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学习天性 > 将“心流状态”应用到不同学习模式中的方法

将“心流状态”应用到不同学习模式中的方法




一、视觉型学习者


对于视觉型学习者而言,当其视觉受到干扰时便容易丧失注意力。例如,当桌面没有整理干净、杂物乱堆乱放时,视觉型学习者是绝对难以进入心流状态的。因此,首先应将桌子整理干净,创造一个可以完全集中精力学习的状态。

此外,对于视觉型学习者而言,努力使各类事物不进入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也是非常重要的。

视觉型学习者对于从视线中获得的信息特别敏感。因此,即便去咖啡厅学习,只要有人出现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他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们会对那些在视线范围内晃来晃去的人非常在意。

因此,对于视觉型学习者而言,应尽可能坐在看不到人的位置或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封闭的空间内学习,这样才有可能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二、听觉型学习者


听觉型学习者对“声音”的反应十分敏感。

他们会十分在意身边人说话的声音或对话的声音,从而导致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

因此,我推荐他们寻找能够令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背景音乐,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学习。

当我想在咖啡厅里保持高度集中去工作或学习时,一定会播放一些下雨声的背景音乐,以此屏蔽其他声音。

我们可以在YouTube上搜索“工作  BGM”,在搜索结果中会显示出各种类型的音乐。从中选取几个试听,寻找能令你集中注意力的音乐。配合这一背景音乐进行学习时,大脑仿佛自动打开了进入心流状态的开关。

此外,对于部分听觉型学习者而言,“一边与自己对话一边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种一边自问自答一边学习的状态,使我们能够通过耳朵感知自己的声音,从而屏蔽其他外界的声音。



三、触觉型学习者


触觉型学习者能够通过一些身体活动进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例如,据我所知,有些人在一边小幅度抖腿一边学习时,能够实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此外,还有部分人在毫无头绪之际会通过反复转动右手来“开启”大脑的检索功能。

不同大脑类型制造心流状态的契机如图11所示。

图11  不同大脑类型创造心流状态的契机



单次学习多长时间效果最佳


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单次学习多长时间最为合适呢?

换言之,我们能否通过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次使大脑在学习时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呢?

注意力能够保持的时长,因人而异,众说纷纭。有的说法是,孩子能够保持30分钟,一般大人能够保持40~50分钟。

如果从学校每节课时长的角度考虑学习时间,会比较容易理解。

在小学和中学中,每节课的时长都在45~50分钟;但在大学中,平均每节课的授课时间为90分钟,但最长也不会超过120分钟。

我认为,单次学习时间最多不能超过90分钟。每90分钟休息一次,休息过后再继续下一个90分钟的学习。而在休息时,应尽量眺望远处的风景,放松大脑。

请尝试一下将单次学习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