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钉钉和微信对工作的不同看法

钉钉和微信对工作的不同看法




随着企业级应用市场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发商开始瞄准这个崭新的市场,其中自然不乏BAT巨头阿里和腾讯。

有一位资深的产品经理专门就阿里研发的钉钉和腾讯推出的企业微信两款产品,分别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以及表现层五个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企业应用竞品分析。他发现,钉钉主要是服务于老板和管理者的专业企业应用软件;而企业微信更像是崇尚“老板用得开心,员工用得暖心”的人性化产品。

钉钉这款产品主要的目标客户是中小型企业和团队。它在功能打造上大多是围绕企业交流、沟通协作等企业应用场景进行设置的,通过自上而下的产品形式,针对性地去“讨好”管理者,让老板成为最终的买单者。比如“DING一下,使命必达”这个暗含强势推送的功能就可以让领导的指示及时直达下属,有效避免员工“装死”。

而企业微信则是在微信原有的“人性化”设计基础上,打造专门适用于企业用户的功能,旨在把员工的工作交流变成熟人交流,既面向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也意在挖掘企业内部生态圈。从企业微信喊出的口号“让企业都有自己的微信”不难看出,这是一款“温度”十足的企业级应用,是面向所有企业的。

其实除了产品定位上的不同,组织管理上的不同理念,也会催生出不同的产品设计。钉钉和企业微信就是典型的案例。

企业微信把员工看作独立的个体,尊重员工的自我安排,让员工在更为轻松的环境下去发掘创造力,释放工作能量;而钉钉则通过消息已读未读显示、“DING”功能、钉盘、钉邮、日志等等功能,将员工打造成“螺丝钉”角色,工作流程严谨正式,气氛严肃,类似“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崇尚的效率至上的管理理念。

严肃正式的管理会相对缺乏人文关怀的设计,从而影响用户体验。与企业微信相比,钉钉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更大,用户群体更多,功能更全面,这些因素使得它在其应用场景方面的考虑过于周全与复杂,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杂乱多处的小红点,过于鲜艳的icon,嵌套了很多单一的二三级导航页面,产品使用学习成本高,需要增添上门服务与功能指导,交互设计和产品架构不甚理想,容易混乱……都是钉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某位钉钉的产品经理说道。

当我们纵观钉钉和企业微信的管理后台,也可以看出两款产品明显的设计理念差异。

在企业微信的后台管理中,管理员享有决定权,可以自由设置多个子管理员;企业微信自主开放了API接口,部门管理员可自主设置对接网址;同时,企业微信也支持“小休”“下班了”等免打扰功能,如果是下班时间,软件会帮助员工仅接收重要联系人的消息通知,更好地做到重要信息不遗漏、普通信息上班处理,将公私时间有效区分。

产品的开放性,管理者权利的适当放开,对员工个人意愿的适当考虑,都是企业微信比较人性化的体现。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企业微信在给予了员工更多自由的同时,也意味着将承担更大的监管风险。对于企业微信而言,账号管理和账户信用非常重要,一旦失信违规,一切都是不可逆的。

作为一款在集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意义非常重大的软件产品,钉钉不仅支持一人多部门和分支隐藏,批量上传和下载员工信息,并且附赠免费钉邮注册、免费企业云盘和免费电话,几乎所有功能都是围绕OA(办公自动化)企业应用中“沟通协调”的主题来设置的。但有时,消息提醒过于频繁并不是一件好事。强制提醒和消息读取状态显示等功能设置,会让很多员工承受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压力过大,效果有时就会适得其反。

另外,在产品形象设计上,两者也存在明显的理念差异。钉钉主打的是圆形头像,当使用者没有上传头像时,整个头像是灰色的,以使用者名字的后一位或后两位作为头像的名字以示区分。但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多以明亮的颜色进行区分,所以会经常看到一个屏幕上显示各种各样颜色的头像,影响体验感。

外圆内方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同时也是企业微信想要传达的产品理念。在积极对外连接、沟通的同时,也坚守内心的那把标尺,这和企业微信一直专注于内部沟通、专注于个人初心不谋而合。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独立的喜好和思想。企业微信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认同,把产品的工作台主动设计为自定义形式,用户可以自主地对工作台进行私人化管理。有人说,只有人性化、私人化的app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点在企业级应用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