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学习天性 > 建立学习小组——学前准备之七

建立学习小组——学前准备之七




我之前已经告诉过大家与他人协作学习的重要性了。要将这个思想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最有效的就是建立一个学习小组。

我们可以和一些拥有同样学习目标的朋友或者同学聚在一起,在社交平台建立群聊,互相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展。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相互帮助,与同伴共同学习会持续刺激彼此的学习热情。

有一种机制叫作“替代强化”,所谓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因观察到榜样的行为而受到激励,从而强化学习动力。

在学习领域,所谓“替代强化”,就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动及其结果,使自我效能感发生变化的一种机制。(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例如,看到与自己状况相似的人成功完成了一个项目,那么自己也会想“我应该也能做到”,这就是一种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倾向。

“他如果能做到的话,我应该也能做到吧!”

通过这种想法增强学习动力的经验你是否也有过呢?

这就是替代强化的效果。通过观察和感受他人成功的体验,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我们可以将替代强化的思维方式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小组的“运营”中去。也就是说,通过汇报各自的进步状况来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当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高,我们就会燃起朝着目标立即行动的斗志。

我就是通过学习小组的力量克服了无法早起的困难。

以前,我为了克服早上起不来的困难,跟两位客户约定每天早上7点强制性地进行Skype远程会议,我们将这个行动命名为“早起马拉松”计划。这个计划大约持续了3周左右,就这样我慢慢习惯了早起,并且再也不会感到痛苦了。

学习小组的人数3人为最佳。当然,3人以上的学习小组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如果人数过多,学习过程中互相汇报学习进度就会更加困难,反而会耗费过多的精力。如果没有找到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的朋友,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是否有相关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用处绝对会大大超出你的想象。

学前准备的总结如图10所示。

图10  学前准备的总结



第四章

将脑力最大化的学习方法


学习,质比量更重要


如果把学习的时间放到“一天”这个时间单位中去考虑,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假设每天学习4小时,那么每天仍有20小时充斥着饮食、睡眠和工作等行为。

尤其对于那些非常忙碌的职场人士而言,如果想要大幅度地增加“物理学习”的时间,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正因如此,我们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通过削减睡眠时间来增加学习时间。但是,若是阅读本书至此的你,我相信能够明白,这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学习。

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被称为“心流状态”。

这一概念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并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一旦进入心流状态,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凭借超高的注意力唤醒寻常难以达到的能力,超常发挥,如有神助。

比如,你可能曾经听那些在千钧一发之际获救而免于交通事故的人说过:“看到周围的一切都静止了。”这也可以被称作心流状态的一种。

如何在学习时有意识地创造这种心流状态呢?



是否能够有意识地进入心流状态


随时有意识地制造出心流状态是不太现实的。即便对于一流的运动员而言,掌握、控制这一状态也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只要为此不断训练,就存在进入心流状态的可能性。

作为本书的作者,我亦是如此。在我创作原稿之际,正是进入了这一状态。

感受不到时间,文思泉涌,仿若自动书写一般停不下来。在我撰写这本书时,这种情况曾经出现过几次。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的稿子自燃是连自己都觉得十分满意的。

对于进入心流状态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每次学习时明确目标。

如果在没有目标的状态下开始学习,大脑是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