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第五章 面对失败和竞争:开放共赢,再造一个腾讯

第五章 面对失败和竞争:开放共赢,再造一个腾讯




面子不重要,真话比较重要


公司做大了,粉丝和用户增加了,大家对腾讯的评论也就跟着多了起来,这些评论自然不全是溢美之词,像百度、阿里巴巴、苹果等大型公司也都面临过侵权、产品质量不佳、涉嫌侵犯隐私等质疑。不管一个企业做到多强大,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腾讯并没有选择两耳不闻,而是虚心接受,因为这些评论都是来自各方面的专家或是普通用户最真实的心声,对产品的升级和公司的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

2011年,腾讯在全国各地召开了10场“腾讯诊断会”,认真倾听各位专家对腾讯的意见和建议。在第9场会议的现场,马化腾说:“我在网上被骂的次数很多,往往我在微博上说一句话,很多人都来骂,所以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超过大家的想象,我12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希望各位专家不要给我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这场会议结束后,马化腾做了满满3页纸的笔记,还是双面的,都是各位专家对腾讯提出的意见。

通过这一场场的诊断会,腾讯就像一个透明的物件一样,把自己所有的缺点都暴露在大家面前,但马化腾和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腾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道理都懂还远远不够,如果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关键是如何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用户满意。

2015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重庆举行,马化腾发表了《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这是自2012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举办一周年以来,马化腾写给合作伙伴的第四封信。综观这些信的内容,马化腾提得最多的词语是“开放”“合作”“用户”“伙伴”等。

在与用户有关的阐述中,马化腾说道:“腾讯从做一款产品起家,能在早期的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下来,除了凭借运气之外,关键在于坚持贯彻‘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原则,一心只想做好产品体验。自始至终,用户、员工是我们的两条生命线。展望未来的五年,用户、员工、合作伙伴三者的边界将可能逐步打破,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长状态,这将为我们展开全新的想象。我们做的是互联网连接,如果不能理解另一端的互联网新兴主流用户群体的消费行为、使用习惯是什么,这将会成为最大的隐忧。”

每当研发出一款新产品,腾讯总是要问问用户的意见,特别是年轻的“90后”“00后”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的意见往往比腾讯自己人看产品得出的结论更客观也更全面。

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只有认真倾听用户的意见,才能真正、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不过,作为一个人,尤其是公司的高层领导,往往相当看重面子,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有时还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

但是,真正具有优秀品质的领导、真正具有极大包容心的领导,应该知道只要有人勇于提出批评或意见,对公司和个人都是没有坏处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你拒绝听到一些对自己不好的意见和批评,甚至想立即把提议者打倒,那以后就很少能听到有价值的意见了。

当然,除了外部的意见,腾讯也特别关注内部员工的意见。为了激发员工积极参与热点话题,对公司的战略方向进行讨论,腾讯营造了开放透明的沟通平台,像乐问、BBS等都是腾讯内部比较常见的平台。员工可以对产品发表意见,可以对公司的战略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吐槽生活中不满的事。

前不久有个员工吐槽腾讯的财付通,说他在买相框的时候,发现财付通特别不好用,并用了很多搞笑的手法将这种不好的用户体验表达出来。这个帖子发出后,很多员工也参与讨论产品的问题。大家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不会因为这个产品是自家推出的就对意见有所保留。讨论之后没多久,马化腾也回复了帖子,他说:财付通是很烂。当大家看到马化腾的回复时很惊讶,原来马化腾真的在关注平台上的帖子。

不光腾讯的领导关注员工的意见,在发现问题之后,相关责任人也会及时给出解答并解决问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不管是领导还是个人,只有树立正确面对批评与意见的态度,才能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转换中,实现快速的成长和提高。

换个角度来看,有时候别人说你,并不是想要与你为敌,也不是真的有多看不起你的产品,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希望你有所感悟并做出改变。忠言逆耳利于行,有时候认真思考别人说的话,摆正自己的心态,你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

马化腾在《马化腾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也说过:“我希望腾讯所有人都能记住:学会倾听、接受批评,是人生中的重要功课。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是善意的批评,一定虚心接纳坚决改正。既然腾讯要打造一个开放共赢的互联网新生态,我们就要在面对批评时拥有更加坦荡的胸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步子迈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