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企业经营的真谛 > 3.筋肉坚实的原则

3.筋肉坚实的原则




企业的发展必须能够长期持续。为此,经营者必须塑造一个没有赘肉的、筋肉坚实的企业,这就叫“筋肉坚实的经营”。

对公司而言,所谓“筋肉”是什么?就是“人”“物”“钱”“设备”这些能产生销售额和利润的资产。另一方面,不能产生销售额和利润的多余资产,比如卖不掉的库存、过剩的设备,就是赘肉。彻底剥离这些多余无用的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资产的作用,就可以塑造长期持续发展的“筋肉型”企业体质。

为了实现“筋肉坚实的经营”,我采取了各种具体措施。

京瓷创立初期,资金不足,凡事节俭。办公室的桌椅不买新品,而去买二手的便宜的家具。别的公司搬家,往往将一直使用的东西廉价处理,卖出的价格只有新品的几分之一,我们就只买这些半新半旧的东西。

购买生产设备也秉承同样的宗旨。现场的技术人员总想引进新设备,我却总是坚持:“机械设备,如果二手货顶用,就用二手货。”即使有性能优良的新机器,也不允许轻易购买。我总是教育部下,要千方百计,钻研改进,把现有设备用好。

创业后不久,我访问美国,并有机会参观作为竞争对手的美国陶瓷企业。那里整整齐齐排列着最新的德国制造的先进冲压机械,机械的运动富有节奏感。当时的京瓷动脑筋使用自己设计、手工制造的冲压土设备,操作起来十分费力。

参观最先进的工厂,但当我询问:“一台机器要多少钱”时,车间主任说了一个让我目瞪口呆的价格。这时我立即思索:“这么昂贵的机器,一分钟究竟能生产出几个产品呢?京瓷用自制的土设备,效率是它的一半,价格只是它的几十分之一,从设备投资效率来比较,京瓷的自制设备更划算,可以胜过它们。”

进行设备投资,确实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许还可以获得使用尖端技术的满足感。但是实际上,这么做经营效率未必能够提升。

工程师、企业经营者,往往想要最先进、最尖端的设备,他们容易陷入一种迷信,就是如果不购入这种设备,就会在竞争中失败。

所以必须让他们充分理解:引进这类设备,将大幅增加固定费用,弱化企业的经营体质。包括引进二手设备,要对费用和成本进行充分研讨,尽可能压缩固定费用。这样即使销售收入有所减少,也不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可以塑造高收益的经营体质。

另外,我反对投机。只有额头流汗得到的利润才有价值。对我而言,所谓投资,就是投下必要的资金,通过自己额头流汗、辛勤工作获取利润,而非不劳而获。在我的会计学中,没有丝毫依靠投机一攫千金的想法。

例如,在运用剩余资金时,保本是大原则。我对土地和金融产品的投机性投资一概不做。日本企业在土地和股票飞涨的泡沫经济时代,所谓“理财工学”,就是财务部门将资金用于投机,这样的事例很多。

但是,泡沫经济破灭后,这些企业大多蒙受了重大损失。我们京瓷不追求投机获利,而是把力量倾注在企业本来应该从事的活动上,就是如何向社会提供新的价值,作为“汗水的结晶”,增加企业的利润。

企业的使命,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孕育新的价值,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作为这种活动的成果获得的利润,我称为“额头流汗换来的利润”,这才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真正的利润。

同时,将这样得来的光明正大的利润一点一点储存起来,那么不管出现怎样的萧条,企业都能不动如山,就可以把企业打造成理想的筋肉坚实的企业。

还有,“筋肉坚实的经营”,在物品采购时,就是“即用即买”原则。所谓“即用即买”,就是“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只购入必要的量”。一般而言,人们常认为原材料和消耗品等一次性大量采购可以便宜,而且价格变化快的东西应趁便宜一齐购入。我对此持否定意见。

为什么?因为东西买多了,人们无意中用的时候就会浪费。另外,管理大量物品既麻烦又花成本。还有,由于市场变化,产品的规格设计变了,库存的原料可能变得毫无用处。

如果“即用即买”,手头只有必要的数量,用起来就会节约、珍惜。不仅如此,多余的管理费用不需要了,还能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即用即买”原则现在已被许多企业所采用,这与“看板管理”方式是一致的。京瓷自创业不久,即50多年前就开始贯彻这一方针,实现了“筋肉坚实的经营”。



4.完美主义的原则


排除含糊和妥协,所有工作都要追求完美。不管是研发还是生产现场,些微的差错就可能导致失败和不良品的发生,所以对工作必须要求完美。

但是,在间接事务部门做资料时,许多人认为,稍微出点差错在所难免,差错可以用橡皮擦去。但无论是投资计划还是核算管理,基础数字哪怕略有错误,都可能导致经营判断失误。所以,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都必须贯彻完美主义。

我经常要求会计人员向我解释月度财务报表上不明确的地方。这时,如果发现财务资料上有错误,我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们。当时的财务部长回忆说:“如果没将资料认真审核就交给社长,他肯定要严格核对有关的内容。他的提问常常让我们很狼狈,他会严厉地追究责任。为了万无一失,我们事先认真准备,多方确认,再向他提交资料,这时他只是简单地听听说明,不提问题,反而让我们感到失望。”

当我认真审阅资料时,不知道为什么,数字间的矛盾或不对头的数字会扑入我的眼帘,那些错误的数字,有问题的数字,就像求救似地自己跳出来。相反,如果所提供的资料,其中的数字经过充分确认,那么不管我怎么细看也找不出问题。

对经营负有责任的各级领导人,如果亲自把贯彻完美主义铭刻于心,认真做事,那么就会敏锐地发现资料中的错误,发现不合逻辑的数字和矛盾的地方。领导人这样认真审核的话,做资料的人自然而然地也会追求完美主义。

经营者自己率先垂范,认真专注,让“完美主义”成为习惯,完美主义就会渗透到整个公司。

不仅是做经营资料时要求完美主义,而且企业在努力完成目标时,必须要求全体员工一起贯彻“完美主义”。例如,在京瓷,针对销售和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不认同如下的论调:“虽然没能达到100%,但也完成了95%,这次就谅解吧。”

对于销售、利润以至研发工作的进度,对于工作的全部、全过程,都必须贯彻完美主义。

不用说,贯彻了这种完美主义的企业,就能够适应任何形式的经济变动,推进企业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