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增长思维 > 第一节 啊哈时刻:驱动用户增长的支点

第一节 啊哈时刻:驱动用户增长的支点




我的搭档曾楠老师有段时间想给三岁的孩子寻找英语培训机构。因为她想从小给孩子培养英语思维,向孩子教授正确的英语发音和表达方式,而不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生搬硬套地学中式英语,所以她筛选的条件就是要找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全程教学。但是在试听了六七家知名连锁机构的课程后,她始终感觉效果欠佳,外教的发音和表达无疑很地道,和孩子的互动也很好,孩子玩得很开心,但是课后的收获总是寥寥,似乎并不能吸收课堂上讲的东西,就连一个单词也学不会。这让曾楠老师陷入了自我怀疑:是不是孩子太小了?或者学习本来就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效果?直到有一天,她带孩子去试听了迈格森的课。和之前的机构不同,迈格森主要由中国老师上课,和曾楠老师的筛选标准并不相符。但让她大感惊喜的是,孩子上完试听课后,立即学会了哼唱一首简单的英文歌,并且能跟唱出其中两个关键单词。为什么呢?正因为老师是中国人,所以他能和孩子进行即时的双向交流,捕捉到孩子的听课反应,再准确地引导学习。迈格森是新东方的子品牌,中国老师的英语水平足够好,全程英语教学的效果也不错。于是那天试听课后,她立即决定下单。

让曾楠老师觉得惊喜的瞬间,就是迈格森带来的啊哈时刻,也正是这个啊哈时刻,让曾楠老师在众多知名度相当的品牌中,最终做了决策。所以,在增长思维中,啊哈时刻就是指新用户在体验产品初期发现产品价值的时刻,一旦新用户找到了产品的啊哈时刻,他就有可能留存下来。也就是说,啊哈时刻就是你的用户发现产品内在价值,并形成黏性用户留存的那一瞬间。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产品想要实现增长,必须找到自己的啊哈时刻。即便是一些看起来很传统的公司和产品,它们也应该具有带来啊哈时刻的某种特质。

我们来分析几个产品的啊哈时刻,让你感受一下其中的意味。很多人应该都对几年前的春运记忆犹新,那时抢票回家特别困难。虽然铁道部推出了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络购票,大幅节省了人们购票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网站服务器的问题,再加上购票的人实在太多,线上抢票的竞争异常白热化。就在2013年春运前,猎豹浏览器推出了“抢票大师”,它其实就是内置了一个12306订票插件,这个插件自动完成了许多需要手动完成的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订票的成功率。你可以想象,这个功能推出后,它正中春运大军的下怀,于是有大量用户为了使用这个功能而去下载了猎豹浏览器。

另外一个案例是2018年非常火爆的答题风潮,引领这一风潮的App有百万英雄、芝士超人等,它们动辄几百万几百万元地发奖金,也就是“撒币”。每到答题的时间点,我们办公室的同事就凑在一起积极参与,大呼小叫,好像真的能通过这个方式致富一样。我们稍微一分析,就会知道这是活动的举办方(比如今日头条和奇虎360这样的公司)通过答题的方式给西瓜视频和花椒直播吸引用户,成本其实还挺高的。但我要讨论的不是它们,而是搜狗。在这波答题风潮中,搜狗推出了一个产品,叫“答题助手”。大家都知道搜狗一直在推广人工智能,而答题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现人工智能的场景。因为每道题只有10秒的答题时间,你去百度搜索答案或者用其他方式查询基本都来不及,但通过搜狗的“答题助手”,你就能立即得到答案。可以说,搜狗借助答题风潮,借助别人花了几亿元人民币“烧”出来的热点,成功地给自己带来了增长,对它来说这一切几乎是免费的!所以后来今日头条气不过,要起诉搜狗,但最后也不了了之。

大家体会一下这两个案例,用户感受到的猎豹抢票大师的啊哈时刻是“快捷、成功率高”,而用户感受到的搜狗答案助手的啊哈时刻是“快、准确”,这与猎豹和搜狗想传递给用户的产品特点是很接近的。猎豹想传递的卖点是浏览器的“快”,而搜狗很显然是在推广对人工智能的语义理解,抢票大师和答题助手就是他们找到的用户感受到啊哈时刻的范例。这两个案例还有一个相同的特质,就是借势。他们不是自己创造场景,而是借助社会热点,以极低的成本(就是让几个工程师开发一个功能)给自己带来增长。通过这两个案例,大家可以具体感受一下什么是产品的啊哈时刻。它就是用户感知一个产品的价值感最强的那个点。

搜狗答题助手得以借势,原因之一是用户去百度搜索时间来不及。事实上百度也发现这个问题了,所以趁势狠狠地推广了一把自己的子产品简单搜索。简单搜索顾名思义,主打极简搜索,和百度相比没有什么广告。它以语音搜索为主,当然也支持文字搜索。这款产品正是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因为中老年用户实际上已经对随处可见的广告习以为常了。当“撒币”活动盛行时,百度自己更容易洞察到用户的需求,因为大量的用户上百度来搜索答案,而用户的动机正好跟简单搜索的核心功能匹配。为了让用户快速体会到啊哈时刻,简单搜索通过百度导流,同时在使用界面上主动引导用户使用语音功能。在用户因为“撒币”活动涌进来后,简单搜索就开始围绕这个年轻的目标人群进一步做沉淀。年轻用户往往关注明星,于是简单搜索进一步与明星联名推出了定制版,比如一个用户定制了偶像邓伦的版本,那他的整个搜索页面都会以邓伦为主题,并且会收到邓伦的语音问候——“早安”“为什么还不睡觉”等,这让年轻的用户非常狂热。通过发现用户的啊哈时刻,并围绕啊哈时刻主动做运营,简单搜索的日活(日活跃用户数)翻了26番。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阶段产品的啊哈时刻也许并不一样,不同用户群体感知到的啊哈时刻也可能不一样,产品方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可以放大给最多用户群体的点,然后围绕它们展开增长。这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不是这个产品所有的功能点都能成为啊哈时刻,但如果没有啊哈时刻,我们是找不到驱动用户增长的支点的。

反过来看,因为没有啊哈时刻或者找错了啊哈时刻而无法驱动用户增长的案例也很多。ThinkPad(联想笔记本电脑)曾经是北美地区笔记本电脑销量第一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也曾稳居霸主地位。在当时,它有很多卖点对用户来说都是啊哈时刻,比如防水、耐摔。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小红帽”,“小红帽”在操控性上远优于其他品牌的触控板,吸引了大量的忠实用户。随着笔记本电脑进入触屏时代,以苹果为代表的笔记本触控板功能越来越完善,操控性已经堪比鼠标,还有很多品牌的显示屏增加了触屏功能。ThinkPad原有的卖点已经不再让用户感到惊喜了,现在,北美地区笔记本电脑销量第一的位置已经被戴尔抢去,ThinkPad中国市场的用户也大多分流到了其他品牌。

雕爷牛腩凭借国内首家“轻奢餐”的定位,一跃成为“网红”餐厅的鼻祖。无论是装修还是菜品,雕爷牛腩都格调颇高、噱头十足。能有幸尝到这家的饭菜,是值得在朋友圈炫耀的事。但是真正去过的人,除了认为这家店适合拍照,是相亲约会的好场所外,更多的反馈是觉得不好吃。2016年,曾经风头无两的雕爷牛腩没有走向全国,反而面临着北京爱琴海店倒闭等困境,而雕爷本人则将重心转向了河狸家美甲等新业务。雕爷牛腩的自我错觉在于认为自己的啊哈时刻是仪式感、贵、有腔调。对顾客而言,形式可以吸引大家去体验,但从真实需求讲,餐饮行业的啊哈时刻仍然应该是让顾客感到好吃。

同样的例子还有锤子手机,在营销上打情怀牌使它在宣传期热度高涨,但是等用户真正拿到手机,发现硬软件都不尽如人意后,他们就再不会买单。情怀更多是为了制造话题、引起关注,从而更好地销售产品,属于锦上添花,但是它无法满足用户对一个产品的本质需求,所以情怀无法成为产品的啊哈时刻,支撑起用户增长和品牌的持续发展。

从雕爷牛腩、锤子手机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增长思维和营销思维的区别。雕爷、罗永浩都是营销大师,他们在获客以及让用户实现首单方面是能力非常强的,但是做增长要考虑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这样才能让生意形成闭环,实现持续变现。