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知识集市”:激活“大家帮助大家”的能量场

“知识集市”:激活“大家帮助大家”的能量场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学习者都希望及时得到对其有针对性、符合其实际应用场景、能帮助其完成当前任务或解决其遇到的特定问题的具体指导,而传统的培训或专家分享,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培训或专家分享的内容通常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炼或抽象,多是一些通用或原则性的道理,面对多人,适用于较多场景,而并非专门针对某一位学习者特定场景的具体内容(如果是这样的话,其他学习者就不感兴趣了),没有针对性。

·专家分享或培训的时间也往往是有限的,只能讲个大概的框架,很多具体内容、实际变通的做法无法充分展开。

·从本质上看,专家或培训讲师讲述的所谓“知识”是在其成长的场景与路径中生成的,与学习者的应用场景有一定差异,因而并非天然就适用。

·限于资源和条件,企业很难为每个学习者配备一对一的教练或导师。

怎么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及时获得“适合我的”具体做法呢?

面对类似挑战,某企业大学探索出了一种让大家帮助大家,通过同事互助、团队共创和业务专家出手三种方式,直接解决其具体问题的创新性实践,他们将其称为“知识集市”(也可称为“能量集市”)。



1.逛逛“知识集市”


一次完整的“知识集市”分为三个阶段(如图6-2所示)。

图6-2 知识集市的流程

(1)自由市场

真实世界中交易物品的“集市”通常少不了买方和卖方两类参与者,双方在一个场所中进行交易。如果是自由市场,一般是卖方“摆摊儿”,买方自由地逛来逛去,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就停下来与摊主洽谈、选购。

借鉴类似机制,“知识集市”也会选择一个宽敞、有足够空间的交流场所,组织同一领域内有共同实践的一些人,使其相互交流感兴趣的话题、分享经验。

自由市场阶段的讨论共分为三个步骤。

1)摆问题

与真实的自由市场相反,在“知识集市”中,由知识需求方(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人)来“摆摊儿”,也就是选择一个地方,张贴出自己的问题。问题要与参与者的工作相关,真实、具体,有概要的描述,便于他人贡献解决问题的点子。

2)做贡献

问题摆出来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在市场内自由走动,阅读各个问题描述。如果自己对某个问题曾经有过类似经验,可以用即时贴书写下自己的建议要点,并留下姓名。之后,再去看另一个问题。

如果参与者较多,可以分批摆问题,轮流做贡献。

3)盘收获

在一段时间之后,问题所有者回到自己的“摊位”处,阅读并梳理他人对自己的问题给出的建议,从中选出最有价值或对自己有启发的观点,找到相关的人员进行重点、深入的交流。

如果通过这一阶段的交流,自己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问题提出者要推选“最佳贡献者”。如果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则集中提交到组织者那里,进入“陈货市场”的研讨阶段。

初步实践表明,50%~70%的问题可以通过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解决思路。

(2)陈货市场

在一般集市中,“陈货”指的是那些冷僻、不好卖的旧货,或者是卖剩下的货。而在知识集市中,所谓“陈货”,指的是那些没有在自由市场阶段被解决的问题。它们可能是一些比较罕见或复杂的问题,也有可能由于问题描述不清晰或不恰当而未被他人理解。陈货市场的组织分为如下三步。

1)理陈货

征集所有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在开始组织讨论之前,每个囤有“陈货”的人,需重新审视或修改自己的问题描述。对于小组成员认为可以通过研讨解决的问题,入选“陈货”;对于小组成员都“无感”的问题,可以直接作为“古董”,征询专家的意见,或由问题提出人收回、自由处置。

2)深研讨

列出所有“陈货”,之后按相关性进行聚类,在每一个类别中,从“陈货”的“案主”(owner)中选出一名“桌长”(host),其他参与者按照个人兴趣可自由选择相应的话题,按照世界咖啡汇谈(参见附录B)的模式,对相关问题进行2~4轮研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寻找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

根据参与者的人数、未解决的议题数量,可以在本阶段讨论3~6个话题。如果参与者少于3个组(每组一般在4~6人),也可以采用名义小组法(或团队列名法,参见附录B)进行分组讨论。

3)齐分享

在研讨之后,各组的“桌长”和“陈货”的“案主”进行集体讨论,整理各自在研讨中的发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之后进行集体分享与交流。

一般来说,这一阶段会紧接着“自由市场”之后进行。有时候,如果在一个集训周期内,也可以安排在其后一两天进行。

(3)古董市场

对于经过第二阶段的集体研讨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复杂问题,“知识集市”组织者可以择期组织古董市场,利用专家的智慧协助解决。

古董市场的组织也包括三个步骤。

1)找专家

整理出所有“古董”问题的描述,将其发送给组织内的一位或几位业务专家,征询其意见。

2)结对子

如果某位专家认为其可以解决哪个问题,可以让问题的“案主”和专家直接交流,通过询问问题症状、背景等相关信息,诊断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开药方”)。

3)集案例

对于通过专家指导得以解决的问题,让问题“案主”参照案例撰写的模板(参见附录B),整理出相应的案例,与参与“知识集市”的人员共享,并放入公司的案例库中存档或备查。

对于“陈货市场”和“古董市场”中研讨的问题,如果是组织中其他成员普遍存在的难题,“知识集市”组织者可以基于研讨成果,开发相应的课程或案例等知识产品,以充分发挥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