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学习天性 > 如何有效利用睡前时间

如何有效利用睡前时间




对于何时翻看复习笔记,我个人习惯在睡前进行。

从脑科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十分有效的。

大脑会在睡眠期间对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很多人会在早上产生灵感和创意,这与人在睡眠时大脑的信息编辑功能有关。在平日里令你陷入苦闷思考的问题,在你睡着的时候,大脑经过信息整理,会产生有效的创意和想法。

因此,在睡前回顾复习笔记的内容,可以将睡眠时间也利用起来,让大脑在休眠后进行有效的学习。

这就是睡眠学习。

对于听觉型学习者来说,在睡前将复习笔记中的内容朗读出来十分有效。朗读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听觉的行为。对于听觉型学习者来说,利用听觉刺激能够更容易地让学习内容转化为长期记忆。请一定尝试一下通过朗读来回顾你的复习笔记吧。

对于视觉型学习者而言,当你看到重要的内容时,可以用下划线或者不同颜色的笔来对其进行强调标注,这些方法能够帮助视觉型学习者更加有效地梳理并掌握学习内容。

对于视觉型学习者而言,让学习内容“一目了然”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对于触觉型学习者而言,在复习的时候用手描绘或指着正在阅读的内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另外,对于在学习的时候喜欢有节奏地做一些动作(譬如抖腿)的人,在重新翻阅复习笔记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做这样的动作。

我的一位学生习惯在学习的时候用左手画圈,他说这样能够帮助他专心学习或者产生灵感。当别人在场的时候可能不太方便这样做,但是在睡前复习的时候他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再次提醒,回顾复习笔记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即可。

在重新翻阅复习笔记的时候一定要随时拿着笔,因为在你复习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灵感和想法的可能性非常高。

复习时,当大脑灵光一闪,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将瞬间的灵感用笔记录下来。



在你的枕边备好便利贴


刚起床的时候是很容易产生出新想法和灵感的时间段。如前文所说,这是因为大脑在睡眠的时候会对信息进行编辑整理。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种灵感都是稍纵即逝,在之后想将它记录下来时已经完全遗忘了。

大脑中发号施令的部位是工作记忆系统(工作记忆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指大脑中存储的信息的活动方式,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存储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这个系统仅能储存20秒的记忆。当你突然产生灵感,想把它记下来的时候,就算飞快地去起居室找到书包,再把笔记本取出来,拿起笔……你的工作记忆系统也很可能已经将这个灵感遗忘了。

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在枕边准备好便利贴和笔,这样当早上起来产生灵感时可以马上记下来。

另外,在电子产品发达的现代,很多人认为“用手机备忘录来记录不是很好吗?”

首先从结论上来说,如果我们想达到记笔记的目的,不管是使用便利贴还是使用手机都是可以的。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家长不允许他们把手机放在卧室。

我曾经在和一位中学生的母亲交流时,她就提到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把手机拿到卧室里去。当然,这位母亲自己也不会把手机带入卧室。

有研究表明,在睡前看手机会让睡眠质量下降。

考虑到这些问题,我最推荐的还是使用便利贴(见图15)。

图15



在输出思维的指导下加强学习效果


想要更加有效地巩固学到的知识,输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输出,可以快速地梳理我们的思路,巩固学习的内容。在人才教育领域,很多人都认为在将所学知识教给别人的时候,最能够促进自己的学习。

还有的企业在员工培训时,会给员工轮流展示汇报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实现知识的输出。

也有人习惯在社交平台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写博客的方式进行输出。

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做法。

那么,为什么在与人交流、输出信息的时候,我们能够逐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呢?

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是将学习内容进行了二次重建。

将所学知识进行输出的时候,因为要考虑到如何讲解才能够让听的人更容易理解,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先将自己学到的内容在心中进行梳理。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取舍,按照他人容易理解的方式重组表达的逻辑,这就是在重建学习内容的架构。

这种将学习内容进行二次重建的行为能够促进知识的巩固,让学到的知识转变为更加牢固的长期记忆。

并且,这并非单纯地将知识变为长期记忆,还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由线组成立体的面,自然而然地促进了结构化学习。

输出思维能够促进学习的第二个原因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原本不懂的知识点。

为了进行输出,我们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自己依然存在一些原以为已经掌握了,其实却并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盲区。

发现这些知识盲区是非常关键的。

我认为,学习的本质就在于将不知变为知之。只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内容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能够达到有效学习。因为知道了自己对于某一部分的内容理解得还不够深刻,我们就会产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这样一来,知识或智慧就会渐渐从多个角度拓展开来,知识库也会不断扩大。这也正是学习的乐趣与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