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增长思维 > 第三章 啊哈时刻

第三章 啊哈时刻




通过前面的章节,大家已经知道了营销思维和增长思维的区别。前者更在意外部获客,后者则研究供需关系,从用户的全生命周期来寻找增长的点。在增长八卦模型里大家也看到,你首先要找到产品的啊哈时刻,然后在“认知、接触、使用、首单、复购、习惯、分享、流失”这整个的用户生命周期里,让用户不断去体会啊哈时刻,才能实现增长。我们没有将用户的生命周期按照漏斗形来表现,而是用八卦图表现,其实这体现了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用户不是一层层通过漏斗筛选出来的,这几个环节互相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从本章开始,我们将拆解整个增长八卦模型,它一共有9个部分。本章讲的是位于核心位置的啊哈时刻,此后的8章则会按照用户的生命周期,从认知一直到流失,慢慢展开。

增长思维中的核心概念啊哈时刻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由德国心理学家卡尔·布勒在100多年前提出。他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思考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愉悦的体验,其间你会突然对之前不明朗的某个局面产生深入的认识。再通俗一点讲,“啊哈”是什么?你如果有过跟外国人交流的经历就会明白。比如你向他介绍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商业计划书,如果你讲的东西没有特别引起他的兴趣,他一般会“嗯哼”这样回应你;一旦有一个点让他感觉很兴奋,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就会发出“啊哈”这样的赞叹。啊哈时刻就是这种让你的用户感到兴奋的点。现在,我们多用啊哈时刻来表示问题突然明朗化的时刻。对用户来说,他们在这一时刻有非常明显的“超出预期感”。使更多用户体验到啊哈时刻是破解增长难题的第一步。

在具体讲解啊哈时刻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啊哈时刻处于什么要素集里?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里,除了供给要素和需求要素之外,还应该有一个要素,就是连接要素。供给+需求+连接,这是一个符合枚举分析法(MECE,即完全穷尽、相互独立)的独立系统要素集。我们都很熟悉电商领域中“人、货、场”的提法,人是需求要素,货是供给要素,场就是连接要素,当然这是一个颗粒度很粗的解释。

图3–1  经济系统三要素

对系统要素的拆解能力,是商业战略能力的重要基础。与大家的直观印象不同,虽然啊哈时刻往往由产品端提供,但我们认为啊哈时刻应该被划分在需求要素中,也就是说一个产品的啊哈时刻到底是不是啊哈时刻,应该是由用户决定的,而且啊哈时刻这个需求要素是驱动连接要素的引擎。啊哈时刻的驱动力越强,越容易打通供需链。

理解啊哈时刻是需求要素,有助于我们理清原来一些含糊不清的知识点,比如产品的卖点是不是就是啊哈时刻?这就很好判断了,产品卖点显然是供给要素,是企业希望以此来打动消费者的点,它有时能与啊哈时刻统一,有时统一不了。二者能统一的时候,增长的可能性必然更大。再比如,我的产品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曾经的啊哈时刻不再有用了?为什么对同一个产品,不同的用户群体感受到的啊哈时刻会不一样?因为啊哈时刻是需求要素,就是用户的主观感受。理解啊哈时刻是需求要素,也为我们去验证和找到啊哈时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即我们要从用户视角出发。在本章后两节,我会把这其中的意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