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公关法 > 第三节 公益试水

第三节 公益试水




腾讯初创之时,中国仍然以实体经济为主,市场中的明星企业多是做实体的。这就意味着,像腾讯这样的小公司得不到媒体的关注,它的一举一动不在媒体的视野内。另一方面,博取媒体关注,也并不是腾讯的长项。

不过,缺少媒体的关注,并不代表腾讯在早期没有任何公关行为。只要仔细梳理腾讯早期的公关活动,不难发现,它们大多以自发的公益慈善为主。对于那时的腾讯来说,公益慈善行为是自发而为之的,并没有清晰的公关目的。没想到,这些行为却为腾讯公关加分不少。

成立慈善基金会

2006年的腾讯,刚刚完成了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开始策划成立腾讯慈善基金会。2006年9月,腾讯开始了基金会的前期筹备工作。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准备,腾讯慈善基金会于2007年6月正式成立。

基金会成立初始,腾讯公司捐赠原始基金2000万元。2007年9月,腾讯公司追加捐赠1200万元,同时,马化腾将其获深圳市长奖的100万元奖金捐赠给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2008年,腾讯公司及员工共计向该基金会捐赠3300余万元。腾讯公司还承诺后续每年会将利润的一定比例捐赠给该基金会。[1]

2008年,腾讯发布的《腾讯企业公民暨社会责任报告》讲述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一个平台、两个互动、三大方向”的公益战略。

具体来讲,“一个平台、两个互动”是指利用腾讯公益网为基础的网络公益平台,让慈善组织与网民互动,让热心公益的组织和个人与需要帮助的人互动。而“三个方向”分别是帮助、参与与辐射。帮助,顾名思义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参与与辐射可以说是腾讯公益战略的核心要义所在。

腾讯对此这样定义:

帮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切实投身到公益活动和公益项目中,帮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参与——提供简单、便捷的通道让网友参与公益。依托腾讯公司的核心优势,通过互联网提供便捷、透明、简单、多样的参与方式,让网友和普通民众体验公益、参与公益、监督公益。

辐射——向更多人传递公益理念和爱心。依靠腾讯强大的媒体影响力和多元化平台传递公益信念和爱心,塑造良好的社会公益氛围,推动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投身公益。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腾讯的公益理念亦是如此。

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腾讯固然可以通过资金、人力的投入广施善行,但这还远远不够。腾讯以其先进的科技产品和技术为平台,呼吁亿万网友通过互联网开展公益,推动“人人可公益”的生态建设。而腾讯慈善基金会,作为中国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上,其本身所具备的象征意义非同一般。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虚拟空间,深刻嵌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公益的社会价值也越来越凸显,“互联网+公益”在公益界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可以说,互联网为公益模式带来了一场历史性的革命。

而这场革命最初的星星之火,也有腾讯慈善基金会的思考与努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腾讯作为人人可公益的创始者,从基金会成立之初就开始探索一条极具腾讯特色、推动互联网与公益慈善事业深度融合与发展的公益之路。

此后,腾讯的公益活动都带有明显的行业和公司特点。凭借腾讯产品特有的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腾讯将互联网与公益结合起来,这亦是后来腾讯号召人人参与的公益2.0的发源和雏形。正如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所言:“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参与公益事业,大家关爱大家,大家帮助大家。”

慈善事业,是细水长流,亦是润物细无声。如果没有涓涓细流,就无法汇聚成大江大河,滋润广袤的土地。一家企业慈善亲切的形象,不可能是一天就形成的,腾讯早期围绕公益进行的公关活动,对其之后建立品牌形象做了较好的铺垫。

教育公益

在“致力公益慈善事业,关爱青少年成长,倡导企业公民责任,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宗旨的引领下,腾讯基金会与国内其他慈善组织合作,积极发动网民的力量,在教育、扶贫、紧急救灾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腾讯将教育公益放在首要位置,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合作,在教育发展项目上硕果累累。

腾讯利用基金会的平台,为教育事业捐赠近千万元,在贫困地区援建了近30所希望(春蕾)小学,捐赠246万元进行图书馆、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启动了对西部乡村教师的培训项目,提高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开设了腾讯奖学金项目,设立百万元奖学金,并在全国高校启动腾讯科技卓越奖学金。

《腾讯企业公民暨社会责任报告》中也摘录了腾讯早期在教育领域的公益事业:

2007年5月,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在广东、贵州建立5所春蕾小学;

2007年11月,向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25万元,用于1所希望小学建设;

2007年12月,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20万元,用于1所春蕾小学建设;

2007年12月,向深圳中学捐赠资金20万元,用于实施高中课改与数字化校园背景项目;

2008年1月,向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125万元,用于雪灾后贵州、湖南5所学校重建;

2008年3月,向真爱梦想教育基金捐赠6万元,用于2所梦想中心的电脑、网络建设;

2008年4月,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120万元,用于6所春蕾小学建设;

2008年5月,向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25万元,用于江西革命老区1所小学建设;

2008年5月,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440万元,用于地震灾区学校重建;

2008年6月,向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50万元,用于2所希望小学建设;

2008年7月,向互联网协会捐赠20万元,用于2所学校的网络教室建设;

2008年9月,向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200万元,用于建设24所文体中心。

2008年10月,向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75万元,用于3所希望小学建设;

2008年10月,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全国建设25所阳光操场。

除教育领域外,腾讯还对乡村公益项目进行了大量投入。

2009年6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宣布投入超过5000万元,在云贵地区启动了一项名为“腾讯新乡村行动”的公益计划,致力于在西部贫困地区促进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并打造文化和环境和谐共生的模式。
在提出“腾讯新乡村行动”计划时,腾讯已在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也创建并开展了一系列以教育领域为主的公益项目。腾讯对如何开展公益有自己的探索,也有自己的认识,对网络资源及其在亿万网民中的影响力有一定的把握,在互联网企业开展公益方面有自身的优势。

正如陈一丹所说,“‘腾讯新乡村行动’是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3年多公益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的‘公益升级行动’”。在这次升级行动中,腾讯旨在通过长期、持续的投入,尝试集中投入帮扶,也借此开启了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新模式。

在该计划的引领下,腾讯在云贵地区的基础教育领域、环境保护领域、乡土旅游和乡土文化领域及经济发展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公益项目。腾讯此举无疑赢得了地方政府的欢迎和支持。

腾讯通过这一系列“赠人玫瑰”的公益活动也“手留余香”。虽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这也不能完全归功于腾讯的公关理念和行为,但腾讯确实是通过实际行动为自己赢得了好口碑,为品牌形象的塑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救灾公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举国皆哀。在灾难面前,腾讯积极加入了抗震救灾的行列,结合企业特色,发挥所长,贡献了自身力量。

马化腾在《腾讯企业公民暨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现场这样回忆: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作为互联网企业,我们拥有一个实时沟通的即时通信平台,我们的在线监控系统里面可以直接看到,5・12汶川大地震那一瞬间,在线用户数从几千万一下子跌下来,根据IP判断,掉线的就是灾区的用户。

这不像以往线路故障或者晚上下线,我们看到用户骤然消失了。我们心里也很清楚,这些用户或许再也上不了线了,他们就是消失了,这给我们的震动是非常大的。全体腾讯人不需要什么鼓舞、教育,都自发地加班加点,主动去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马化腾的这一描述震撼人心,让网民们第一次从互联网的视角感受到灾难带来的剧烈冲击。地震发生后,腾讯迅速行动起来,集中所有资源,利用网络影响力和互动优势,携手亿万网民开展了立体的Web2.0式救灾活动。

其一,5月12日晚,腾讯网停掉网站首页、新闻频道首页、新闻正文页等重要位置的商业广告,将之全部用于地震报道和赈灾捐款的倡议,并且推迟了腾讯旗下所有新游戏的公测。腾讯的QQ系统消息、对话框滚动消息、QQ空间、QQ会员、手机QQ、腾讯网站首页等所有腾讯平台滚动播出地震时事新闻。

其二,腾讯利用庞大的用户群基础,发布寻人启事,解受灾群众及其亲朋的燃眉之急。

其三,腾讯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在线捐赠推广活动,加班加点开发了在线捐助平台。利用QQ及腾讯网的影响力,以及腾讯旗下的公益网、在线支付平台,在网上进行网友捐款募集活动。

此外,腾讯还推出了QQ祈福版,亿万网民为汶川地震的受灾群众祈福,无数条安慰、鼓励的留言通过QQ传播,塑造了腾讯上下一心、联动网民为救灾出力的企业形象。

据腾讯公益慈善基金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14时35分,网友赈灾捐助突破2000万元(截至5月底突破2300万元),其中有30多万网友通过在线捐赠平台向灾区献爱心。加上腾讯公司和全体员工直接捐助的2000万元,腾讯为灾区直接捐款、筹款合计超过了4000万元,在当时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公司慈善历史上网友在线捐助的最高纪录。

震后,腾讯成为第一家到四川投资的公司,以实际行动支持四川的灾后重建事业。2008年5月22日,腾讯同成都市政府签署了一份总额为5.5亿元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腾讯将在成都建设研究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客服中心。2009年4月,研究中心第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灾难面前,腾讯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灾难中,腾讯没有故意策划,更没有夸张作秀,它恰到好处地传递了爱心,安抚了人们受伤的心灵。其中的真诚和坦然,让人感动。而打造立体抗灾平台这一模式,腾讯沿用至今,在各种灾难面前,腾讯未曾缺席。

发布《腾讯企业公民暨社会责任报告》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mil  Frankl)曾说过:“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人如此,企业也如此。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在其就职演讲中强调:“这是个要负责任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不能逃避责任,而要拥抱责任。”

时代号召责任,企业也应拥抱责任。

西方国家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认为企业在营利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环境、消费者及社会的贡献。这符合社会整体对企业的合理期望,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声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今,这一思想也被广泛接受,《财富》和《福布斯》等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的项目,而各企业也竞相为自己贴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标签。

腾讯公司也逐渐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马化腾曾明确表示:“希望腾讯能够成为一家‘受尊敬的公司’,在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上有所践行。”

2008年,腾讯成立10周年,此时的腾讯已经从最初致力于单一的即时通信领域扩展为一家集多领域、多品牌于一体的综合互联网企业,并逐渐认识到企业持续发展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

这年11月11日,腾讯选择以发布《腾讯企业公民暨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来庆祝自己的10周岁生日。该报告是对腾讯走过的10年历程的总结,记录了腾讯在这10年间为社会、行业和用户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马化腾在发布会现场做主题发言,向到场的各界媒体朋友致谢,阐述了腾讯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因,介绍了腾讯慈善基金会的成立、腾讯在汶川地震抗灾行动中的表现,也谈到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随着腾讯实力越来越强大,我们也感觉到能力越大,身上担子越重,责任也越大。我们感觉到腾讯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企业,它和非常多的合作伙伴、企业、社会、政府、用户息息相关。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股东负责,或者为投资人、员工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我们的用户、社会承担起重要的责任。

这份报告彰显了腾讯在当时中国互联网企业界中公关意识的凸显。社会评论称,该报告的出炉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公司正从商业成熟逐渐走向管理成熟。

《腾讯企业公司暨社会责任报告》分为社会价值篇、公益篇、用户篇、员工篇和股东及合作伙伴篇五个部分,并将腾讯的社会责任概括为用户、企业经营和社会三个维度,分别指腾讯将继续为用户创造价值、一如既往遵纪守法以及关注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在社会价值篇中,腾讯明确提出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体化的企业观。

10年间,腾讯获得并奉行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可持续发展秘诀——绝不追求单向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以用户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大化协调统一发展为方向,从而实现和谐发展,求得一个企业所应该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公益篇中,腾讯也表达了做受人尊敬、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一直是腾讯人的目标。

企业越大,责任越大,这是腾讯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时最深刻的感受。为此,腾讯公司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正如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所说:“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古语云:“十年磨一剑。”站在10年的节点上,马化腾及其团队不仅意识到企业责任的重要性,也开始探索如何将公关与企业发展更好地结合,逐渐形成了初期的公关理念。

企业10周年庆典,原本是一次有意设计的公关活动。而提出“打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互联网企业”的理想,则是对活动精神的升华。比起大张旗鼓地举行庆典,这样颇具意义的公关活动更能彰显企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