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知识炼金术”的实践流派

“知识炼金术”的实践流派




尽管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术语与框架,但一些学者或机构、实践者已经进行过类似或相关的实践。从实践领域看,主要包括三个分支或流派。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门科学,它起源于信息管理,其中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就是如何从信息中提取出知识。其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知识挖掘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包括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系统、商业智能、知识工程,以及知识图谱、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等等。

除了这些比较“硬”的技术之外,也有一些学者从较为“软”的方面进行过探索。例如,知识管理专家南希·迪克逊(Nancy  Dixon)和卡特丽娜·普格(Katrina  Pugh)开发了一个过程,她们称为“知识收割引导”(facilitated  knowledge  harvesting),目的是加速知识收集和传播,改进团队的工作流程,促进知识的复用。[1]

这个过程包括五个重要步骤。

·选择要进行知识收割的项目。

·基于预先准备,对知识收割工作进行规划。

·发现和捕获有价值的知识:将“知识载体”(经历过项目、获得了知识的项目成员)和“知识需求者”撮合到一起,使其直接对话,通过引导,促进、激发知识供方的反思,挖掘出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实现知识的显性化或转移给知识需求方。

·发布或转移:通过组织内部的知识分享/交流机制或系统,如知识库、经验交流会等,将收割到的知识分享出去。

·知识重用:对于有类似任务的团队,或者在类似情境中工作的团队,可以重复使用之前捕获的知识。

实际上,类似的探索有很多,如尼克·米尔顿(Milton,2016)认为,知识收割是一个将组织或场景中的知识文档化和整合的过程。[2]查尔斯·辛德(Charles  A.Snyder)和拉里·威尔逊(Larry  T.Wilson)指出,知识收割(knowledge  harvesting)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使高绩效人士的隐性知识被捕获,并转化为具体的、可行动的“诀窍”,从而通过软件等转移给他人。奥利维尔·塞拉特(Olivier  Serrat,2010)认为,知识收割是提取隐性知识并将其“包装”,以便他人采纳、应用这些知识,从而提升组织能力和保存组织记忆的一种方式。

从上述定义可见,知识收割涉及隐性知识的萃取以及处理,其目的是知识的共享和应用。

国内外也有一些企业,如华为、联想、英国石油公司、美军、世界银行等,进行过相关的实践。同时,也涌现了一些培训或咨询机构以及软件系统或产品供应商,帮助企业收集、撰写案例,搭建案例库、文档管理系统和内部交流社区、协同工作平台等,以收集、萃取和管理组织知识。



2.复盘


从本质上看,我研发和倡导的“复盘”也是从人们实际经历的活动、事件或项目中,经过结构化的回顾、分析、反思等过程,提取出有价值的经验或教训,便于后续的行动和绩效改善。[3]

区别于一般的工作总结,复盘的目的在于从实践经验中学习,也是一个结构化的团队研讨过程。为此,必须选择最有价值的事项作为复盘的主题,选择适合的人员,营造适宜的氛围,并设计一个结构化的研讨过程,让人们可以回顾事件或活动的目标、对比结果,找出亮点与不足,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讨、反思,找出成功的关键要素以及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学到对未来行动改善有帮助的经验或教训。

经验表明,这一过程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复盘引导师的影响。根据我的研究,他们的职责包括营造并维持适宜复盘的氛围、关注过程、促进参与、保持中立,其核心目的在于让团队复盘(从行动中学习)变得“更容易”。这和“知识炼金士”是相似的。

作为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一种机制,复盘的逻辑、流程与操作方法清晰、规范,虽然要做到位并不容易,但因其简单、实用而受到众多企业的欢迎,近年来产生了大量的实践,成为企业管理中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



3.课程开发


在学习和教育技术领域,课程设计与开发是一项核心技术。除了教学设计,人们相信“内容为王”,怎么萃取出高质量的内容,成了课程开发的基石。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内容,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是没价值的。因此,在这个领域,对于怎么进行知识萃取,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例如,在电子化学习领域,怎么与业务专家(subject  matter  expert,SME)合作,对其进行访谈、指导,是这一领域很重要的话题,有大量成果。

在国内,从事教学设计的咨询顾问,如李文德、孙波等,都对此有过一些实践和研究,出版过一些书籍或发表过相关论文。例如,在李文德(2016)提出的“情境化微课开发”方法中,萃取组织经验是核心环节之一。他认为,“组织经验”是介于通用的理论和具体实践案例之间的,具有企业特征的概括性知识和技能。孙波(2017)认为,最佳实践提炼是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企业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从优秀员工身上挖掘经验,并且复制推广到普通员工身上,从而从整体上提升部门业绩,解决部门的业务问题”。

近年来,这一分支也发展很快,并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具体实践做法,如案例访谈、研讨引导等,一些企业也引进了这一技术,许多培训管理者、内训师等在实践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知识萃取”概念的流行。

[1]  https://appel.nasa.gov/wp-content/uploads/sites/2/2013/05/NASA_APPEL_ASK_30i_harvesting_project_knowledge.pdf.

[2]  Nick  Milton.  Acquiring  Knowledge  from  Subject  Matter  Experts,  in  Knowledge  Service  Engineering  Handbook,  ed.  by  Jussi  Kantola  &  Waldemar  Karwowski,  CRC  Press,  2016.

[3]  邱昭良  .  复盘  +: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M].3  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