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向对手学习,与行业一同进步

向对手学习,与行业一同进步




有产品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输赢,发展至今,腾讯PK过很多对手。在与对手竞争博弈的过程中,腾讯早期的策略往往是复制出一个类似的产品,然后利用QQ的基础用户量去推广,以此来击败竞争对手。不过随着腾讯的成长以及“3Q大战”带来的反思,腾讯渐渐地没有那么看重输赢,而是注重向对手学习,与行业一同进步。

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简单看看腾讯的学习成长之路。

QQ与ICQ

1996年,ICQ诞生,瞬间风靡全球。ICQ是由三个以色列人开发的使人与人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意为“I  seek  you”(我找你)。作为IM软件的缔造者,它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1999年,马化腾和如今的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志东两人推出QQ,虽然它最初的名字OICQ以及开发的灵感与ICQ极为相似,但是在功能上却做出了很多创新:

1.将用户的资料存储于云服务器,即使切换终端,以往的资料依然存在;

2.开发了即使离线也能接收消息的功能;

3.允许用户使用自己的个性化头像;

4.提供了诸如断点传输、群聊、截图等独创功能。

QQ的这些创新举措都是ICQ没有的,它在贴近用户使用习惯、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大家都觉得本土的QQ比ICQ更实用。

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其实QQ打败ICQ的原因还在于了解对方的不足,吸取对方的教训。

1998年,美国在线用4.07亿美元收购了ICQ,彼时其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不过美国在线收购了ICQ之后却没有好好经营,反而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放在浏览器上,试图和微软抗衡。基于此,马化腾抓住时机及时加大对QQ的创新,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QQ上。虽然QQ在前期发展中多次因为资金问题给马化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但它还是在马化腾的努力和坚持下实现了很好的发展。

腾讯与MSN

1999年,MSN开通即时通信服务,推出MSN  Messenger(微软发布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可以与亲人、朋友、工作伙伴进行文字聊天、语音对话、视频会议等即时交流)。随着即时通信软件的推出,MSN免费的绑定策略、强大的邮件收发功能和完善的网站服务,使MSN很快笼络了一大批中国粉丝的心。

MSN极致又强大的功能使腾讯面临扑面而来的巨大压力,要想挽回用户的心,得开发出比MSN更齐全的功能才行。而且,最初的MSN在中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信誉,大家都觉得MSN是办公室必备品。相比MSN来说,QQ只是日常聊天的工具,在工作上还是选择MSN更好。

于是,2003年,腾讯开发了许多功能,在传送文件、共享文件、视频会议、聊天备份、收发邮件等方面迎合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后来推出的网络硬盘和空间功能加快了传输速度,打造了完美的用户体验。这些改变让许多用户,特别是中高端人士又转过身来选择了QQ。

除了在功能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腾讯从MSN的发展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第一,准确定位核心价值。MSN自身的核心价值定位和其他即时通信软件有很大的不同,它所打造的是以商务为核心,再配以多元应用的品牌形象,大家使用MSN主要是为了工作方便以及朋友间的交流,这种明显的差异定位使它牢牢抓住了中国市场上中高端人士这个群体。一款产品若想取得很大的成功,必须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位,不仅是QQ,微信、腾讯搜搜等产品也同样如此。

第二,整合各大平台资源。很多人是通过MSN  Messenger才知道MSN的。用户通过MSN  Messenger可以浏览MSN的网站信息,可以进入MSN  Hotmail收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MSN  Spaces查看好友信息。将MSN  Messenger作为进入MSN网站的重要入口,是MSN进入中国后首要思考的问题。与之前相比,简单的通信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所以MSN旨在给用户提供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方便用户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MSN这种顾全大局、稳扎稳打的做法以及它敏捷的处理方式给腾讯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为腾讯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

当然,腾讯的对手挺多的,比如盛大、搜狗、阿里巴巴、新浪微博等等。在有些产品上,腾讯做得比它们好,但在有些产品上,腾讯做得不如它们。不过,腾讯似乎并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是在乎整个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

2016年9月,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福州举行。会上,腾讯开放平台总经理侯晓楠表示,腾讯没有把任何人当作竞争对手,而是真心把他们当作合作伙伴。在面对各个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腾讯最关注的,还是如何做好自己,如何与行业实现共同进步。

不管在什么行业,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仅仅从自身角度想着如何去超越对手,想着如何在这个行业崭露头角,而没有从整个行业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的话,那么就算最终取得了成功,也只能算是个体的成功,撑不起整个业界的天空。

人们常说“遇强则强”,因此要感谢那些和腾讯一起进步的对手,有了它们,腾讯才变得更强。爱尔兰哲学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说过:“同我们角斗的对手强健了我们的筋骨,磨炼了我们的技巧,我们的对手就是我们的帮手。”所以不要过于仇视对手,而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秀的东西。

不得不说,“3Q大战”之后,腾讯思考了很多,改变了很多,不再故步自封,而是逐渐打造开放平台,与外界很多生态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进步,追求开放共赢。这样的改变,扭转了很多创业者最初对腾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