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示弱的勇气 > 35. 擅长掌握人心的领导者,懂得适时示弱的智慧

35. 擅长掌握人心的领导者,懂得适时示弱的智慧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配天第六十八》)

身为领导者,只想表现出强势的一面,用权威逼迫下属听从命令,可说是愚蠢至极。与其把精力花在虚张声势上,不如表现出谦逊的态度,把心思花在如何让下属乐意认真工作上,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特质。

老子说:“善于用人的,谦虚待人居人之下。这叫作不和别人争斗的德性,也叫作能运用别人的力量。这既是顺应天道的自然,也是古代善于修道的人的最高境界。”

真正有实力的领导者,把心思花在如何让部下乐意认真工作上

刚成为领导者的人,特别容易虚张声势,抱着“绝对不能让部下看扁”的心态开展工作。

这样的心情并非不能理解,但是对部下而言,没有任何事比“摆主管架子”更令人厌恶的了。这种做法只会招来周围人的反感。

真正有实力的领导者,反而不需要刻意表现出领导者的架势。与其虚张声势,还不如表现出谦逊的态度,把心思花在如何让部下乐意认真工作上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特质。因此,他们反而会刻意表现出自己能力不足的一面。

例如,在交办工作时,“今天把这个完成!今天就要做好,知道吗?今天!”以这种高压的方式命令,部下内心会产生反感,心想:“怎么可能?哪有人做得到!”反而无法认真投入。

此时若采取谦逊的态度,“你很擅长处理这类工作,我远远比不上,要是今天能够完成它就太好了!”这么一来,部下就会抛开敌对的态度,觉得“真是没办法,既然被这么看重,只好拼一下了”。

以上两种做法,不用我说,你也看得出哪个领导者的手腕比较巧妙吧?不仅是主管、部下之间的关系,还是和竞争对手及其他的人际关系,总之“先表现出谦逊的态度,让对方失去斗争的意愿,或是赞美对方让对方产生动力”,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不争之德”。

没有戒备的对手,才是最容易战胜的对手

老子在接下来的一节(《玄用第六十九》)中说道: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我不敢主动挑起战端以兵伐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被动地发兵应战。在作战的时候,我不敢逞强争胜,推进一寸,而宁愿不争谦让,退后一尺。)

这也是老子风格的反向思维。即使对方看似比自己弱,仍然不能看轻对方,不主动挑战,而是刻意后退一两步以掌握主导权的战术。

对于示弱的对手,还有谁会刻意挑衅呢?

以对方的立场来看,原本打算大张旗鼓拼斗一番,身为对手的你却不应战,仅表示“嗯,你说的有道理”。对方想要竞争的意志一旦受挫,他也只能放弃,觉得“我真拿你这个人没办法”。如此一来,不就正中你下怀吗?无须争夺,事情也能顺利进行。

想凭一己之力来改变对方,原本就是自以为是的想法。先配合对方来避免争吵,更有助你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没有戒备的对手,才是最容易战胜的对手。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领导者,应当也适用于所有共通的人际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