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认错”是从语言到行动的转变

“认错”是从语言到行动的转变




既然接受外部的批评和意见很重要,那之后该怎么做?这就不得不说到在业界广受关注的“3Q大战”事件,以及腾讯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态度。

这场“旷日持久”“针锋相对”的互联网战争从2010年一直进行到2014年,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3Q大战”作为腾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事件,马化腾直言它给腾讯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好处:“我把‘3Q大战’视为一次积极事件,它让我们很多潜在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这就像地震,通过不断挤压让危机爆发出来。”

作为“3Q大战”的双方,360和腾讯都有不对的地方,而如何改正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从2011年开始,腾讯很重视“3Q大战”带来的影响,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连续召开了10场“挑刺大会”(腾讯诊断会),邀请各个行业的专家对之前追求“大而全”的腾讯进行重新定位,以及建议如何正确处理行业间的关系和矛盾。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任周汉华表示:“一个聪明的公司不是说为了避嫌就不做了,而是要和其他的公司完全在公平的平台上竞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直接指出了腾讯的问题所在:“腾讯应该开放围栏,而不能再以放牧者的心态故步自封。”

面对各家的观点和批评,腾讯的各位高管都认真倾听、认真思考。腾讯主要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张志东指出:“诊断腾讯是一个开始,腾讯的转型也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不吝啬自己的意见,我们也会敞开心扉,为用户和开发者带来更大的价值。”

真正的认错不只是口头上的,而是从语言到行动的切实转变。

正是对“3Q大战”的反思,加速了腾讯开放平台的转型之路。

“3Q大战”后,马化腾开始思考腾讯的未来。他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如果没有对手的发难,我们可能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我们应该感谢他人带给我们的压力和动力。未来我们将尝试在腾讯的发展中注入更加开放和分享的元素。”

除此之外,马化腾还表示,腾讯的员工也应该对这场“战争”进行反思,要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一起打造开放共赢的互联网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互联网服务。要做好这个工作并不容易,腾讯肩负的是对用户与合作伙伴的双重责任,除了要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之外,还要有足够大的胸怀和足够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如何在小心翼翼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发展,带领行业内更多的人探索商业未来,则是下一步需要探索和完成的工作。

如果说过去腾讯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是对的”,那么在经历过这场风波之后,腾讯思考最多的问题则变成了“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这意味着需要关注和考量的东西变得更多了,也让腾讯的发展步子更加稳健和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