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6.案例访谈关键成功要素

6.案例访谈关键成功要素




访谈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有很多细节决定着成败,或者导致有经验的高手和“菜鸟”操作起来效果差异很大。那么,应该如何确保访谈效果呢?

为了确保一对一面谈的效率与效果,需要在访谈前、过程中和访谈后,注意下列事项。

(1)访谈前

·一定要精心准备。

在对SME进行访谈之前,应该有所准备,了解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行业、工作相关的基本概念。事前了解被访谈对象及其工作,搞明白他所做工作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以及常用“术语”,这样一是可以不说“外行话”,二是有助于你理解被访谈者的陈述,提高访谈效率。要不然的话,你不仅可能听不懂被访谈者在说什么,也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无法深入挖掘专家言行背后隐藏的知识,还不得不经常打断被访谈者的话,让他给你以更通俗的方式来解释,从而影响访谈效果。

·采取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访谈框架。

所谓结构化,指的是访谈有明确的议程、框架或提纲,访谈者知道自己究竟要想什么,包括必须做哪些提问、拿到或验证哪些预期成果。所谓半结构化,指的是有一定程度的结构化,但可能并不一定要严格执行所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有一些必需的步骤,也允许有一些变化或灵活性。如果访谈者是熟练的知识炼金士,可以允许半结构化;但如果项目组由多人分头执行访谈,或者访谈者对知识萃取并不太熟练,建议项目组一定要事先讨论、确定结构化的问卷,避免随意发挥或因人而异。

·提前将访谈提纲发给被访谈者,以便其准备。

尽管我们不能确保业务专家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进行提前准备,但是,要想提高访谈的效率和效果,让你和业务专家了解访谈的目的、大致内容框架和预期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2)访谈中

·最好能录音或录像。

为便于后期的分析、整理,尤其是在有多人参与的项目组中,为便于分享或信息同步,最好能对访谈进行录音或录像。但是,这必须事先声明,说明目的及使用范围(如仅限于本项目,不会对其他人公开,会事后销毁等),并征得被访谈对象的同意。如果被访谈者对此心有忌惮或反应强烈,可以不录音或录像,但需当场做好笔记,尽可能忠实、全面地记录你看到和听到的。同时,也要记录下你的一些疑惑或有待进一步挖掘的点,在访谈过程中进行追问,或在访谈之后进行确认。

·多使用开放性问题,尽量少用封闭性问题。

所谓“开放性问题”,指的是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回答者必须用自己的观点来给出解释的问题,这样容易引发被提问者思考,获得他的信息或观点。当然,如果需要进行澄清、确认,仍然需要运用“封闭性问题”,如“我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你的意思?”“你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我们要不要休息一下?”

·对内容保持中立。

如果你自己不是一个业务专家,现在正在从事你所不熟悉的领域的知识萃取工作,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这个领域不熟悉,我要汇总各方面的信息,但我做出的每一个结论都需要得到真正内行的确认。

即便你长期从事同一主题的项目(如销售或生产管理等),和同一领域的不同专家合作过(这可能会让你对某一领域的内容比较熟悉),但是,请记住:你对这一领域的知识只是熟悉而已,充其量算是半个专家,并不是真正的专家。

因此,除非你是某一行业或领域内真正的专家,否则,知识炼金士应对内容保持中立,在引导或研讨过程中,不预设立场,也不选边站队,执着于自己的观点。

(3)访谈后

·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并经业务专家确认。

从业务专家那里收集知识并萃取出来,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发掘和创造的过程。其中包含两个核心过程:一是学习,确保自己学习到了相关的知识;二是设计,将你学习到的知识以适合他人学习的方式“编码”出来。其中的关键在于确保信息一致,毕竟专家的用词或表达方式,和访谈者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访谈结束后,要认真整理访谈纪要,必要时重复听录音或观看录像,确认理解正确无误。对于不太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标注出来,进行补充访谈或电话确认。

在萃取出知识成果之后,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按照你的理解,重做一遍,并确保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样,就要与被访谈者进行确认。

总之,千万不要在结果确认之前,自认为你已经理解了!

[1]  詹姆斯·马奇  .  经验的疆界  [M].  丁丹,译  .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

[2]  ADDIE  是课程开发或系统构建等工作常需开展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或交付(implement)、评估(evaluation);PDCA也被称为“戴明环”,分别对应以下四个英文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调整行动)。

[3]  詹姆斯·马奇  .  经验的疆界  [M].  丁丹,译  .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