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第4章 业务专家访谈与现场观察

第4章 业务专家访谈与现场观察




《荀子·劝学篇》中讲道,“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说的是:学习的途径,没有比找到对的人,并心悦诚服地向良师请教更为迅速、有效的了。因此,要想萃取到所需的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向已经掌握相应的知识并熟练具备相应技能的专家请教。

IDEO联合创始人汤姆·凯利指出:与其自己按常规摸索,不如找到真正的专家,观察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事实上,敏锐的观察是创新的有力来源,也是知识萃取的基本技能。

从实践来看,找到真正的业务专家,通过访谈、观察或者召开研讨会,萃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是近年来市场上主流的知识萃取模式,其呈现形式为内部课程开发、案例开发、微课开发、撰写标准操作程序以及知识萃取项目等,通常是由外部机构或内部受过训练的知识炼金士主导,并需要企业内部业务专家的深度或一定程度的参与。因此,业务专家访谈与现场观察是知识炼金士常用的技术与必备技能。



找到业务专家


业务专家是对特定的流程、职能、技术、机器、材料或设备等有全面、深刻而透彻理解的个人,他们通常在相关领域打拼了很长时间,对各种问题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洞察。找到这样的业务专家,无论对于知识萃取,还是创新与业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在做知识萃取时,如果能找到真正适合的行家,可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会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找业务专家呢?

在我看来,要找到真正的专家,你需要参考下列注意事项。



1.“典型”“标兵”或“优秀人物”


真正的专家往往都会表现突出,他们是那些真正明白了诀窍、在多数情况下都能持续表现优异的人,因而很容易成为“标兵”或“优秀人物”。因此,那些真正依靠自身实力获得持续而稳定的高绩效的人,可能是我们寻找的SME。你可以通过查阅公司或部门历年的绩效考核记录,以及领导推荐来找到相关线索。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重点是:①“凭借自己的实力”而不是靠关系或凭运气;②能够应对大多数情况,持续地取得优异绩效,而不只是短期内的高绩效。



2.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或分享意愿


许多SME往往只是“低头拉车”,自己心里有数,却没有意愿和能力分享给他人,而真正优秀的SME既会做,也能说,因为他们参透了事物的原理与诀窍。就像柳传志所说:“真把式,既会说,又能做;假把式,只会说,不会做;傻把式,只会做,不会说。”事实上,很多SME可能已经开发了大量专业内容。

为此,你可以看看哪些人定期更新自己的博客或发表文章、演讲,或者留意那些在公司内部网或论坛、知识库以及专业实践社群(CoP)等地方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或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

当然,这只是作为辅助参考,因为许多专家往往因为能力优异而承担着重要的业务工作,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知识整理或分享。



3.人脉与口碑


因为在一个行业或领域内的时间长,大多数SME都拥有广泛的人脉和良好的口碑。为此,你可以通过某个领域的专家推荐,或通过访谈,了解某个人的口碑,或观察其在专业社群中的活跃度,以此判断某个人是否为合格的SME。



4.职称、资质


因为从业时间长、绩效表现与能力优异,许多SME具有他们所在专业领域的认证证书或行业地位与口碑,往往也具有较高的职称、资质或荣誉。

虽然职称与资历不等同于能力,但从总体上来看,它们往往是能力的表现。



5.持续的学习意愿与能力


在当今时代,许多行业的知识都在快速更新,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更是日新月异。真正优秀的SME能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而不是僵化或保守,这要求他们具有持续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对此,你可以从SME是否定期参加行业会议、培训或研讨会,以及对最新知识或技术的掌握程度来判断其是否与时俱进。

业务专家的特质及甄选线索如表4-1所示。

表4-1 业务专家的特质及甄选线索

在甄选业务专家时,需要提醒的要点包括:

·多花一些时间,审慎选择是值得的。

选择合适的SME对于后续知识萃取过程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真正的专家参与,即便你所有过程与方法都正确、到位,也几乎不可能萃取出高质量的知识。为此,一定要认真甄选。即使多花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综合判断,把握重点。

有时候,你的后备人选很难完全符合上述所有条件。为此,要综合判断,不能仅凭其中一两条标准就草率决定,例如,尤其不能只看经历、职位、证书,或领导推荐。

同时,要把握重点,看候选人是否真的有“干货”并善于学习、总结、表达。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学习、总结能力,即便他资历尚浅,也可能会发现关键。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历很丰富,但没有学习、总结能力,这就像荀子所说的“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他的经验很可能是经过缓慢积累而形成的,并不见得是正确或高效的。

此外,在一个项目组中,也不要只有一位业务专家,可以考虑选择多位业务专家配合你的知识萃取项目。

·“听得见炮火”很重要。

在很多情况下,一些业务专家可能已经脱离一线业务许多年了,他们虽然也了解一般的处理原则,但从知识萃取的角度看并不理想。想象一下,假如和你合作的一位专家,5年之前是车间主任,而这5年,他都在机关“蹲办公室”;或者你找的是一位技术工程师,大学毕业,但一直在工程部画图纸,并没有在一线生产部门实际操作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了解一般状况,但是,对于当前具体的状况、日常操作中遇到的实际挑战与需求,尤其是我们在知识萃取时不可或缺的场景信息,并不了解。如果仅依赖这样的业务专家,我们萃取出来的知识很可能是“干瘪”的或者已经过时了。因此,找到实际在一线作战的人或者是能“听得见炮火”的指挥官,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