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公关法 > 第三节 做一个阳光少年

第三节 做一个阳光少年




有什么是腾讯不能做的?

在3Q大战以前,腾讯在互联网创业圈里简直就是一个噩梦,每一个创业团队都害怕被腾讯盯上。这放在今天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要拒绝一个互联网投资大鳄的“临幸”呢?因为那时候的腾讯,是互联网企业的搅局者、掠夺者和终结者。

腾讯非常善于模仿,从OICQ开始,它几乎推翻了一句为人所笃定的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可口可乐的这句广告词脍炙人口,流传多年,却被跨界的腾讯一朝改写。

QQ游戏作为游戏平台的一个后辈,毫不留情地将联众拍死在沙滩上。联众是中国最早做游戏平台的公司,曾风光无限,出现过服务区爆满的盛况,并一度占有在线棋牌游戏市场85%以上的份额。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亏损缠身的时候,联众是最早实现赢利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一时风光无限。

2003年8月,腾讯QQ游戏第一个公开测试版本正式发布,在联众创始人鲍岳桥看来,当时的QQ游戏完全是联众游戏的翻版。仅仅1年时间,到2004年9月,QQ游戏平台就将联众赶下了中国第一休闲游戏门户的宝座。与此同时,联众的业绩一路下滑。出售、转型,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联众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份额已不足1%。腾讯则是另一番蒸蒸日上的光景,依托QQ游戏平台,腾讯于2009年第二季度超越盛大,坐上了中国网络游戏领域的头把交椅。

接近鲍岳桥的人士,多年以后曾描述,在北京知春路的一家咖啡馆里,鲍岳桥谈起当年腾讯对联众的围剿和逼迫,仍旧耿耿于怀。这个曾把搜狐和新浪都甩在后面的第一平台,或许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以被模仿者的身份宣告阵亡。而模仿者呢?如今是令人望尘莫及的大鳄。

2010年以前,腾讯似乎是一家这样的公司:别人做的项目,只要做得好,腾讯就模仿,再依靠自己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用户资源后来居上,让那些创业者去试错,而自己收割果实。用户不会记得是谁引领和开创这些东西,只会记得谁用起来更顺手、谁玩起来更带劲。

当年,腾讯就像一把利刃,收割之于腾讯,就像砍瓜切菜,所到之处一片哀嚎。甚至在创业者去找投资的时候,总是被问到“如果腾讯抄袭了你的项目,你要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尽管社会舆论不会放过腾讯,对腾讯和马化腾的各种指责不断涌现,但是这家封闭的巨头一直无动于衷。

原始项目的团队,如果在遭遇模仿时费时费力诉诸法律,先不论结果如何,就上诉所需的精力和财力就已经是难以承受的了。应对的第二种方法则是谨慎选择下一个项目,选择的首要条件就是腾讯没法做、腾讯不感兴趣。鲍岳桥在离开联众之后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他的投资标的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只做腾讯不会做、不能做的项目。

在3Q大战前夜,也可以说是腾讯的“黑化”进入尾声的时期,它似乎也有心展开一些合作,但意愿并不强烈。毕竟,腾讯才是大树,别人都是害怕被腾讯瞄上的惊弓之鸟。

那时候的腾讯可以定义为强大,但腾讯的野心远不止于强大!马化腾和腾讯想做的事,应该用伟大来形容。但模仿永远无法实现伟大的目标,它只能不断改善用户的体验,却无法彻底改变!强大与伟大,改善与改变,一字之差,而后者才是腾讯的终极梦想!

3Q大战是惨烈的,但对整个互联网生态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好事,至少给了无数互联网创业企业一席生存空间。腾讯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帝国太封闭了,于是大刀阔斧进行了战略上的革新。

从那之后,腾讯看到好的项目不再去单纯地模仿,而是去参与,去投资,去扶持!并且,腾讯开始推出了各种开放平台,比如QQ空间应用开放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这些行为不但大大促进了腾讯自身的发展,让腾讯真正开始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而且也让腾讯的公众形象大为改观。

随着腾讯本身战略的改变,腾讯的文化也在改变。这种精神层面的改变就需要公关出手,让崭新的腾讯尽快触及人们的内心,让那些因为3Q大战而流失的用户和潜在的伙伴早日归来!腾讯,从一个阴郁的潜伏者走进了阳光,成为令人喜爱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