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创造知识的方法论 > 第五节 “实践化”的方法论

第五节 “实践化”的方法论




根据概念的综合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将概念具体化的实践步骤。理论概念需要考虑下面三个要素。

(1)语言上的表达

(2)概念(变量)之间的连接及依据

(3)具现化,测定的方法

举个例子。

(1)“优秀的项目团队”这一概念

(2)由“共同目标”“相互作用的程度”“在团队中实现的个人追求”“团队精神”“竞争”等变量构成

(3)这些变量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参数来显示、测定

或者是下面这样。

(1)“特定商品(非生活必需品)的价值”

(2)由“经济价值”“功能价值”“感官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变量构成

(3)这些变量体现在具体的商品功能中

通过这样的概念,市场营销方面的要求、功能、成分以及材质、设计、品牌等被综合到一起,然后提出视觉化、形态化的原型、能够模拟实验的模型以及操作顺序,从而创造出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见图3-11)。营销战略的概念要求描述“面向谁”“做什么”“如何做”,人事制度、教育计划等亦是如此,与上述过程大同小异。

图3-11  概念的综合

在此我们设定几个出色的概念标准。

•  范围(明确表示以什么为对象,对象的范围、界限在哪里)

•  节约(不浪费,不复杂)

•  预测精度(能够预测实施阶段的状况)

•  解释的正确性(准确传达应该传达的意义)

当然,也不能忘了回归起点,重新审视概念是否囊括了最初的想法和激情。

在此意义上,实践化阶段,知识工作者自身在推动概念具现化的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知识的质量。唐纳德·舍恩参照杜威的思想,将行动与内省两不误的实干家称为“反映的实践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其基本态度是通过概念创造现实成果,同时对照概念所具有的或背后隐藏的意义,进一步升华概念,使其在现实中得以呈现。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和自己不断对话、内省,即“行动中反映(reflection  in  action)”。17

讲故事的知识

提高传递知识的能力

最后,概念的实践化还需要讲故事的知识,它是传递知识的有效手段。

讲故事是一种内在化的方法,它没有把自身的经验(隐性知识)全部转化为显性知识,而是保留着隐性知识的丰富意义,即结合“场”和状况的相关内容来传递知识。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发明文字以前都是通过讲故事将知识代代相传的,这不是因为没有文字,而是因为讲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方法。

现在,在经营与市场营销中,有时人们也会被趣事所吸引,但讲述这种“趣事”的目的大多只是兜售故事的内容本身,或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多媒体演示。我们说的讲故事指的是它本来的作用,即知识工作者讲述他的知识,或倾听客户的讲述,从而在“场”、社区中实现共享,不断传播。它不是在讲过去的成功案例,而是对自身经验(主观事实)的重组。故事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  问题的由来

•  自己的看法

•  采取的做法

•  最终的意义

讲故事的专家认为,一个好故事会使用多种技巧,下面是好故事应具备的特点。

•  主题明确

•  精心设计的情节

•  独特的风格——生动的描写、有趣的声音或节奏

•  拟人化

•  忠于事实

•  戏剧性效果

•  适合听众

前世界银行知识管理项目负责人史蒂芬·丹宁把讲故事作为员工之间共享知识的重要方法。为了推动知识共享,他跟据事实讲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181995年6月,赞比亚某个小镇的一位医疗保健工作者浏览了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网站,从那里了解到如何治疗疟疾。这个故事在当时(20世纪90年代末期)对世界银行的员工产生了巨大刺激,他们已经在使用互联网了,但是面对相隔千里的同事提出的问题时,他们习惯于回答“回头调查一下再告诉你”,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而在故事中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一个医疗工作者竟然在遥远的国度自力更生找到答案,这个故事在世界银行内部迅速传播开来。员工们认识到,重要的不仅仅是故事的内容,更是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鉴于此,故事应具有以下特点,而且最关键的是,故事的结局要“皆大欢喜”。

•  连接——与听众具有积极关联的构想,能使听众产生共鸣的主人公的设定等。

•  奇妙——扣人心弦,对听众有吸引力。

•  易于理解——用情感和身体感官表现想要传达的构想,使听众的理解产生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