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像“蘑菇”一样思考

像“蘑菇”一样思考




高铭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第一篇讲了“我是一朵蘑菇”的故事:



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地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一旦有机会他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和专家都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

有一天一个心理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得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专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



像“蘑菇”那样思考是打造精品大作的一种方式。因为在使用产品的用户里,不乏一批开发者认为的“疯子”用户,开发者自己觉得很好的产品,用户就是觉得不好,就像那朵“蘑菇”一直觉得自己是朵蘑菇一样,固执得没有理由。所以,要了解产品的用户反馈,要学会站在用户的视角去看产品,潜入“蘑菇群”,学习“蘑菇”的思考方式:我为什么觉得这个产品不好?这个产品哪里不好?

姚晓光曾讲述过这么一段产品开发经历:“《御龙在天》还没上线时,我们把策划派出去,进入五个省的多个二三线城市,走访大量的网吧以及玩家。本地经销商和我们一起找玩家座谈,聊了很多。一个玩家拿着一只啤酒瓶坐在电脑边,‘声泪俱下’地向我们倾诉‘我就是喜欢游戏,花了很多钱但没找到快乐的体验’。这个案例对我们触动很大,发现了很多我们不该做的东西,迫使我们做出改变。”

在做产品时,如果我们找不到方向或是方向错误,就要学会反思,而反思查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蘑菇”们学习,扎根“蘑菇群”,了解“蘑菇”的思考方式,久而久之,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你就能从“蘑菇”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用“蘑菇”的思维去处理问题。

腾讯公司有一个秘密武器:Support产品交流平台。这是一个让海量用户和产品经理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产品经理可以在平台的“我要说一下”里直接了解到用户的需求、用户对产品的质疑。

姚晓光说:“分析后台运营数据也是了解用户的好方法。后台运营数据让我们知道不同情况下有什么问题,调整后有什么变化,便于科学管理产品。”它好比腾讯产品的一个大“蘑菇群”,这个群的存在,让每位产品经理得以学习“蘑菇思维”。在开发产品时,从这群“蘑菇”的视角去设计产品,才能设计出更能满足“蘑菇需求”的产品。既然你都是“蘑菇”了,“蘑菇”还能不接受你产的“小蘑菇”吗?

大家可能不知道,姚晓光在QQ上加了上百个玩家群,他也喜欢看群里那些玩家提出的各种“挑战”,然后观察玩家对产品开发状况的反应,从而进行思考学习。要是开发了一个新版本,他就想知道群里会因此激起什么样的浪花;有时候自己觉得开发出来的新版本挺好的,但是玩家们却不买账。这里有“蘑菇群”最真实的反应,也是产品经理人最能了解用户反应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待久了,你也就习惯从用户视角出发去开发设计产品了。就像姚晓光自己说的那样:“在‘蘑菇群’中待久了也很有乐趣。”

马化腾在一次公司产品技术峰会上说:“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最挑剔的用户’。我们做产品的经理是有限的,交互内容很多,所以要抓最常见的一块。流量、用量最大的地方都要考虑,要规范到让用户使用得很舒服。要在感觉、触觉上都有琢磨,有困惑要想到去改善,如鼠标少移动、可快速点击等等。”

QQ最初是在年轻人中发展而来,虽然后来吸收了大量昔日对手MSN的用户,成了全年龄段的用户产品,但因为微信对整个互联网用户的大规模分流,QQ用户的构成又被再次重组。在所有的QQ用户中,有近六成是“90后”用户,而QQ会员里更是占到了近八成。QQ用户呈现年轻化的特征。

如此庞大的年轻用户,对腾讯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要抓住这些用户并不容易,考虑他们的需求就更不容易了。很多互联网的大佬们在看待年轻群体时都表示有些头疼,因为很难琢磨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为此,腾讯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最挑剔的用户”,付出了很多精力去学习怎样成为一朵“嫩蘑菇”,再用“蘑菇思维”去思考问题。为了让自己“年轻化”更是花招百出,从负责人到员工,都去主动体会和学习年轻人,努力向“嫩蘑菇”们靠近。就拿事业群的人来说,负责人从自身做起,带头学习,为了跟上年轻人的步伐,追年轻人喜欢的电视剧,看年轻人在弹幕中对电视情节的吐槽,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想法。

腾讯在成为一朵“嫩蘑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很多思维方式也就更多地从年轻用户的视角出发,它开发出了很多“蘑菇产品”,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欢,比如小小人的“厘米秀”。

厘米秀虽然也是一个虚拟形象设计系统,但与QQ秀有很大的不同。厘米秀更加看重立体化的表达方式。除了拥有QQ秀的装扮类玩法外,还添加了“厘米人”的互动功能,这也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表达方式。如今,苍白的文字、单一的表情已经不能呈现年轻人的想法了,年轻用户需要更立体形象的产品来表现自己,这便是“嫩蘑菇”的需求。

现代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很幽默,在网上交流很少一板一眼地说话,他们更喜欢“耍宝”,既娱乐自己,也与他人相谈甚欢。“厘米秀”有立体的面对面聊天的既视感,更能够让年轻人展现自己心中夸张、搞怪的想法,娱乐自己的同时,通过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来调节气氛,拉近与朋友之间的距离。

“我是一朵蘑菇”这个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



病人问心理专家:“你是蘑菇吗?”心理专家点点头,但继续蹲着。过了一会儿,心理专家站了起来,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吗?怎么走来走去?”心理专家回答道:“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来走去。又过了一会儿,心理专家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吗?怎么可以吃东西?”心理专家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可以吃东西。”病人觉得很对,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朵蘑菇。



很多时候,一些用户的需求其实也是可以改变的,但前提是,你先得扎根到“蘑菇群”里,学会运用“蘑菇思维”去体会和处理事情,之后你才能设计出让“蘑菇”们满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