创造知识的方法论 > 引言 掌握知识的方法

引言 掌握知识的方法



第一节  新的经营知识


从20世纪末迈向21世纪,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知识,比如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共享,测算无形的知识资本的价值等,可以说这是把知识看作一种信息或有价证券的方法。那么为什么知识对于企业如此重要?是因为通过拥有、共享知识,个体、企业和组织能够持续性地创造知识,这种创造的能力将会成为压倒性竞争优势的源泉。我们曾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知识经营”1,把知识管理称作以知识为基础的经营(knowledge-based  management)应该最接近其本来的意义吧。

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知识的动向只不过是知识时代企业和经营的冰山一角。知识超越了企业内部某个环节问题的层面,是决定未来组织、事业、企业形态的存在方式的关键概念,知识经营是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待经营的一种范式。

迄今为止,企业以物品、财产、店面空间、运输机械、工厂设备、土地等有形资产作为价值的基础,而今后人才将成为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即企业将依赖于每一名员工的知识、能力、构想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逐渐难以把知识当作自身的资源以及股东的所有物,像财物那样管理、积累,因此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知识。另外,个人生存于这样的时代中,就必须重视能创造价值的知识训练,不断改进与知识相关的工作方法。

创造知识的方法论

最近,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商业活动中创造性、逻辑性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这清晰地反映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需求。到目前为止,像信息处理那样的数字式思考方法或者联想游戏式的发散思维广为流行,只要说到求知方法,无非就是左脑型(逻辑思维)或者右脑型(发散思维),不过这些方法最终都跳不出片段性设想的罗列或局限性的逻辑梳理的窠臼。在岁月静好的20世纪,它们确实适用于按照给定的商品策划主题进行“头脑风暴”,抑或分析解决给定的问题,满足组织、企业的需求,提高知识生产率。

但是,未来的时代呼唤新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创造前所未有的产品与服务的概念、系统、形态(原型)等,它不局限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它是“知识的方法”,不仅能够说明个人及组织的发展愿景、理念等,还能重新对其进行审视,进而思索、构建新概念、新政策。现在人们常说,除了知道“怎么做(How)”,还需要思考“是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我们不能缺少这样思考的人才,然而让人们这样思考的具体措施尚不明确。

在现实中,拥有独自构想或知识资产的员工,有的可以影响企业整体价值,有的从大企业跳槽引起知识流失,类似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因为传统企业越来越难以融入知识经济的框架中。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昨天还被奉为圭臬的工作方式可能一夜之间就被完全颠覆。如果不常常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在这里”,就可能在社会、经济、精神的坐标中迷失。人们愈发担心此类问题,比如数学家藤原正彦先生以下言论就极具代表性。

“前几天在某个审议会上,我说,‘想要做出局部的判断或只聚焦于当下,仅靠逻辑、理性或许就足够了,如果要目光长远,拥有正确的大局观,除了逻辑、理性,还需要情感。’出乎意料的是有不少人持不同意见。逻辑一定是从假设出发的,假设由提出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类观所决定,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教养和情感等。”(节选)2

对每一个人来说,掌握知识、努力生活变得日益重要。当然,知识也和个体的理性生活方式、自我实现以及自我超越的欲求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哲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