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1.深度观察是洞察力的重要来源


在实际知识萃取项目中,很多人把重心放到对业务专家的访谈上,希望通过访谈,让业务专家自己谈出“干货”或“绝招”来。尽管我不否认访谈的重要性,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只依靠访谈,很可能效果不佳。原因不仅仅是业务专家未必有很强的总结、提炼、表达能力,也在于通过语言、文字,很难透彻地了解具体的场景,导致知识萃取过于抽象,或产生偏差。为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进行专家访谈之前,最好能到专家的工作现场进行观察、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收集第一手信息,而且对于对萃取主题不甚了解的知识炼金士而言,还可以增强对专家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访谈和分析、萃取。

事实上,深度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获得洞察、萃取知识、激发创新的方法。例如,哈佛大学大卫·加尔文(David  Garvin)教授曾提到美国知名的L.L.Bean公司,通过寻找“先锋客户”,并认真实地观察,来获取用户的经验与产品洞察(参见案例4-1)。

案例4-1:L.L.Bean从“先锋用户”身上观察萃取知识[1]

L.L.Bean是一家从事邮递直销户外活动服装和装备的公司,他们并不依靠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而是直接找到那些专业用户,通过创造性的调研和现场观察,获取第一手信息,从中找到新产品开发或改进的灵感。这本质上也是一个知识萃取的过程。

在选择观察对象时,他们会直接找到那些最了解情况、依靠这些产品生活的资深用户。事实上,他们将测试用户细分为三类:①领导型用户,是指那些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他们要采购的东西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生计或安全依靠他们所购买的产品。为此,他们通常在将产品带回家后,会自己进行改造或改进。②专业型用户,他们和领导型用户一样了解并承担相同的活动,但是他们不改造产品或依靠它来谋生。③休闲型用户,是那些靠兴致偶尔为之的用户。对于不同的项目,L.L.Bean会根据需要,找出合适的测试者组合。

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设计一款新型徒步旅行靴,他们从公司的数据中选择了近20位测试员,邀请他们来到华盛顿山,进行实地的徒步旅行。每个参与者都得到了2~3双靴子,包括公司拟开发的新产品样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并要求他们在穿一双靴子旅行一个半小时之后改用另外一款产品,全程轮流交替,同时记下真实的体验感受。第二天,整个团队聚集在一起进行信息的归集与改进讨论,快速收集到了大量具体的、有价值的设计或改进建议。L.L.Bean的产品开发小组在获取了这些关键的知识之后,很快设计出了广受好评的产品。第一批产品几周内即售罄,全年销售量较之前提高了85%。

按照哈佛大学商学院大卫·加尔文的总结,L.L.Bean公司多年践行的、行之有效的实地观察术,要点包括:

(1)精心选择测试员

·依靠严格的程序和标准,选择有经验的测试员。

·按使用经验和类型,对用户进行分类。

·和用户建立长期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或一次性的接触。

(2)全方位地收集真实信息

·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观察,深入聆听,而不是在人造或仿真环境中。

·在测试员做事的同时,和他们交流,而不是在无关或人工受控的环境下对话。

·进行对比测试,而不是孤立地评估。

·全程陪伴,在多个时点收集信息,及时反馈,如开箱第一印象、初次使用感受、中期评估和全面评估等,而不是长时间之后再反馈,确保没有信息流失。

·鼓励多种交流方式,包括电话、邮件、信件等。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3)鼓励对话

·按性格或特点相近的原则,对用户进行分组。

·把用户和设计人员、市场人员与供应商等掺杂在一起。

·鼓励忠实的反馈、坦诚的交流。

(4)验证发现

·进行整合陈述。

·试探创新的方案。

·向用户征求反馈,验证新方案是否忠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建议。

·采用大规模的调研来验证最初的定性发现。

虽然L.L.Bean的观察术主要用于产品开发,但其原则也适用于知识萃取。



2.深度观察的艺术


虽然观察听起来并不难,似乎谁都会,但深度观察却是一门学问。基于L.L.Bean、IDEO等企业的实践和我们的经验,良好的观察需要掌握下列要点。

(1)在真实场景中观察

如第2章所述,任何知识都有其关联的场景。因此,在现场观察时,必须明确相关的场景,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实地观察。L.L.Bean主张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IDEO的实践经验也表明,亲身接触是改进或创造突破性产品的关键的第一步。

(2)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

依据需要参与的程度,观察有不同的方法:一个极端是被动观察,观察者只是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只是听和看,不干扰任何事情;另外一个极端是“参与式观察”,观察者要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成为团队的一分子,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不同程度的介入和交互,观察者既不是实际参与,也不是完全沉默,例如,通过提问、试探、插话等,把事情搞清楚,以加深理解,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扭曲或打断活动的真实过程。

三种观察方式的优劣势如表4-6所示。

表4-6 三种观察方式的优劣势

(3)寻找典型人物与故事

IDEO认为,找到合适的人去观察很重要。我们通过精心选择业务专家,可以找到适合进行观察的人。同时,也要选择并记录下典型场景中的故事。对此,常用的方法是“故事线”(storyline)或“故事板”(story  board),参见附录B。

(4)客观记录细节

对于观察来说,最重要的技能就是专心地看和听,尽可能地推迟判断和分析。像达尔文那样最优秀的观察者,会保留详细的记录,力求准确和真实,确保不让自己的偏见和情感影响观察结果。

但是,在观察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并记录下你的任何感想、反应和问题。甚至有人提出,要以“儿童的眼光”或“好奇之心”,观察每一个细节。

(5)保持聚焦,把握关键

观察、记录他们完成任务或工作的主要活动,识别主线和内在逻辑及顺序,去除无关的活动。这个要求看起来简单,要做到却并不容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量活动混杂在一起,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外部或无关因素的影响,要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必须具备一双慧眼。

(6)同理心

IDEO认为,通过深度观察获得洞察的秘诀之一是同理心,也就是换位思考。设想自己就是用户或操作者,试着站在他们的位置上,透过他们的眼睛来看世界,用他们的语言、能力来执行操作。不仅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细节,还努力推断他们的动机和情绪。

(7)动态的眼光

虽然现场观察非常生动、直观,但是由于现场观察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场景故事,如果时间有限的话,你收集到的素材往往是片面或至少是不完整的,有些故事可能并没有在这一段时间内发生(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存在或者不可能发生)。因此,要确保观察持续一段时间,以动态的眼光来观察人们的行为。

(8)全面

即便获得了许可或信任,在现场观察时,也有可能发生被观察者有选择性地作为或筛选资料,如“报喜不报忧”或隐瞒机密信息、只做自己拿手的活儿等情况。对此,应该向被观察者说明观察的目的,取得他们的信任,以免产生行为扭曲或隐瞒敏感信息。

同时,除了现场观察,还必须配合其他获取信息的手段,如资料分析、访谈等,确保全面地了解真实世界的情况,防止片面性。例如,美军经验学习中心(CALL)的核心活动之一就是实时观察和数据收集,他们会根据目标选拔有经验的观察者,事先制订详细的计划,并深入战地,采用书面材料、视频资料等方式,忠实而详细地记录下所有观察资料,以供后续分析使用。

(9)注意区分适用条件及可复制性

对于从原始观察中得出的操作步骤与经验,必须留意其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也就是说,这些操作是仅适用于这个场景(时间、地点、人物),还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或可复制性。

例如,某地产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开盘时刚好碰上当地政府出台了一项调控政策,现场销售火爆。当时,大家总结了很多条所谓的“经验”,但是,由于真正的原因是客观因素,大家总结出来的那些做法,换了另外一个时间,可能并不奏效。

因此,不能把你从现场观察或访谈中获取的直接信息当作一般性规律,必须对其进行鉴别、分析。

(10)注意高手和新手的差别

如果我们观察的是业务专家,他们的操作可能已经非常熟练了,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也显得驾轻就熟,一些过程看起来理所当然,但是,不要被这样的表象迷惑!如果换一个人来做,尤其是新手,可能就不会像这样流畅了,而是困难重重、磕磕绊绊。对比两者,你可以发现这里面隐藏着专家已经内化于心的“隐性知识”,把它们萃取出来、固化到流程操作之中,对于这些知识的复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许多业务专家对此可能已经“习而不察”了,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也许没有给你讲出来。所以,我们在现场观察时,既要选择高手,把他们真正的诀窍发掘出来,也要对照一般人或新手,发现被业务专家不经意间忽略的部分或关键细节,使得萃取出来的知识更容易被复制、“落地”或传承。

[1]  大卫·加尔文  .  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  [M].  邱昭良,译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