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开放不是态度而是能力

开放不是态度而是能力




2010年12月5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第九届)在北京举行,马化腾发表了名为“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马化腾说:“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但有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假想的罪名。”他提到,腾讯开始步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

在此后的半年中,腾讯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了10场“腾讯诊断会”,充分表明腾讯想要改变业内对它“抄袭”“垄断”的印象,这不用怀疑——没有人愿意背着这样的名头。

互联网世界瞬息万变,生死转换往往只在一念之间。“3Q事件”成了激发腾讯系统性改革的关键点。开放,势在必行;开放,势不可挡。于是腾讯开始筹备腾讯开放平台,2011年6月15日在北京宣布正式上线。2012年5月16日,腾讯公司发布了2012年度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腾讯第一季度总收入为96.4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2%。其中,过去在腾讯总体收入中比例相对较小的网络广告业务收入为5.4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3%。借由开放平台增长的社交网络广告业务,效果已经显现。

开放之前,在很长的时间里,腾讯都是自己做产品提供给用户。然而当用户量达到数亿后,随着用户年龄的多样,用户需求的多元化逐渐凸显。虽然当时腾讯有2万名员工,开发出了上百种产品,但凭借腾讯自身的力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海量用户日新月异的个性需求。如果说腾讯过去的梦想是希望建立一个一站式的在线生活平台,今天想把这个梦想往前推进一步,就是一起打造一个没有疆界、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新生态。

腾讯整体开放自己的平台,好像开放了一个舞台,不仅让自己的“演员”来这里“表演”,同时也让更多的专业服务提供商参与其中,由专业的开发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腾讯负责舞台的搭建,提供好声、光、电等各项基础服务。

开放不是大厂的专属,只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独特数据和能力,就是可供开放的载体,都可以搞开放。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开放之后和开放之前的状态完全是两码事。

在百度阿拉丁平台上,百度提供流量,合作者提供的是自己独有的数据;科大讯飞开放出自己的语音技术能力;金山云开放出视频美颜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给去年大火的直播类产品;映客开放出研发的直播SDK给所有需要开设直播模块需求的产品;腾讯投资搜狗时特别独家开放了微信公众号的数据;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开放出自己的征信数据及风控能力,包括蚂蚁金服在海外收购入股支付类公司时也都包含开放自己的支付技术能力,帮助这些本地化的支付企业快速成长。营销达人李叫兽加入百度研究营销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其实也是在尝试开放自己的营销能力。

《赫芬顿邮报》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2011年2月,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该报。《赫芬顿邮报》是一家新闻与分析网站,创办于2005年。2011年1月,它的独立访问量是2800万,接近《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3000万的独立访问量,这意味着它已经跻身主流媒体行列。2010年,它的营业额是3000万美元,在美国报业都在为广告跳水、发行量骤减以及读者向网络免费新闻迁徙而苦苦挣扎之时,《赫芬顿邮报》却一枝独秀。

《赫芬顿邮报》一枝独秀的秘诀就在于把读者变成记者。《赫芬顿邮报》有1万多名“公民记者”,类似传统媒体的“通讯员”,每时每刻都在为它提供报道。2008年美国大选,《赫芬顿邮报》将采访任务分给50~100名“公民记者”,每人每天用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一个记者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赫芬顿称之为“分布式新闻”。“分布式”网罗了大量高质量的撰稿人,UGC(用户生成内容)的能动性得到激发,媒体才能真正活起来。

企业把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和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内部创意以及内部市场化渠道同样重要的地位,均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新,不仅把创新寄托在传统的产品经营上,还积极寻找外部的合资、技术特许、委外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或者风险投资等合适的商业模式,来尽快地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

如果当年腾讯故步自封,不选择开放,而是关起门来自己做产品,腾讯走不了这么远。只有互利共赢才能走得更远。换个思路、换个方式,就会有更广阔的天空等待你去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