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创造知识的方法论 > 第二节 从知识创造理论看哲学的知识原型

第二节 从知识创造理论看哲学的知识原型




西方哲学的历史可以看作二元对立思想的发展进程(比如理性或经验),因此我们根据知识的原型(产生知识的知识)在二元对立中的倾向,选择了以上四位哲学家。他们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方法清晰地表明了二元对立的类型,极具代表性。这些知识的原型实际上与知识创造的过程相对应,下面我们将详细说明。

知识原型的分类

分类标准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从哲学的基本流派上看,柏拉图(理念)和笛卡儿(怀疑)是理性主义的代表,杜威(实验)和西田几多郎(纯粹经验)是经验主义的代表。

从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看,笛卡儿和杜威面向现实寻求真理,而柏拉图和西田追求超越现实和自我的真理。

把以上两个标准交叉来看,追求本质和理念的柏拉图与重视经验和实用性的杜威形成对立,而提倡二元论、重视确证性的笛卡儿和提倡一元论、重视直观的西田形成对立。

此外,西田追求纯粹经验的自我超越,柏拉图从理念中发现超越现实的普遍性原理,二者具有共同点。笛卡儿和杜威都是用数学的、科学的方法追求真理,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趋于一致。

那么我们可以把知识的原型总结如下(见表1-1)。表中不是四人的哲学内容,而是关于如何寻求真理的世界观的分类,即他们知识的原型,既体现了二元对立,又能看出共同点。如果把“追求真理”当作轴,四人的关联就能围绕轴心画成一个圆,换言之,知识的原型虽然不同,但追求真理的矢量绝不会改变方向,它会在对立中以画圆的方式形成一个循环过程。我们必须理解并掌握这一过程的整体面貌,通往真理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要利用多种方法论,开拓视野,逐步接近真理。

表1-1  四位哲学家的知识原型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我们回到知识本身,想一想知识可以如何分类。知识包括个人的、主观的知识和社会的、客观的知识两个方面,我们把所有知识还原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大类(见表1-2)。或许有些简单粗暴,但简单化能够体现强大的思考能力。

表1-2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比较

生于匈牙利的物理化学家、社会学家迈克尔·波拉尼(1891—1976)提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概念。隐性知识指的是我们心里知道但无法转换成语言的经验性、身体性知识,比如难以言表的想法、信念、视角、技巧等。而显性知识指的是把隐性知识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或建立体系后可以通过媒介传播、共享的知识。知识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动态复合体,讨论究竟哪一个更重要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能只从这两个方面阐述知识,我们关注的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换产生新知识的动态过程。

聚焦于这个动态过程时,我们要比波拉尼更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波拉尼认为隐性知识和科学知识(即我们所说的显性知识)是连续的、一体的,但实际上二者背后拥有认识论的深厚积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孰对孰错。也就是说,它们虽然反映了知识的两个侧面,但性质是不同的。之所以说性质不同,是因为知识从一种类型向另外一种类型转变并不容易,不管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还是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都不会一帆风顺,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会花费巨大的能量,需要发挥创造性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