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第三章 领导法则:怎样带出“战斗力”满格的团队?

第三章 领导法则:怎样带出“战斗力”满格的团队?




打造团队士气的关键


著名管理学家、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春花女士曾经说过:领导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群体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做的就是订立方向、构建团队、促进变革。

领导者和管理者,这两者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两者同属管理职能范畴,都需要发挥领导的职能,但管理者只需要解决问题,保持稳定,按章行事,对整个项目的绩效负责即可;而涉及方向确定、团队构建,乃至变革促进的领导者则是对整个项目的成长负责。

当然,领导这个职位的最重要之处还是把人用好。在日常管理中,用人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做好事情和做不好事情。如果所用之人可以把事情做好,那么领导者就应该授权;如果所用之人做不好事情,只有两种原因,一是不会做,二是不愿意做,那么领导者对不会做的人就要提供培训,对不愿意做的人就应该进行激励。

由此可见,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不仅需要跳出团队,掌控团队的整体情况;同时又得身处其中,做好团队的“标杆”,起到激励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对员工有着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一个领导者,你最好先“以身作则”。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讲一讲马化腾和QQ邮箱之间的一个小故事:现在备受好评的QQ邮箱一开始并不被市场认可,用户大多反馈该产品非常难用,就连马化腾自己在试用之后也表示不想再用第二次。

于是,腾讯人又重新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出发,项目组的产品经理被要求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1000个用户体验反馈,以此来推进产品的二次打造。最终这加速了QQ邮箱的完善,成就了今天深入人心的QQ邮箱产品。

另外,关于马化腾“邮件狂人”的事迹,在《腾讯传》一书中也有诸多提及:



所有接受我访谈的腾讯人都对马化腾的“发邮神功”表示惊奇,甚至觉得不可思议。腾讯以产品线超长著称,但是马化腾几乎能关注到所有迭代的细节。

曾主持QQ空间开发的郑志昊告诉我,马化腾与他的团队的邮件往来起码超过2000份;2007年,张小龙主刀QQ邮箱的改版,这在当时的腾讯体系内是一个非常边缘的产品,而马化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与他的团队来往了1300多份邮件。

一位程序员对我讲述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后半夜两点钟发给了马化腾,本想洗洗睡了,没料到过了20多分钟,马化腾就发回了修改建议。曾主管QQ会员业务的顾思斌回忆说,马化腾对页面的字体、字节、大小、色彩等都非常敏感。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邮件,马化腾指出两个字之间的间距好像有问题。

有一个在腾讯人中流传甚广的段子是:一天早上来到公司,发现Pony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张志东因此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这些事例说明,腾讯深知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悉可以快速促进产品的完善。作为腾讯的掌舵人,马化腾更是明白自己对用户需求和产品迭代的重视意味着什么,所以即便自称“不善言辞”,马化腾仍尽可能地参与了腾讯所有的产品研发,通过发邮件的方式下了一局“指导棋”。有数据表明,在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QQ邮箱先后有400多个创新点,其中,有接近300个都是由马化腾本人发现和提出的。

激励是领导者除了“标杆”作用之外,另外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什么是激励?激励就是如何使人更好地、更愿意地去工作。一个团队中,领导者除了以身作则之外,打造团队士气也非常关键。

首先领导者需要了解人为什么工作。人要工作的理由非常多,归结起来大约有五个方面:赚钱、消耗能量、社会交往、获得成就感以及提高社会地位。激励正是从这五个方面展开的。

在激励中,领导者必须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单纯的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降低不满;

第二,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其实最大;

第三,人员不流动可能是因为自身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第四,人的需求很难满足,所以需要引导需求;

第五,满足感高的员工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

第六,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

第七,如果人们愿意,他们可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样子;

第八,在工作超量造成疲惫,角色不清、任务冲突,待遇不公平这三种情况下,激励不会发挥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激励是有效的呢?一个能够同时满足重要性、可见度和公平感的措施就是有效的激励措施,比如领导者在合适的岗位安排合适的人完成合适的任务。

至于什么样的岗位是合适的岗位,什么样的人是合适的人,什么样的任务是合适的任务,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