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偷懒也是创意的来源

偷懒也是创意的来源




说到“偷懒”,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一个贬义词,总是把它和不思进取、不主动、不积极等词联系在一起。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偷懒其实也是创意的来源。创意就是有智慧的人的一种偷懒方式。

马云在一次内部会议中对员工说道:“懒惰使社会进步!勤劳使世界止步!”这句话引起了当时与会者的极大反应,有人认为马云是在胡说八道,懒惰怎么就让社会进步呢?不过会议中他给出了许多黑色幽默式的例子,向大家解释为什么懒惰如此重要。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界面程序,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懒得记这些东西。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

还有更聪明的懒人:

懒得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

懒得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

懒得一个一个地杀人,于是他们发明了原子弹;

懒得每次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

懒得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CD;

……



马云的话让人觉得似乎是歪理,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他所说的正是创意的偷懒。创意的偷懒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寻找规律,总结一套可行的创意方法来提高效率,利人又利己。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通常会对循环往复地做某件事感到厌倦。这时,就有一部分聪明人想“偷懒”了,但毕竟不能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进行,于是,大家发散思维,想了很多创新的工具来替代人从事原本冗长重复的工作,以此来节约自己的时间,优化工作效率。

偷懒是创意的来源。为了避免重复性的工作,节省时间和精力,许多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反复要做的事情中提炼规律,寻找替代工具,减少重复性的工作内容;还通过观察工作时间消耗的结构,分析其中耗时量特别大的部分,将其拎出来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在软件开发行业,开始开发一个软件时,程序员的工作十分麻烦枯燥,大量的代码需要他们来编写,一个软件里往往还有很多代码是类似的,程序员要做很多重复性的、令人抓狂的工作。当一件事情反复做很多次之后,也就是机械地重复动作。这些能够用工具简化的事情,为什么非得程序员一个一个地重复编写呢?

类库[5]就是在这样的“懒惰”思想下产生的。一些程序员不想写那么多重复的代码,觉得既浪费时间,自己的能力又没有得到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发明了类库,把类似的代码抽象出来进行包装,形成函数或类,以此来节约自己的编写时间。

有了类库,程序员就节省了大量重复工作的时间,也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这样的“懒惰”,带着创意的“懒惰”。一个企业不光需要勤勉努力的人,也需要敢于探索创新的人。

微信红包的诞生也是因为懒惰。每年过年,腾讯都要给员工发新年红包。某部门的领导嫌麻烦,不想逐个员工地发放,就想着在内部做一个小功能,用手机发红包。就这样,技术团队做出了微信红包第一版。

创新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总结可行性“偷懒”方法,再在团队中进行分享,这也是提升整个团队效率、增强团队竞争力的一种方式。我们不批评在工作中运用创新提高效率的“偷懒”,因为这会鞭策执行者不断地去钻研,去了解工作内容,观察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然后找到规律,去繁留简,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用户是产品的使用者,一切产品的开发要从用户需求出发。懒惰是很多人都有的特性,满足用户能偷懒就偷懒的需求也是团队市场竞争力增强的表现。用户的“偷懒”属性让更多的产品开发者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开发研究产品,精简用户使用产品的步骤,省略不必要的麻烦,使用户感受到便利。

腾讯QQ聊天界面的广告就让用户在浏览广告时“偷懒”,广告的定向投放节约了用户的很多时间和精力。比如,由于你经常浏览某种商品,或曾经通过QQ界面浏览某款商品,那么你的QQ界面广告就会根据你以往的浏览记录自动为你推荐相似产品,这也是现今许多互联网公司对大数据的运用最直接的体现。

这些广告,一方面对相关产品进行了针对用户的宣传,抓住了有产品需求的用户;另一方面也为用户节省了大量浏览不必要或不需要的产品的时间,让用户有更多精力做其他事情。广告的定向投放本身就是一个让用户“偷懒”的创意,那么,如何挑选出用户潜在需要的产品?如何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心仪的产品?这些都是产品开发者要不断研究创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