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企业家精神 > 珍惜同甘苦、共患难的人

珍惜同甘苦、共患难的人




同时,西乡开篇就指出:

“于国有功勋然不堪任者而赏其官职,乃不善之最也。适者授官,功者赏禄,方惜才也。”

译文:

“不管一个人对国家有多大功勋,只要他无法胜任职务,就不能用官职作为奖励,否则就会出现最坏的结果。选拔官员时,要选择适合的人、能胜任的人。对有功劳的人应该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并重视他、珍惜他。”

这正是任用人才的要诀,非常适用于企业经营。

在企业规模尚小时,只能招揽来与企业实力匹配的人才。但只要企业规模变大,经营者就会产生招揽人才的欲望,开始渴望招来更聪明、更优秀的人才。如果一个企业一直保持中小企业的状态,这或者还不成问题,但一旦企业发展壮大,在人才选拔任用方面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经营者对共同创业、辛苦打拼、同甘共苦的老臣子非常重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这些老臣子往往当上专务、副社长。然而,当企业规模从一两亿日元发展为100亿、1000亿日元时,往往要求经营者具备高超的经营能力。有的企业仅仅因为这些老臣子是甘苦与共、立下汗马功劳的创业期伙伴,就将企业经营重任完全交给他们。

的确,这些伙伴过去不辞劳苦,为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企业的今天做出了贡献。但将守护上千亿日元规模的企业重任交给能力不足的人,对这样的人委以要职,往往会导致企业破产,这样的例子我们时有耳闻。

另一种情况是伴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越来越渴求新的人才。领导人抛开私心,把自己的事情束之高阁,就能逐渐发现原来的部下能力不足。他们虽然曾经与自己同甘共苦,但仅仅依靠他们,企业无法取得更大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引进新的人才。

例如,企业不断引进MBA之类、学过高级经营管理方法的人才,并委以要职以图企业发展。但这么做的结果会导致那些共同创业、甘苦与共的老干部产生“兔死狗烹”的想法而失意离去。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从企业还是中小规模时期起同甘共苦的主管们纷纷离去,最终连一个都没有留下;那些随着企业规模变大而加盟的精英,虽然才能出众、能言善辩,却随着位高权重而变得日益跋扈。在这样的公司,由于作为企业精神支柱的老管理干部的离去,企业逐渐变质,不久走向没落。这样的事例我们在现实中也曾耳闻目睹。

时常有经营者问我:“随着企业的发展,原本一起创业的老臣逐渐跟不上步伐,我想聘用更优秀的人才,这样做好吗?”

这时,我总是这么回答:“聘请优秀人才是必要的,但请务必珍惜那些与企业同甘共苦的伙伴。”当企业弱小时,我们只能找到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人。即使想聘请毕业于一流大学的优秀人才,也不会有人前来应征,来的往往都是与企业当时水平相当的人。也就是说,当时加入企业的往往都是能力不强的人。这是因为连经营者自己的水平都不高,企业自然只能招来这样的人。但是,经营者往往因此感到不安:这样下去不行,企业发展需要优秀人才。

我常常劝告这些经营者:“你们公司中应该有不少曾经与你同甘共苦、现在依然追随你左右的老臣,请你珍惜他们。因为他们在企业又破又小时加入,水平自然与当时的公司相匹配,没有什么学问。然而,他们从公司还小时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持续艰苦奋斗二三十年,其人格必定得到了长足的成长,所以请务必珍惜他们。”

长年坚持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工作,能够让一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凡。那些看似毫无才华的人经过30年专注工作,会变得非凡。闻名遐迩的名人高手几乎全是这种类型。

例如,一个人毫无学问,只会转陶轮制作陶器,但在从事这项工作30年后,他就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谈吐往往投射出内在沉淀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打动人心。因此,在被问到类似问题时,我常常这么回答:“毕业于一流大学的优秀人才不一定能有大成就,只有那些长期坚持努力、不断沉淀的人,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请务必珍惜与你甘苦与共的人,他们为你奠定了企业的基础。如果轻视这些基础,就无法成就优秀的企业。”

在我最初就业的绝缘瓷瓶工厂,有的人高中刚毕业就加入公司,在我身边担任助手。后来,他信任我,跟我一起辞职,共同创办京瓷。于是,后来我让他长期担任京瓷的社长、会长。同时,我在京都站前直接招聘的那些高中应届生,也都纷纷当上了京瓷的专务。这些与我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的创业伙伴,现在都几乎全部退休,他们都持有很多京瓷的股票,如今过着富裕而幸福的生活。这些人通过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最后赢得了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