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公关法 > 第一节 象牙塔变成玻璃屋

第一节 象牙塔变成玻璃屋




1903年,著名记者艾维・李(Ivy  Lee)在美国开办了第一家正式的公共关系事务所,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问世。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集中,美国3/5的经济命脉都掌握在垄断巨头手中,这些垄断巨头分布在铁路、矿山、石油、金融等领域,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罔顾社会大众,无视公共道德,谋取暴利,这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满,整个社会充满了对工商业的仇恨。

这时候,有一批充满良知的记者拿起了手中的正义之笔捍卫大众的利益,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搜集工商巨头进行不法勾当的证据并报道出来。这是公关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也叫“扒粪运动”。

1903—1912年,各种报纸、杂志刊登的此类新闻多达2000余篇,对工商巨头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许多资本家和企业因此声名狼藉。面对媒体、公众对工商业的“制裁”,他们企图通过威胁的方式平息事端。

工商企业以“提出起诉,告新闻界诽谤”以及“不再参与相关报纸、杂志的广告投放”为条件威胁新闻界。在此法不奏效后,又以贿赂的形式组织起一些记者开办企业财团自己的报纸、杂志,对企业歌功颂德。

然而,这一系列方法并未使双方的关系有任何缓和或给民众带来任何好印象,反而民众对于财团和大公司的厌恶情绪日益加重。

最终,一个至今影响深远的主张被提了出来——说真话,讲实情。这得到了一些工商界开明人士的认同。“象牙塔”被“玻璃屋”所取代,“象牙塔”意指企业家们按自己的意图建成的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企业,而“玻璃屋”代表着高透明度、门户开放的企业。

艾维・李被后世称作“现代公共关系之父”,他所倡导的“说真话”和“公众应该被告知”被记录在其《原则宣言》之中。在上述事件中,艾维・李提出“说真话”的宣传思想。他认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要获得良好的声誉,不是依靠对公众封锁消息或者欺骗公众,而是必须把真实情况披露于世,把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所有情况都告诉公众,以此来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显然,这一主张最后结束了轰轰烈烈、丑闻满天飞的时代,而艾维・李也在1903年开办了一家宣传咨询事务所,他成为向客户提供公共关系咨询并收取费用的第一位职业公共关系人员。

从社会意识到公共关系,艾维・李不惜以惨烈的斗争推倒“象牙塔”,建立起透明的“玻璃屋”。公共关系最开始被提出,即秉承着将真实情况披露于世的原则。然而,随着这一领域的成熟、商业环境的复杂以及从业人员的与日俱增,最初的理念已经无法传达给每一个人。

公关关系需要的不是墨守“开放”二字的陈规,而是与时俱进,赋予“开放”更迭变化的新意义。

艾维・李心中的公关是将企业、组织的真实情况披露于世,企业、组织通过真诚而坦白的态度获得公众的信任,赢得良好的声誉。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在的公关行业中,有很多优秀的从业者,他们不用红包和威胁与媒体打交道,而是用尽可能多的公司的开放信息去影响媒体。

1952年,纽约大学教授爱德华・伯尼斯(Edwar  L.Bernays)出版专著《公共关系学》,此书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在该书中,伯尼斯提出,企业不仅要为社会及公众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必须获得公众的谅解与合作。企业只有获得公众的谅解与合作,方能得到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才不会被意外事件所击溃。

在公关策略上,他主张一个企业或组织在决策之前,应首先了解公众爱好什么,对企业或组织有什么要求或期望,在确定公众价值取向与态度之后,再有目的地着手工作,以迎合公众需求。

综合艾维・李和伯尼斯两位大师的观点,企业公关有两层含义:第一,公关是企业主动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活动,其信息传播讲求准确、快速,强调的是企业自发的传播行为;第二,公关需要根据公众的喜好采取行动,以迎合公众需求,达成良好沟通的目的,强调的是公众的核心地位。

公关可以同媒体共同探讨一篇报道的选题方向及新闻点,帮助媒体更好地梳理思路,帮助新闻报道更加专业、实用,在为企业做好外宣工作的同时,也切实让社会大众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这是皆大欢喜的局面。然而,略显遗憾的是,公关在之后百余年的发展中,太容易听命于商业利益的指挥棒。这似乎是个无解的困局,公关部门通常是一个财团的组织架构之一,它得服从财团的统一目标。即使是一家独立的公关公司,也是以购买服务的企业的利益为优先考虑对象。无论是何种,都不允许公关人单纯以“说真话”为第一要素。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商业环境不允许。

中国的公关起步要更晚。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才刚刚引入“公关”的概念,出现了相关的从业人员。最早接触到公关概念的区域,也是深圳一带的沿海地区。直到1993年以后,公关部门才开始渗透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当中,职业公关公司才开始出现。对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领域来说,中国才刚刚触碰到它。

如今风头正盛的互联网企业,不少都创立于1995年之后,许多老资格的实体企业在与互联网新贵的厮杀中已经淡出历史。也就是说,在中国,真正拥有完整的30年或更长公关历程的企业,为数甚少。

时间对于公关的意义在哪里呢?公关部的地位远不如市场部、销售部的现象,与时间不无关系。任何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建立之初必须存在的部门包括销售部、市场部,还包括法务部、客服部,这决定了他们在企业里的话语权和地位。公关部出现的时间晚,存在的时间短,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搞明白公关到底是干什么的。

当遭遇了负面消息,公关就被推到最前面,公关部门的负责人成为负面事件的新闻发言人,但也许引发负面消息的整起事件,公关部都未参与其中。这又如何能够要求公关部门在危机爆发后立即起草出令人信服、足够摆平舆论的发言稿呢?

在公关人的眼里,在那场混乱的3Q大战中,腾讯公关部总监刘畅的一席发言,相比很多企业的危机公关,已经做得很好了。

从事公关工作的人难免会回应不当、回应不及时,原因是多方面的。固然,公关从业者本身具备的经验和能力都不甚丰富是其一,这也与另一个重要因素——公关在企业中的地位有密切关系。

公关的地位、职能和角色应该改变,公关人员即使不是美剧《白宫风云》里展现的白宫新闻发言人的角色,也应该是举足轻重的。公关人员要介入重大事件的处理和决策,而不能只是擦屁股的人,或者只是新闻发布会上鞠躬谢罪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