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第6章 团队共创,加速知识萃取与共享

第6章 团队共创,加速知识萃取与共享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年度人物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You”(你)——没错,是“你”!随着Web2.0、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时代的主导者。

历经十几年,这一趋势得到了切实的印证。从集万众之力共创的维基百科、开源系统与App,到人人都是内容创作者的博客、微博、自媒体,到火爆的短视频、网络主播、问答网站……每一个“草根”,哪怕再微小,只要你有独特的内容,都可能获得“粉丝”,产生影响世界的力量。

这是互联网的力量,也是个体的崛起和协作、共创的力量。

事实上,激活每一个个体,利用众创的力量萃取知识,也将是当今时代知识萃取与运营的重要机制。

如果你是一位团队经理,或者有机会在一个团队中工作,运用知识炼金术,也可以把你的团队打造成富有智慧的知识型团队!



UGC:知识萃取的“生力军”


基于2015~2016年两年的微课调研,我发现,让业务部门主导、让内训师和业务专家乃至一线员工都参与进来,已经成为企业微课开发的主要模式(具体如图6-1所示)。

图6-1 以UGC模式开发微课成长迅猛

事实上,这种模式被称为“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创作内容)。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所谓UGC,指的是由最终用户(而非专业人员)创作的各种内容,包括观点、故事、评论、评价或反馈等。

在我看来,在未来,大多数微课或微内容都将是由用户(员工)创作的内容。因为微课的“颗粒度”小,与实际工作或业务场景结合紧密,如果指望人数有限的专业人员(无论是内训师或业务专家,还是“外包”)来开发,无论是数量还是速度,都是“杯水车薪”,满足不了业务发展的需要;而由不熟悉业务或远离一线的企业大学或培训部来主导开发,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此外,企业也无法直接从外部购买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海量微课,因为外部供应商通常提供的是标准化的通用内容,除非是一些可配置的基础能力,否则,很难满足每个企业独特的需求。因此,比较适宜的方式就是由业务部门来主导,让内训师和业务专家乃至一线员工都参与进来,以“用户创作内容”的方式来开发微课。

同样,谈到知识萃取,我也坚信这将是一个明确无误的大趋势。



企业大学的创新实践


事实上,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大学已经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印证了这一趋势。

对于企业大学或培训部门而言,过去主要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也就是从培训师(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到学员,通过培训课程、研讨等方式,让学员理解、掌握培训师的知识或技能。但是,近年来,许多企业大学已经意识到,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习转化率不高,也无法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此,许多都开始探索双向或多维的知识交流机制或玩法,作为正式学习的补充,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学习者知识输出:许多企业大学通过“内训师课程开发”“随手拍”等方式,让参训学员提供案例或分享自己工作中的拿手绝招。

·微课大赛或案例大赛:近年来,很多企业大学都举办过微课大赛或内部的案例大赛,让员工贡献自己的案例或知识。

·行动学习或混合式学习项目:不同于一般的正式培训课程,行动学习或混合式学习项目包含了学员个人的非正式学习、学员与学员(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学习、研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员从中学习。

·微学习或社会化学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微课、微学习、社会化学习等新兴的学习技术或方式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例如,现在许多人通过各种各样的群或分享平台,进行交流、获取信息。从本质上看,这也是以学习者为主体,让他们从多种渠道与来源获取信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

·学员知识共创:万达学院、华为大学等一些领先的企业大学,非常注重学员参与的知识共创,通过“知识集市”“复盘专班”(参见第5章)等方式,让学员就工作中的实际难题,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创造出实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