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公关法 > 第四节 我思故我在

第四节 我思故我在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吾日三省,悔悟改正,且不把悔恨留在心中,才会成长。

3Q大战对腾讯的打击是空前的,甚至部分地改变了马化腾的性格。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开始反思一直以来的追求是否正确、是否适应这个时代。他决定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改变。

2010年11月6日,马化腾主动邀约深圳的4家媒体做专访;在接下来的1周里,他又接受了3次媒体群访。他突然变得特别喜欢跟人交流,他请媒体专家到总办会上来分享公关与沟通的技巧。学说话,学表达,学展示,让别人明白你的所思、所想、所为。

11月11日,在3Q大战停战后1周,正是腾讯12岁的生日。这天,马化腾在欢声笑语的热闹欢腾之后,独自回到办公室,写下了一篇改变腾讯走向的邮件。

亲爱的同事:

就在2个小时前,我刚刚离开腾讯公司成立12周年庆典现场。在庆典现场,我更多的是强调感谢,感谢兄弟姐妹们12年来与公司的相守,感谢危难时刻大家万众一心的坚持。但是此时此刻,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还有一些思考想要分享给大家。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所以选择邮件的方式与大家沟通。

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从未遭到如此巨大的安全危机。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当我们回头看这些日日夜夜,也许记住的是劳累,是委屈,是无奈,是深入骨髓的乏力感。但是我想说,再过12年,我们将会对这段日子脱帽致礼。

作为公司领导人,我个人有必要在此刻进行反思,并把这些反思分享给大家。

1.这不是最坏的时刻

也许有人认为,腾讯公司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挑战。但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从外部袭来。只有当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只有当有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2.也没有最好的时刻

12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12年来,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始终担心某个疏漏随时会给我们致命一击,始终担心用户会抛弃我们。

3.让我们放下愤怒

这段时间以来,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在公司内部发酵,很多人都把360公司视为敌人。但古往今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被愤怒烧掉的只可能是自己。如果没有360的发难,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因此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感悟。或许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磨砺。

4.让我们保持敬畏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过去,我们在追求用户价值的同时,也享受奔向成功的速度和激情。但是现在,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

5.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

政府部门的及时介入,使得几亿QQ用户免受安全困扰。现在是我们结束这场纷争,打开未来之门的时候。此刻我们站在另一个12年的起点上。这一刻,也是我们抓住时机,完成一次蜕变的机会。

也许今天我还不能向大家断言会有哪些变化,但我们将尝试在腾讯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更多开放、分享的元素。我们将会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因为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让自己变成最受人尊重的公司。让我们一起怀着谦卑之心,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回馈用户,以更开放的心态建设下一个12年的腾讯!

程序员式的思维表达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条理清晰。

这是腾讯12年来第一次谈到开放。从“只要我们认真做,什么都能做好”到“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再到“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让自己变成最受人尊重的公司”。腾讯在这次与360的对战中学到了很多,也体悟了很多。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时,马化腾被问到3Q大战对腾讯的正向作用还有哪些,他回答说:“正向作用挺多的。除了加快步伐、改变做事方式,还有就是统一思想,平衡相关利益。在此之前,腾讯内部有争议的声音,比如好的东西为什么要跟其他人分享?3Q大战之后,这种争议不再有了,大家把这个危机变成机遇,加快脚步把正确的事情向前推进。”

11月17日,马化腾出席了第1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他在演讲中说:“互联网在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开放和分享已经成为产业的潮流。未来,腾讯将尝试在企业发展中注入更多开放、分享的元素,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腾讯将以更加开放与务实的姿态,与垂直网站、应用开发商和独立开发者等产业链合作伙伴一道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中国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

未来已来,唯有改变和开放才更符合互联网的特性。开放平台,让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把QQ当成一个舞台。只有实现Q+,才能让更多的人借助这个舞台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马化腾竟然在之后的公众演讲中学会了幽默。男人一旦学会幽默,就代表着走下了冰冷的神坛。

此后,腾讯宣布进入长达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并由公关部主导,在北京、三亚、杭州组织了10场“诊断腾讯”主题讨论,共邀请了72位互联网专家与会。腾讯放低姿态,求批评、求忠告、求建议,以向我开炮式的自我拯救寻求一条更光明的生路。

马化腾在讨论会现场说,不要给他留情面,可以提出严厉的批评。

《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认为,这三个阶段不仅专属于习武之人,做人、做企业都当如此。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皆懂得内观,只有看见自己,才能突破自己,只有突破自己,才能看见天地、看见众生,才不会独乐乐,才不会沉浸在狭隘的自我中。只有心中装有他人,才会懂得分享的乐趣,才会明白什么是共赢。

见自己的过程是痛苦的,是血淋淋的打破与重塑,但也是快乐的,有希望的荧光在闪烁。

3Q大战让马化腾认识到,在中国的环境里,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长河中,只是考虑企业内部的情况已经远远不够。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会越发感觉到企业不是属于创始人、管理层、股东和员工的,更多是属于社会的,因为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扯公众对业界的看法,牵连生态体系的连锁反应。

腾讯创始人之一的张志东,在腾讯诊断会如小学生一般认认真真地做着笔记,足足写了满满的3页纸。接替马化腾出任腾讯总裁的刘炽平也谈到腾讯的员工有点工作强迫症,开始的时候可能做得不错,但随着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一家企业很难将所有服务都做好。

从创新到战略,腾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自我反省与蜕变。

陈一丹说:“腾讯很清楚自己的责任,我们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可能会影响到上亿的用户,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风向。只有得到用户的尊敬和爱护,才能确保腾讯未来的健康发展。”

在成为最受人尊敬的企业方面,马化腾有着自己的四个维度:

第一,腾讯的产品和服务要为大众喜欢和接受。也就是说,用户愿意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朋友关系、新闻浏览、商务活动都与腾讯的产品联系起来,能做到这样是第一步。

第二,腾讯要成为最受人尊敬的互联网企业,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收入规模要能够支持公司提供好的服务给客户,而且还要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必要条件。

第三,腾讯需要一大批志同道合、有奋斗精神的员工,团队紧密合作。这也是腾讯成为最受人尊重的企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四,腾讯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员,要对社会做出回报,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收入、利润通过多种渠道回馈给社会。当然,这种回馈绝不只是钱,而是要让使用腾讯产品的用户能够利用腾讯搭建的平台便捷地和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建立联系。

产品—发展—员工—回馈,这是一个生态的循环。自身达到良性的生态循环后,才能释放更大的能量反哺社会。长期以来,腾讯的低调务实让它把握住了很多机会,“做互联网的水和电”是其长期以来的追求,然而这个应用导向却不能引导腾讯登上受人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舞台。

如果说3Q大战让腾讯选择了开放以破解封闭,那么共生才能破解垄断,才能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变成“一起携手,让别人走得更好”。腾讯首席战略投资官刘炽平有着比其他人更为敏锐的投资嗅觉,他查看了腾讯的投资历程,发现在较长时间内,腾讯的投资并购几乎全都是控股或全资收购式的。这种连人带产品的兼并纵然能获得绝对的主控权,但也存在较大的封闭隐患。看到了问题之后,刘炽平将腾讯投资路线定为参与式的——一起成长,拒绝占有,共同生长。这才是开放的最高境界。

腾讯共赢基金的成立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之后的几年里,汽车交通、本地生活以及电子商务是这一基金最主要的投资项目,它们分别占到了投资额的33%、16%和16%,全方位地覆盖了在线生活的范围,并延伸到了用户的现实生活中。

对自己有足够高的要求,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

危机总是在最顺利的时候袭来,因为这个时候人处于最放松的状态,繁华自得会让人轻视一切。危机随处可见,它伪装成各种角色,趁人们不备的时候猛然出击,让人们在舒适中为自己的灭亡欢呼。但更多的时候,它和机会共生,当我们面对它、挑战它的时候,强硬的姿态会让它败下阵来。

清朝陈澹然在其著作《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有句名言:“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能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治理好一方,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制定长期政策的国家,一时的聪明是不能长治久安的。成长会带来很多快乐,也伴随很多烦恼。值得庆幸的是,腾讯在3Q大战中的悲壮,让其化危机为机会,选择用开放去拥抱未来。



在腾讯创立15周年之际,马化腾提出了“连接一切”的新概念。他把自己对互联网多年的感知总结为“连接”二字,用这两个字道出了互联网的价值所在。

“连接”的广度很大,对内,它维系着员工关系,对外,它影响着政府关系、媒体关系、投资者关系以及消费者关系等。“连接”的深度也很深,它决定着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企业内部的氛围、企业获得投资的可能性。

这一系列可大可小的事情,一直以来都由一个团队在操持,它叫作公关。从公关的职责内容来讲,它即使不处于公司核心,也应该是极为重要的部门。然而长久以来的状况是,腾讯公关游离在公司核心区域以外,被市场部、销售部稳稳地踩在脚下。

这就造就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公关的责任与地位不对等。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很多设立了公关部门的企业,大量独立公关公司的存在也能够对这一事实加以佐证。

公关的职责是连接,而公关工作的要领是开放。不基于情感建立的连接只是机械的工作。所谓情感纽带,是彼此双方在事件、利益、人物“结缘”的基础上,能够以开放的心态真诚相待,用彼此的信仰、理想以及专业的态度相处。

连接只是手段,照本宣科的连接只能将公关僵硬化,而事实上公关是一个相当活泼的领域。当从业者们和社会各界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公关的魅力及价值所在时,公关应该散发出远超想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