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知识炼金术 > 2.“知识集市”的价值

2.“知识集市”的价值




从上述过程可见,“知识集市”具有如下优势或价值。

(1)以学习者为中心

“知识集市”每个阶段的话题都是与参与者紧密相关的,可以直接帮助个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而且学习效果明显。实际案例表明,学员对于“知识集市”的认可度、满意度都是非常高的。

(2)容易组织,效果显著

虽然“知识集市”的引导也很重要,是影响其成效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但是,相对而言,“知识集市”的组织与引导并不复杂,只要选对了人、主题,按照过程,注意营造氛围,把握群体动态,很容易见到成效。

事实上,对于很多企业大学来说,可以把“知识集市”作为一种实用的社会化学习方法,嵌入到常规的培训班/学习项目之中。

(3)高能量的“学习场”

正如其另外一个名称所显示的那样,在“知识集市”中,学习的“能量”非常高,概括而言,共有如下几类学习发生:第一,每一位参与者都有动机和机会向他人学习;第二,每个人既是知识的需求方,也是知识的供给方,可以充分激活他们已有的经验(头脑中蕴藏的隐性知识),快速共享;第三,通过团队研讨,可以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创新,实现团队学习;第四,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可以借助业务专家的智慧。因此,如果组织得当,这将是一个能量很高的“学习场”。

(4)有助于形成实践社群(CoP),也是实践社群定期活动的一种方法

由于“知识集市”的参与者都有着共同的工作任务或经历,通过三个阶段的研讨,学员之间经过相互帮助、团队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许多参与者往往在事后也会保持相互联系,或通过微信群组成某个专题的实践社群(CoP),持续地进行知识分享与经验交流。这是发起或组建实践社群的一种方式,也可作为实践社群定期活动的一种“玩法”(参见第7章)。

实际上,相对于世界银行等机构内部组织的大型“知识博览会”(参见第7章)而言,“知识集市”组织起来更为灵活、简单、便捷,效果也很显著。

(5)打破组织边界,推动组织变革

在当今时代,组织变革与进化成为常态,需要打破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边界,让员工参与进来,快速解决问题,激发创新,形成共识。事实上,在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仅靠领导或业务专家制定对策,其他人学习、遵照执行的方式难以应对一线纷繁复杂的挑战。同时,随着组织日趋扁平化和柔性化,激活、赋能每一个员工成为许多企业紧迫而重要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普通员工成为“创客”,对于解决员工的具体问题而言,“高手在民间”。挖掘广大员工头脑中蕴含的智慧,使其快速复制、共享,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就像那句流传很久,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的警语:“企业雇用的并不只是员工的双手,真正的智慧蕴藏于员工的头脑之中。”对此,“知识集市”是一个实操性很好的方法。



3.关键成功要素


如上所述,“知识集市”的组织与实施流程并不复杂,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关键要素。

(1)选对人

选对人,对于研讨效果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有具体待解决的问题,有需求,才有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既要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有“真材实料”,也要有差异、有分享的意愿,可以相互帮助。

(2)重流程

“知识集市”是一个结构化的研讨过程,其阶段划分与每个阶段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递进关系,引导师应理解运用这种方法萃取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总体思路,争取做到“心有全图”“按图索骥”。如果研讨流程出现了“错位”或“混乱”,可能达不到预期成果。

(3)巧引导

无论是在“自由市场”,还是“陈货市场”,大家应该相互信任、畅所欲言,同时鼓励创新。为此,需要关注群体“能量”变化的动态,营造适宜的氛围,调动大家参与和分享的热情。

在团队研讨时,有可能出现“一言堂”或意见冲突、分歧,如果得不到有效引导,很可能导致讨论“变味儿”或“跑调儿”。因此,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效引导(详见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